双层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981822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5 17:01
本技术涉及产品组装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双层上料装置,该双层上料装置中,支架具有接料端和下料端;移动组件至少设有两个,至少两个移动组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移动组件包括移动件和驱动件,驱动件设于支架,移动件沿第一方向滑动设于支架,且与驱动件的输出端传动连接;至少两个移动组件中的至少两个移动件交替滑动于支架的接料端和下料端之间,在先的移动件离开下料端至在后的移动件滑动至下料端的间隔时长小于组装设备的组装时长。上述设置使得组装设备无需等待,提高了组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产品组装,尤其涉及一种双层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1、在产品的自动化组装过程中,上料设备能完成零部件的自动上料,组装设备能完成不同工件的组装已形成产品。组装时,需要上料设备先将零部件从上料位移动至下料位,然后组装设备从下料位取下零部件以和其他部件进行组装,组装过程需要组装设备将一个零部件自上至下移动,并和另一个零件组装在一起。

2、上述方法中,组装设备将零部件取下后,上料设备需要重新移动至上料位,然后在取料后再移动至下料位,此过程,组装设备已经完成了组装,需要等待上料设备将下一个零部件运送至下料位后再取料以完成下一次组装。此过程导致组装效率降低。

3、为此,亟需研究一种双层上料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上料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组装设备需要等待上料导致组装效率低的问题。

2、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双层上料装置,应用于组装设备的上游,包括:

4、支架,所述支架具有接料端和下料端;

5、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至少设有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移动组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移动件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支架,所述移动件沿第一方向滑动设于所述支架,且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6、至少两个所述移动组件中的至少两个所述移动件交替滑动于所述支架的所述接料端和所述下料端之间,在先的所述移动件离开所述下料端至在后的所述移动件滑动至所述下料端的间隔时长小于组装设备的组装时长。

7、作为一种双层上料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架包括至少两个底座,至少两个所述底座沿竖直方向依次可拆卸连接,其中,各所述移动组件分别设于各对应的所述底座上。

8、作为一种双层上料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包括支撑板和设于所述支撑板下侧的支脚,相邻的两个所述底座中,在上的所述底座的所述支撑板设有避让部,以避让在下的所述移动件。

9、作为一种双层上料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承载件和第一检测件,所述承载件设于所述移动件,且用于承载工件;所述第一检测件设于所述移动件,且用于检测所述承载件上的所述工件。

10、作为一种双层上料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双层上料装置还包括第二检测件,所述第二检测件设有若干个,且分别和至少两个所述承载件相对应,与同一个所述承载件相对应的若干个所述第二检测件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承载件设有若干个型号,所述承载件具有检测孔,各不同型号的所述承载件的所述检测孔的位置不同,且同一型号的所述承载件上的所述检测孔与若干个所述第二检测件择一相对。

11、作为一种双层上料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双层上料装置还包括检测支撑件,所述检测支撑件设于所述支架,与同一个所述承载件相对应的若干个所述第二检测件设于所述检测支撑件。

12、作为一种双层上料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上限位开关和下限位开关,所述上限位开关和所述下限位开关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分别用于止动位于所述接料端和位于所述下料端的所述移动件。

13、作为一种双层上料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件设有上限位螺孔,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上限位螺钉,所述上限位螺钉与所述上限位螺孔螺纹配合,且所述上限位螺钉的螺帽和所述移动件之间的距离可调,所述移动件位于所述接料端时,所述上限位开关和所述上限位螺钉的螺帽抵接。

14、作为一种双层上料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插接件和配合件,所述插接件和所述配合件二者中的一个设于所述移动件,另一个设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所述插接件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插接部,所述配合件设有插接孔,所述插接部能插接于所述插接孔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15、作为一种双层上料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垫板,所述垫板夹设于所述配合件和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之间,所述配合件设有插接槽,所述垫板封堵所述插接槽以形成所述插接孔。

