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光学镜头制造技术_技高网

光学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97902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5 16: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沿光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群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群组和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群组;所述第一群组由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折反透镜组成;所述第二群组由三片透镜组成,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和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所述第三群组由三片透镜组成,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和具有光焦度的第七透镜;所述第二群组可在光轴上动态移动实现所述光学镜头在长焦状态和微距状态下切换。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光学镜头,能够实现镜头从长焦状态到微距状态的变焦切换,可实现潜望式长焦拍摄和微距拍摄相兼容的优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成像镜头的,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镜头


技术介绍

1、随着智能手机等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同时为了满足在不同场景下都能获取更优质的拍摄效果的追求,影像模组的功能在不断的完善和拓展。其中,具有更长焦距的潜望长焦镜头也慢慢地搭载在移动终端上,实现了对远景的拍摄需求。在同一个镜头上实现多种场景的拍摄功能可以通过移动某些镜组来实现,然而,镜组的移动量往往很大,导致影像模组尺寸增大而无法实现移动设备轻薄化;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研发一种镜组的移动量小,且在多个拍摄场景下均能达到高性能的镜头。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镜头,能够实现镜头从长焦状态到微距状态的变焦切换,极大提高用户的体验效果。

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光学镜头,沿光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群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群组和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群组;

4、所述第一群组由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折反透镜组成,所述第一折反透镜包括入射面、反射面和出射面,所述第一折反透镜的入射面为凸面,所述第一折反透镜的出射面为凸面;所述第一折反透镜的反射面与所述第一折反透镜的入射面、出射面的光轴分别形成45°的夹角;

5、所述第二群组由三片透镜组成,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和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

6、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

7、所述第三群组由三片透镜组成,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和具有光焦度的第七透镜;

8、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9、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

10、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11、所述第二群组可在光轴上动态移动实现所述光学镜头在长焦状态和微距状态下切换;

12、其中,所述光学镜头在长焦状态下的有效焦距fl与所述光学镜头在微距状态下的有效焦距fm满足:1.28<fl/fm<1.38。

13、进一步地优选,所述第一群组的焦距fq1与所述光学镜头在长焦状态下的有效焦距fl满足:1<fq1/fl<1.9。

14、进一步地优选,所述第二群组的焦距fq2与所述光学镜头在长焦状态下的有效焦距fl满足:0.4<fq2/fl<0.85。

15、进一步地优选,所述第三群组的焦距fq3与所述光学镜头在长焦状态下的有效焦距fl满足:-0.5<fq3/fl<-0.3。

16、进一步地优选,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f5与所述光学镜头在长焦状态下的有效焦距fl满足:-1<f5/fl<1。

17、进一步地优选,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f6与所述光学镜头在长焦状态下的有效焦距fl满足:-2.5<f6/fl<-0.25。

18、进一步地优选,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f7与所述光学镜头在长焦状态下的有效焦距fl满足:-0.8<f7/fl<0.8。

19、进一步地优选,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与所述光学镜头在长焦状态下的有效焦距fl满足:1.52<ttl/fl<1.65;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真实像高ih满足:2.9<ttl/ih<3.2。

20、进一步地优选,所述光学镜头从物距无穷远处的长焦状态切换到物距为10cm微距状态时,所述第二群组的对焦行程ctw满足:1mm<ctw<2.1mm。

21、进一步地优选,在不同状态下所述第二群组与所述第一群组在轴向上的最小间隙dt1w满足:0.2mm<dt1w<0.55mm;在不同状态下所述第二群组与所述第三群组在轴向上的最小间隙dt2w满足:0.33mm<dt2w<0.45mm。

22、进一步地优选,所述第一群组和所述第二群组在长焦状态下的组合焦距fq12与所述第一群组和所述第二群组在微距状态下的组合焦距fq12‘满足:1<fq12/fq12‘<1.1。

2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光学镜头,通过改变不同透镜组间的空气间隔距离,以及设置具有屈光度的折反元件,能够实现镜头从长焦状态到微距状态的变焦切换,可实现潜望式长焦拍摄和微距拍摄相兼容的优良效果,具有大靶面、大光圈、小型化、高品质成像等一个或多个优点,极大提高用户的体验效果。同时,由于长焦镜头对焦所需要的对焦行程较小,也有利于减小用于驱动对焦透镜组移动的马达的体积,使得摄像头模组更易实现小型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沿光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群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群组和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群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群组的焦距fQ1与所述光学镜头在长焦状态下的有效焦距fl满足:1<fQ1/fl<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群组的焦距fQ2与所述光学镜头在长焦状态下的有效焦距fl满足:0.4<fQ2/fl<0.8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群组的焦距fQ3与所述光学镜头在长焦状态下的有效焦距fl满足:-0.5<fQ3/fl<-0.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f5与所述光学镜头在长焦状态下的有效焦距fl满足:-1<f5/fl<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f6与所述光学镜头在长焦状态下的有效焦距fl满足:-2.5<f6/fl<-0.2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f7与所述光学镜头在长焦状态下的有效焦距fl满足:-0.8<f7/fl<0.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与所述光学镜头在长焦状态下的有效焦距fl满足:1.52<TTL/fl<1.65;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真实像高IH满足:2.9<TTL/IH<3.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从物距无穷远处的长焦状态切换到物距为10cm微距状态时,所述第二群组的对焦行程CTw满足:1mm<CTw<2.1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在不同状态下所述第二群组与所述第一群组在轴向上的最小间隙DT1w满足:0.2mm<DT1w<0.55mm;在不同状态下所述第二群组与所述第三群组在轴向上的最小间隙DT2w满足:0.33mm<DT2w<0.45m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群组和所述第二群组在长焦状态下的组合焦距fQ12与所述第一群组和所述第二群组在微距状态下的组合焦距fQ12‘满足:1<fQ12/fQ12‘<1.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沿光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群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群组和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群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群组的焦距fq1与所述光学镜头在长焦状态下的有效焦距fl满足:1<fq1/fl<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群组的焦距fq2与所述光学镜头在长焦状态下的有效焦距fl满足:0.4<fq2/fl<0.8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群组的焦距fq3与所述光学镜头在长焦状态下的有效焦距fl满足:-0.5<fq3/fl<-0.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f5与所述光学镜头在长焦状态下的有效焦距fl满足:-1<f5/fl<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f6与所述光学镜头在长焦状态下的有效焦距fl满足:-2.5<f6/fl<-0.2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f7与所述光学镜头在长焦状态下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若龙胡露李旦李亮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