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装饰,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幕墙与室内涉水区域交接的收口结构。
技术介绍
1、幕墙是建筑的外墙围护,是现代大型和高层建筑常用的带有装饰效果的轻质墙体。由面板和支承结构体系组成的,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或自身有一定变形能力、不承担主体结构所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性结构。目前的幕墙防水主要采用设置防水层,在幕墙的构建上使用连续的防水层,以阻止水分进入墙体。此外,也会使用适合的防水材料,如耐候性玻璃胶、防水涂料等,进行墙体处理。但是,幕墙长时间使用后其密封材料会老化失效,幕墙仍然有可能渗水,在幕墙与室内交接的位置为涉水区域,涉水区域交接的收口需要做进一步的防水措施,以避免渗水导致室内发生漏水、霉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从外到内形成多重防水,有效保障整体结构防水的稳定性的应用于幕墙与室内涉水区域交接的收口结构。
2、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应用于幕墙与室内涉水区域交接的收口结构,包括幕墙防水组件、止水组件和室内防水组件,幕墙防水组件设置于基层外侧,幕墙防水组件包括柔性封堵件,柔性封堵件设置在幕墙玻璃与玻璃定位组件之间,所述止水组件设置在幕墙的横梁下方,室内防水组件设置在室内装饰面下方且密封横梁和室内装饰面之间的间隙,室内防水组件与止水组件连接。
3、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防水组件包括设置于基层上的止水坎和防水板,止水坎一端延伸至横梁下方,止水坎具有坡面,坡面向室内方向倾斜,坡面上设有防水板,防
4、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防水组件包括柔性密封件,横梁与室内装饰面之间设置柔性密封件。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水板具有弯折部,弯折部位于柔性密封件下方且抵靠横梁及止水组件。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水板具有凸起部,凸起部位于止水坎与室内装饰面之间。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水板上设有防水层,防水层一端延伸至横梁且位于柔性密封件下方,另一端向室内方向延伸。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水组件包括止水带和弹性密封材料,所述止水带设置在横梁与止水坎之间,弹性密封材料填充在弯折部、横梁、止水坎和止水带之间。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水组件包括防水铁皮,防水铁皮设置在止水坎一侧,防水铁皮一端延伸至止水坎上方,另一端延伸至止水坎底部。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梁底部设有连接板,连接板遮挡横梁与止水坎之间的缝隙,连接板与防水铁皮连接且设置密封材料。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层具有低洼区,低洼区与止水坎之间设置导向面,导向面的坡度大于所述坡面的坡度。
1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应用于幕墙与室内涉水区域交接的收口结构设置多重防水工序,有效保障整体结构防水的稳定性;采用防水板进行预埋设计,与带有坡度的止水坎构造,保障幕墙渗水的阻挡和导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幕墙与室内涉水区域交接的收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幕墙防水组件、止水组件和室内防水组件,幕墙防水组件设置于基层外侧,幕墙防水组件包括柔性封堵件,柔性封堵件设置在幕墙玻璃与玻璃定位组件之间,所述止水组件设置在幕墙的横梁下方,室内防水组件设置在室内装饰面下方且密封横梁和室内装饰面之间的间隙,室内防水组件与止水组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幕墙与室内涉水区域交接的收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室内防水组件包括设置于基层上的止水坎和防水板,止水坎一端延伸至横梁下方,止水坎具有坡面,坡面向室内方向倾斜,坡面上设有防水板,防水板延伸至横梁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幕墙与室内涉水区域交接的收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室内防水组件包括柔性密封件,横梁与室内装饰面之间设置柔性密封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幕墙与室内涉水区域交接的收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板具有弯折部,弯折部位于柔性密封件下方且抵靠横梁及止水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幕墙与室内涉水区域交接的收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板具有凸起部,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幕墙与室内涉水区域交接的收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板上设有防水层,防水层一端延伸至横梁且位于柔性密封件下方,另一端向室内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幕墙与室内涉水区域交接的收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组件包括止水带和弹性密封材料,所述止水带设置在横梁与止水坎之间,弹性密封材料填充在弯折部、横梁、止水坎和止水带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幕墙与室内涉水区域交接的收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组件包括防水铁皮,防水铁皮设置在止水坎一侧,防水铁皮一端延伸至止水坎上方,另一端延伸至止水坎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于幕墙与室内涉水区域交接的收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底部设有连接板,连接板遮挡横梁与止水坎之间的缝隙,连接板与防水铁皮连接且设置密封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于幕墙与室内涉水区域交接的收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具有低洼区,低洼区与止水坎之间设置导向面,导向面的坡度大于所述坡面的坡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幕墙与室内涉水区域交接的收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幕墙防水组件、止水组件和室内防水组件,幕墙防水组件设置于基层外侧,幕墙防水组件包括柔性封堵件,柔性封堵件设置在幕墙玻璃与玻璃定位组件之间,所述止水组件设置在幕墙的横梁下方,室内防水组件设置在室内装饰面下方且密封横梁和室内装饰面之间的间隙,室内防水组件与止水组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幕墙与室内涉水区域交接的收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室内防水组件包括设置于基层上的止水坎和防水板,止水坎一端延伸至横梁下方,止水坎具有坡面,坡面向室内方向倾斜,坡面上设有防水板,防水板延伸至横梁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幕墙与室内涉水区域交接的收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室内防水组件包括柔性密封件,横梁与室内装饰面之间设置柔性密封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幕墙与室内涉水区域交接的收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板具有弯折部,弯折部位于柔性密封件下方且抵靠横梁及止水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幕墙与室内涉水区域交接的收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板具有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兆峰,贯开杨,李维全,陈益雄,时强,田一凡,敖黎明,杨枝,丛晓磊,王潇,胡家瑞,余又兵,孔凡兵,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工业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