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7、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层上料装置,该双层上料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移动组件,至少两个上料组件中的至少两个移动件均滑动设于支架,且交替在接料端和下料端滑动,在支架的下料端,两个移动件的间隔时间,小于组装设备的组装时长,从而使得组装设备无需等待,提高了组装效率。

18、另外,至少两个移动组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充分利用了组装设备的输出端能上下移动的功能,使得双层上料装置的占地面积大大减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层上料装置,应用于组装设备的上游,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00)包括至少两个底座(110),至少两个所述底座(110)沿竖直方向依次可拆卸连接,其中,各所述移动组件(200)分别设于各对应的所述底座(11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0)包括支撑板(111)和设于所述支撑板(111)下侧的支脚(112),相邻的两个所述底座(110)中,在上的所述底座(110)的所述支撑板(111)设有避让部,以避让在下的所述移动件(2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200)还包括承载件(230)和第一检测件(240),所述承载件(230)设于所述移动件(210),且用于承载工件;所述第一检测件(240)设于所述移动件(210),且用于检测所述承载件(230)上的所述工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上料装置还包括第二检测件(300),所述第二检测件(300)设有若干个,且分别和至少两个所述承载件(230)相对应,与同一个所述承载件(230)相对应的若干个所述第二检测件(300)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承载件(230)设有若干个型号,所述承载件(230)具有检测孔(231),各不同型号的所述承载件(230)的所述检测孔(231)的位置不同,且同一型号的所述承载件(230)上的所述检测孔(231)与若干个所述第二检测件(300)择一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层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上料装置还包括检测支撑件(310),所述检测支撑件(310)设于所述支架(100),与同一个所述承载件(230)相对应的若干个所述第二检测件(300)设于所述检测支撑件(310)。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双层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200)还包括上限位开关(410)和下限位开关(420),所述上限位开关(410)和所述下限位开关(420)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分别用于止动位于所述接料端(101)和位于所述下料端(102)的所述移动件(2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层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210)设有上限位螺孔,所述移动组件(200)还包括上限位螺钉(250),所述上限位螺钉(250)与所述上限位螺孔螺纹配合,且所述上限位螺钉(250)的螺帽和所述移动件(210)之间的距离可调,所述移动件(210)位于所述接料端(101)时,所述上限位开关(410)和所述上限位螺钉(250)的螺帽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双层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200)还包括插接件(260)和配合件(270),所述插接件(260)和所述配合件(270)二者中的一个设于所述移动件(210),另一个设于所述驱动件(220)的输出端,所述插接件(260)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插接部(261),所述配合件(270)设有插接孔,所述插接部(261)能插接于所述插接孔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层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200)还包括垫板(280),所述垫板(280)夹设于所述配合件(270)和所述驱动件(220)的输出端之间,所述配合件(270)设有插接槽,所述垫板(280)封堵所述插接槽以形成所述插接孔。

...

【技术特征摘要】

1.双层上料装置,应用于组装设备的上游,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00)包括至少两个底座(110),至少两个所述底座(110)沿竖直方向依次可拆卸连接,其中,各所述移动组件(200)分别设于各对应的所述底座(11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0)包括支撑板(111)和设于所述支撑板(111)下侧的支脚(112),相邻的两个所述底座(110)中,在上的所述底座(110)的所述支撑板(111)设有避让部,以避让在下的所述移动件(2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200)还包括承载件(230)和第一检测件(240),所述承载件(230)设于所述移动件(210),且用于承载工件;所述第一检测件(240)设于所述移动件(210),且用于检测所述承载件(230)上的所述工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上料装置还包括第二检测件(300),所述第二检测件(300)设有若干个,且分别和至少两个所述承载件(230)相对应,与同一个所述承载件(230)相对应的若干个所述第二检测件(300)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承载件(230)设有若干个型号,所述承载件(230)具有检测孔(231),各不同型号的所述承载件(230)的所述检测孔(231)的位置不同,且同一型号的所述承载件(230)上的所述检测孔(231)与若干个所述第二检测件(300)择一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层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上料装置还包括检测支撑件(310),所述检测支撑件(310)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静武杨爱俊胡玉标
申请(专利权)人: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