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建筑工程加固施工与改造,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钢混组合体系的预应力现浇箱梁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1、在桥梁工程中,预应力现浇箱梁是常见的桥梁结构形式,但随着运营时间和运营负荷的增加,箱梁可能会出现强度下降、刚度不足等危害需进行维修加固。传统的加固方法如粘贴钢板、体外预应力束等虽能提升桥梁强度,但无法提升刚度;而混凝土增大截面法虽能提升桥梁刚度,但需要大量植筋,对原结构有损伤,且增加的自重较大。此外,受制于现场施工条件、施工工艺的影响,现有的加固方案对桥梁的加固效果有限,无法满足长期使用的需求。另外,现有的加固方法施工工序繁杂,施工周期较长,常涉及混凝土养生工序,且多需长时间的桥面断流施工,给交通带来极大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基于钢混组合体系的预应力现浇箱梁加固方法,从而实现桥梁强度和刚度的双提升,同时减少对桥梁原结构的损伤并减少对桥梁自重的增加,有效缩短施工周期,避免对交通的影响。
2、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基于钢混组合体系的预应力现浇箱梁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根据预应力现浇箱梁的尺寸将钢梁分成若干节段并加工制作,得到若干第一钢梁节段和第二钢梁节段;
5、(s.2)将步骤(s.1)中得到的若干第一钢梁节段和第二钢梁节段固定连接,得到边钢梁或中钢梁;
6、(s.3)将横梁与步骤(s.2)中得到的中钢梁拼装连接,得到拼接构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钢混组合体系的预应力现浇箱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钢混组合体系的预应力现浇箱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边钢梁(4)的数量为二,所述中钢梁(5)的数量至少为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钢混组合体系的预应力现浇箱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边钢梁(4)与中钢梁(5)沿预应力现浇箱梁(1)长度方向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钢混组合体系的预应力现浇箱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第一钢梁节段(2)和第二钢梁节段(3)通过高强螺栓固定连接并对节段翼缘进行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钢混组合体系的预应力现浇箱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S.5)中均在预应力现浇箱梁(1)底部安装化学锚栓(8)并通过化学锚栓(8)将拼接构件或边钢梁(4)与预应力现浇箱梁(1)进行临时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钢混组合体系的预应力现浇箱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S.5)中进行固定连接位置应避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钢混组合体系的预应力现浇箱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梁节段(2)包括位于预应力现浇箱梁(1)下方的第一钢梁节段顶板(10)、第一钢梁节段底板(11)以及位于第一钢梁节段顶板(10)和第一钢梁节段底板(11)之间并与之相连接的第一钢梁节段腹板(12),所述第一钢梁节段腹板(12)上设置有若干腹板加劲(13),所述第一钢梁节段顶板(10)和第一钢梁节段底板(11)上设置有若干化学锚栓孔(1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钢混组合体系的预应力现浇箱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梁节段(3)包括位于预应力现浇箱梁(1)下方的第二钢梁节段顶板(15)、第二钢梁节段底板(16)以及位于第二钢梁节段顶板(15)和第二钢梁节段底板(16)之间并与之相连接的第二钢梁节段腹板(17),所述第二钢梁节段腹板(17)上设置有若干腹板加劲(13),所述第二钢梁节段顶板(15)和第二钢梁节段底板(16)上设置有若干化学锚栓孔(1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钢混组合体系的预应力现浇箱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6)与中钢梁(5)垂直设置,所述横梁(6)包括横梁顶板(18)、横梁底板(19)以及位于横梁顶板(18)和横梁底板(19)之间并与之相连接的横梁腹板(20),所述横梁腹板(20)上设置有若干主梁加劲(2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钢混组合体系的预应力现浇箱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6)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边钢梁(4)与中钢梁(5)通过连接板(22)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钢混组合体系的预应力现浇箱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钢混组合体系的预应力现浇箱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边钢梁(4)的数量为二,所述中钢梁(5)的数量至少为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钢混组合体系的预应力现浇箱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边钢梁(4)与中钢梁(5)沿预应力现浇箱梁(1)长度方向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钢混组合体系的预应力现浇箱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第一钢梁节段(2)和第二钢梁节段(3)通过高强螺栓固定连接并对节段翼缘进行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钢混组合体系的预应力现浇箱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s.5)中均在预应力现浇箱梁(1)底部安装化学锚栓(8)并通过化学锚栓(8)将拼接构件或边钢梁(4)与预应力现浇箱梁(1)进行临时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钢混组合体系的预应力现浇箱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s.5)中进行固定连接位置应避开原箱梁预应力束(9)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钢混组合体系的预应力现浇箱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梁节段(2)包括位于预应力现浇箱梁(1)下方的第一钢梁节段顶板(10)、第一钢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考取,蒋臻一,许文煜,朱海南,孙沪,乔杰,曹志伟,黄庆业,王夏,王星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