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保护箱涵的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975703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5 16:5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保护箱涵的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结构,包括淤泥软土层,所述淤泥软土层下方为粉质黏土层,其中粉质黏土层下方为稳定地层;所述淤泥软土层内设有固化硬壳层,其中固化硬壳层内设有多个搅拌桩。本技术通过就地固化结合水泥搅拌桩的复合地基处理技术,能够快速进行地基处理,就地固化形成的硬壳层能够同时承担荷载,减小既有箱涵受力,从而对既有箱涵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也能为搅拌桩提供较好的施工平台,采用水泥搅拌桩深入淤泥软土层下方的稳定地层,提高地基承载力,能有效控制路基沉降变形,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地基加固,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保护箱涵的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结构


技术介绍

1、现有路基上跨管廊对既有管廊箱涵结构的常见保护措施,包括桩板结构保护,轻质混凝土换填,道路路基空腔减重等,其中现有的保护措施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桩板结构对既有箱涵构件的保护作用较好,能承担上方堆载受力及变形,缺点是施工工期较久,对于城市主干道的运行干扰较大;轻质混凝土换填能一定程度减轻上方荷载,其缺点是作用效果有限,不适用高路基填方,其本身仅为减载措施,并不能对既有结构分担荷载;道路空腔减重也能一定程度降低荷载,其缺点是对路基空腔需考虑专项防水或排水设计,不利于道路路基的长久运营;其本身仅为减载措施,并不能对既有结构分担荷载。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就地固化与水泥搅拌桩结合的复合地层具备施工高效、提供地基承载力控制路基沉降变形、为既有管廊箱涵结构提供保护的地基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保护箱涵的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用于保护箱涵的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结构,包括淤泥软土层,其中淤泥软土层上方设有路基填方;所述淤泥软土层下方为粉质黏土层,其中粉质黏土层下方为稳定地层;所淤泥软土层内设有箱涵,其中箱涵下端设置在粉质黏土层内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淤泥软土层内设有固化硬壳层,其中固化硬壳层设置在箱涵上方;所述固化硬壳层内设有多个搅拌桩,其中搅拌桩底部贯穿粉质黏土层并延伸至稳定地层内。

4、优选地,所述搅拌桩的直径为0.8~1.2m,其中搅拌桩的长度为8~12m。

5、优选地,所述固化硬壳层的固化深度为3m,其中搅拌桩顶端插入固化硬壳层内的深度不小于1m。

6、优选地,所述固化硬壳层在淤泥软土层上分为若干区块,其中每一固化硬壳层的大小为长5m、宽5m的矩形区块。

7、优选地,相邻两块所述固化硬壳层之间设有0.05m~0.1m的搭接宽度。

8、优选地,所述搅拌桩的桩底伸入稳定地层以下的深度不小于3m,其中相邻两个搅拌桩的间距为4m。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具有施工灵活,造价成本低等优点,无需对整体地层进行加固,可根据受力特点局部加固土体,形成对既有结构的保护体,局部加固相比传统地基处理加固手段能节约较多造价;通过采用就地固化结合水泥搅拌桩的复合地基处理技术,能够快速进行地基处理,就地固化形成的硬壳层能够同时承担荷载,减小既有箱涵受力,从而对既有箱涵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也能为搅拌桩提供较好的施工平台,采用水泥搅拌桩深入淤泥软土层下方的稳定地层,提高地基承载力,能有效控制路基沉降变形,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保护箱涵的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结构,包括淤泥软土层(1),其中淤泥软土层(1)上方设有路基填方(6);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软土层(1)下方为粉质黏土层(2),其中粉质黏土层(2)下方为稳定地层(3);所淤泥软土层(1)内设有箱涵(4),其中箱涵(4)下端设置在粉质黏土层(2)内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淤泥软土层(1)内设有固化硬壳层(5),其中固化硬壳层(5)设置在箱涵(4)上方;所述固化硬壳层(5)内设有多个搅拌桩(7),其中搅拌桩(7)底部贯穿粉质黏土层(2)并延伸至稳定地层(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保护箱涵的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桩(7)的直径为0.8~1.2m,其中搅拌桩(7)的长度为8~12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保护箱涵的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硬壳层(5)的固化深度为3m,其中搅拌桩(7)顶端插入固化硬壳层(5)内的深度不小于1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保护箱涵的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硬壳层(5)在淤泥软土层(1)上分为若干区块,其中每一固化硬壳层(5)的大小为长5m、宽5m的矩形区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保护箱涵的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块所述固化硬壳层(5)之间设有0.05m~0.1m的搭接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保护箱涵的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桩(7)的桩底伸入稳定地层(3)以下的深度不小于3m,其中相邻两个搅拌桩(7)的间距为4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保护箱涵的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结构,包括淤泥软土层(1),其中淤泥软土层(1)上方设有路基填方(6);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软土层(1)下方为粉质黏土层(2),其中粉质黏土层(2)下方为稳定地层(3);所淤泥软土层(1)内设有箱涵(4),其中箱涵(4)下端设置在粉质黏土层(2)内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淤泥软土层(1)内设有固化硬壳层(5),其中固化硬壳层(5)设置在箱涵(4)上方;所述固化硬壳层(5)内设有多个搅拌桩(7),其中搅拌桩(7)底部贯穿粉质黏土层(2)并延伸至稳定地层(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保护箱涵的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桩(7)的直径为0.8~1.2m,其中搅拌桩(7)的长度为8~12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昌树柯小华张涛徐义洪俊杰尹添杨立臻何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