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支座,具体涉及一种防落梁装置。
技术介绍
1、地震发生时,地面震动导致桥梁结构产生显著的相对位移,当这种位移超过梁端原设计的搁置长度时,极易发生落梁现象。落梁不仅严重破坏桥梁结构的完整性,还会阻断交通要道,给救援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同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2、在以往的地震灾害记录中,桥梁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其受损情况尤为严重。桥梁梁体之间在外力作用下可能发生超出设计预期的相对位移,导致梁体脱落,进而引发桥梁坍塌等安全事故。这些事故不仅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对灾后重建工作构成了严峻挑战。
3、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工程界和学术界不断探索提高桥梁结构抗震性能的有效途径。在此背景下,防落梁装置的研发显得尤为重要。防落梁装置旨在通过加强梁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有效限制梁体在地震等极端条件下的非正常位移,从而确保桥梁结构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目前,在专利技术人已知的工程实践中广泛应用的防落梁结构主要包括挡块式、链状式及榫型等几种形式。挡块式防落梁装置通过在梁体与桥墩或桥台之间设置阻挡块,利用阻挡块的物理阻挡作用来限制梁体的位移。然而,这种结构在地震发生时多承受冲击载荷,其安全性因地震作用的不确定性而难以保证。链状式防落梁装置则通过导链复合橡胶等材料,利用螺栓固定在梁体和桥墩或桥台处,虽然提供了一定的阻尼力,但整体效果有限。榫型防落梁装置则需要在梁体和桥墩或墩台处预埋钢桶,这不仅对梁体的施工和预应力钢筋的布置造成较大影响,而且因榫型防落梁装置多为细长钢棒,其提供的阻尼力
5、鉴于现有防落梁装置存在的种种不足,如何提供梁体足够的阻尼力和位移能力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落梁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矩形阻尼元件和限位组件的设置,使得上锚固组件与下锚固组件之间可以有一定位移量,并且,达到极限位移量后利用矩形阻尼元件的塑性变形提供阻尼,进而提供足够阻尼力和位移能力,更有效地限制桥梁梁体在地震等极端条件下的非正常位移,保障桥梁结构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实现防落梁作用。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落梁装置,包括上锚固组件、下锚固组件、矩形阻尼元件以及限位组件,所述上锚固组件用于连接梁体;所述下锚固组件用于连接墩台或桥台;所述矩形阻尼元件设置在竖直平面内,且矩形阻尼元件包括用于围成矩形的上横向支臂、下横向支臂和竖向支臂,所述上横向支臂固定连接上锚固组件,所述下横向支臂活动连接下锚固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连接在下横向支臂与下锚固组件之间,所述限位组件具有滑槽结构和限位结构,所述滑槽结构用于约束矩形阻尼元件在竖直平面内的移动,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定矩形阻尼元件的位移量。
3、更进一步的,一种防落梁装置还包括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包括上板体和连接上板体底面的下挡块,所述上横向支臂位于下挡块之间,所述上板体的顶面连接上锚固组件。
4、更进一步的,所述上横向支臂的顶部设置有上部凸块,且下挡块之间的上板体处设置有安装槽,所述上部凸块与安装槽插接。
5、更进一步的,一种防落梁装置还包括预埋板,所述预埋板的顶面连接上锚固组件,所述预埋板的底面连接上固定板。
6、更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下固定板和几字形压板,所述几字形压板扣合下横向支臂并连接下固定板,所述几字形压板与下横向支臂的顶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下固定板的顶面支撑下横向支臂,所述下固定板的底面连接下锚固组件。
7、更进一步的,所述下固定板的顶面设置有上滑动槽,所述下横向支臂的底部设置有下限位块,所述下限位块滑动设置在上滑动槽内。
8、更进一步的,所述几字形压板的顶板底面设置有下滑动槽,所述下横向支臂的顶部设置有上限位块,所述上限位块滑动设置在下滑动槽内。
9、更进一步的,所述下横向支臂的两侧设置有u型卡块,所述u型卡块与所述下横向支臂一同位于几字形压板内部。
10、更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下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包括下板体和连接下板体顶部的上挡块,所述上挡块呈l型,所述上挡块与下板体形成容纳下横向支臂的限位空间,所述上挡块与下横向支臂的顶面之间具有间隙。
11、更进一步的,所述下板体的顶面设置有上滑动槽,所述下横向支臂的底部设置有下限位块,所述下限位块滑动设置在上滑动槽内,还包括垫板,所述垫板连接在上挡块靠近下横向支臂的一面。
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上锚固组件和下锚固组件之间设置矩形阻尼元件,以及在矩形阻尼元件与下锚固组件之间设置限位组件,一方面利用限位组件使得上锚固组件与下锚固组件之间可以有一定位移量,另一方面,达到极限位移量后利用矩形阻尼元件的塑性变形提供阻尼,进而提供足够阻尼力和位移能力,更有效地限制桥梁梁体在地震等极端条件下的非正常位移,保障桥梁结构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实现防落梁作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落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落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包括上板体和连接上板体底面的下挡块,所述上横向支臂位于下挡块之间,所述上板体的顶面连接上锚固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落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向支臂的顶部设置有上部凸块,且下挡块之间的上板体处设置有安装槽,所述上部凸块与安装槽插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落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埋板,所述预埋板的顶面连接上锚固组件,所述预埋板的底面连接上固定板。
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任意一种防落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下固定板和几字形压板,所述几字形压板扣合下横向支臂并连接下固定板,所述几字形压板与下横向支臂的顶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下固定板的顶面支撑下横向支臂,所述下固定板的底面连接下锚固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落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板的顶面设置有上滑动槽,所述下横向支臂的底部设置有下限位块,所述下限位块滑动设置在上滑动槽内。
7.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落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横向支臂的两侧设置有U型卡块,所述U型卡块与所述下横向支臂一同位于几字形压板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任意一种防落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下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包括下板体和连接下板体顶部的上挡块,所述上挡块呈L型,所述上挡块与下板体形成容纳下横向支臂的限位空间,所述上挡块与下横向支臂的顶面之间具有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防落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板体的顶面设置有上滑动槽,所述下横向支臂的底部设置有下限位块,所述下限位块滑动设置在上滑动槽内,还包括垫板,所述垫板连接在上挡块靠近下横向支臂的一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落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落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包括上板体和连接上板体底面的下挡块,所述上横向支臂位于下挡块之间,所述上板体的顶面连接上锚固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落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向支臂的顶部设置有上部凸块,且下挡块之间的上板体处设置有安装槽,所述上部凸块与安装槽插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落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埋板,所述预埋板的顶面连接上锚固组件,所述预埋板的底面连接上固定板。
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任意一种防落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下固定板和几字形压板,所述几字形压板扣合下横向支臂并连接下固定板,所述几字形压板与下横向支臂的顶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下固定板的顶面支撑下横向支臂,所述下固定板的底面连接下锚固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落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板的顶面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伟,李宇,李艳,施威,徐健强,肖登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