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全固体电池。
技术介绍
1、全固体电池通常在正极活性物质层和负极活性物质层之间具有固体电解质层。另外,在电池领域中,已知利用金属锂的析出溶解反应作为负极反应的电池。
2、例如,日本特开2021-089814中公开了一种全固体电池,其利用金属锂的析出-溶解反应作为负极的反应,该电池依次具有负极集电体、li吸留层、金属m层、固体电解质层和正极层。
技术实现思路
1、利用金属锂的析出溶解反应作为负极反应的全固体电池具有容易实现制造工序的简化、容易提高能量密度的优点。这是因为,通常,制作这种全固体电池时,没有设置常规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含有吸留放出li的负极活性物质粒子的层),而是利用初次充电来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含li层)。另一方面,在利用金属锂的析出溶解反应作为负极反应的全固体电池中,对于短路抑制,仍有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2、本公开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了短路的全固体电池。
3、方案1
4、全固体电池,其利用金属锂的析出溶解反应作为负极反应,在厚度方向上依次具有负极集电体、第一固体电解质层、第二固体电解质层和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一固体电解质层含有:含有第一固体电解质的固体电解质相;和含有sn、mg和ag中的至少一种的金属相,所述第一固体电解质层中的所述金属相的比例为2.50体积%以下,所述第二固体电解质层含有第二固体电解质,不含所述金属相。
5、方案2
6、根据方案1所述的全固体
7、方案3
8、根据方案1或方案2所述的全固体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固体电解质和所述第二固体电解质为硫化物固体电解质。
9、方案4
10、根据方案1至方案3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固体电池,其中,所述金属相至少含有sn。
11、方案5
12、根据方案1至方案4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固体电池,其中,所述全固体电池在所述负极集电体和所述第一固体电解质层之间具有金属层,所述金属层从所述负极集电体侧起依次具有mg层和sn层。
13、本公开取得能够提供抑制了短路的全固体电池的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全固体电池,其利用金属锂的析出溶解反应作为负极反应,在厚度方向上依次具有负极集电体、第一固体电解质层、第二固体电解质层和正极活性物质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固体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固体电解质层中的所述金属相的比例为0.10体积%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固体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固体电解质和所述第二固体电解质为硫化物固体电解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固体电池,其中,所述金属相至少含有Sn。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固体电池,其中,所述全固体电池在所述负极集电体和所述第一固体电解质层之间具有金属层,所述金属层从所述负极集电体侧起依次具有Mg层和Sn层。
【技术特征摘要】
1.全固体电池,其利用金属锂的析出溶解反应作为负极反应,在厚度方向上依次具有负极集电体、第一固体电解质层、第二固体电解质层和正极活性物质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固体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固体电解质层中的所述金属相的比例为0.10体积%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固体电池,其中,所述第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