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移动应用的跨平台兼容性自动化测试系统,包括跨平台适配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优化模块、内容生成模块、测试模块、评估模块及模板刷新模块。所述系统通过统一定义操作系统、设备类型及网络环境的变量集合,生成初始范围内的验证数值;基于机器学习算法优化验证组;结合模板规范结构动态生成内容项;通过测试模块生成验证结果信息,评估模块对内容项进行逐项评估并标记不合格内容;模板刷新模块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推荐算法、页面布局及动态加载策略,形成优化反馈闭环。本系统提高了测试覆盖率与效率,增强了内容生成逻辑的适应性,有助于提升移动应用的跨平台兼容性及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软件测试,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移动应用的跨平台兼容性自动化测试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移动应用的迅速普及,移动设备种类和操作系统的多样性显著增加。常见的操作系统包括android、ios等,而设备类型涵盖了各类不同品牌、配置和规格的智能终端。移动应用在这种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中,需要在不同平台、设备和网络环境下保持功能性和性能的一致性。然而,多平台环境的差异性为应用的兼容性测试带来了巨大的技术挑战。
2、传统的兼容性测试方法主要依赖手动测试或简单的脚本化自动化测试。这些方法存在许多局限性,首先是测试覆盖率的不足。手动测试难以全面覆盖所有可能的变量组合,例如不同操作系统版本、设备类型和网络环境之间的交叉影响。尤其是在极端场景或边界情况下,常常无法进行充分验证,导致潜在问题的遗漏。此外,手动测试效率低下,对时间和人力资源的需求较高,难以适应当前移动应用频繁更新迭代的快速开发节奏。
3、现有的自动化测试工具也存在适配性差的问题。许多工具往往针对单一平台设计,缺乏对多平台的适配能力。这种局限性使得统一管理和验证多平台兼容性成为难题。此外,移动应用在运行过程中涉及实时用户交互和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传统测试方法难以模拟这些场景并进行有效验证,进一步加剧了测试的复杂性。
4、测试数据的反馈和分析也是传统方法中的薄弱环节。现有测试流程通常对测试结果的记录和分析较为粗放,无法为后续优化提供足够支持。这种缺乏有效数据驱动的测试方式,使得测试与优化之间的闭环效率低下,阻碍了移动应用质量的持续提升。
5、随着移动应用的复杂性不断增加,测试变量的数量和关联性也呈现出指数增长。例如,网络延迟、设备分辨率、操作系统权限管理方式等都可能显著影响应用功能和用户体验。然而,当前测试方法在多维度变量组合优化方面仍处于初步阶段,无法充分利用历史测试数据和智能化算法来提升测试覆盖率和优化效率。
6、在这样的背景下,移动应用在跨平台场景下的兼容性测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市场亟需一种高效、智能化的自动化测试系统,以解决多平台、多环境变量交叉带来的复杂性,提升测试覆盖率和效率,同时实现测试与优化的闭环管理,为移动应用的可靠性和用户体验提供有力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移动应用的跨平台兼容性自动化测试系统,包括:
2、跨平台适配模块,用于统一定义多种移动应用平台的变量集合,包括不同操作系统、设备类型和网络环境的兼容性特征;
3、数据采集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变量集合中多个变量的初始范围,并针对每个变量根据其初始范围生成多个验证数值;
4、优化模块,用于根据历史测试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优化生成多个验证组,每个验证组适配于不同平台的变量组合,并将多个优化后的验证组提供给内容生成模块;
5、内容生成模块,用于在实时内容生成单元中,针对每个优化后的验证组,根据验证组的验证数值组合作为模板规范结构的输入,动态生成适配于目标平台的移动端内容项;
6、测试模块,用于针对内容生成模块输出的每个移动端内容项,将其与生成该内容项的验证组的验证数值相关联,生成验证结果信息并输出;
7、评估模块,用于根据测试模块输出的验证结果信息,评估内容项在多个移动应用平台上的兼容性表现,标记不符合兼容性规范的内容项并记录原因;
8、模板刷新模块,用于根据评估结果刷新模板规范结构,调整推荐算法、页面布局规则和动态调整策略,并将刷新后的模板规范结构重新引入测试流程以形成优化反馈闭环。
9、所述跨平台适配模块包括:
10、操作系统适配单元,用于提取目标设备的操作系统类型及版本信息,分析权限管理方式、资源分配策略及界面渲染机制,生成操作系统差异属性变量;
11、设备类型适配单元,用于分析目标设备的屏幕分辨率、处理器性能及内存容量等硬件特性,并将设备特性变量统一组织为多维矩阵;
12、网络环境适配单元,用于抽象多种网络环境的特性变量,包括网络延迟范围、带宽上限和动态波动频率;
13、统一变量生成单元,用于整合所述操作系统、设备类型和网络环境的变量集合,生成统一变量模型以支持后续测试和优化流程。
14、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
15、初始范围定义单元,用于确定变量集合中每个变量的初始范围,变量包括网络延迟、屏幕分辨率、cpu性能和内存容量;
16、验证数值生成单元,用于根据初始范围生成验证数值,生成规则包括均匀分布生成法、随机分布生成法、极值生成法和分布函数生成法;
17、数据存储与输出单元,用于以结构化数据形式存储生成的验证数值并提供给后续模块使用。
18、所述优化模块包括:
19、特征向量提取单元,用于将每个验证组的变量组合转化为特征向量,并对非数值型变量进行编码处理;
20、分类模型训练单元,用于基于历史测试数据训练分类模型,评估验证组的有效性,并计算变量的重要性;
21、冗余数据去除单元,用于通过聚类算法根据特征向量的距离去除冗余数据,并选择最具代表性的验证组;
22、优化验证组生成单元,用于根据分类模型的输出结果和聚类分析结果生成优化后的验证组,并覆盖初始验证数值集合中的关键场景;
23、验证组输出单元,用于以结构化数据形式输出优化后的验证组供后续模块使用。
24、所述内容生成模块包括:
25、模板规范结构加载单元,用于加载模板规范结构,所述模板规范结构包括页面布局模块、推荐算法模块和动态规则调整模块;
26、参数解析与映射单元,用于接收验证组参数,并将验证组参数映射至模板规范结构中的对应参数;
27、动态内容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模板规范结构和验证组参数调用推荐算法、动态调整资源加载策略,并按照页面布局规则排列内容项;
28、日志记录单元,用于将生成的内容项与验证组参数及其生成结果的性能指标关联并记录日志。
29、所述测试模块包括:
30、内容项与验证组关联单元,用于接收内容项及其对应的验证组参数,提取内容项特征并将其与验证组参数建立关联记录;
31、验证结果生成单元,用于基于内容项的表现数据生成验证结果信息,所述验证结果信息包括:
32、展示质量指标,包括分辨率和加载完整度;
33、用户交互数据,包括点击率和停留时间;
34、性能数据,包括生成时间和资源消耗;
35、数据输出单元,用于将验证结果信息以结构化格式输出至评估模块。
36、所述评估模块包括:
37、评估规范存储单元,用于存储与展示质量、性能和用户交互相关的评估规范;
38、验证结果逐项评估单元,用于逐项对验证结果信息与评估规范进行对比,判断每个指标是否合格,并根据多个指标的评估结果得出内容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移动应用的跨平台兼容性自动化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移动应用的跨平台兼容性自动化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跨平台适配模块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移动应用的跨平台兼容性自动化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移动应用的跨平台兼容性自动化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模块包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移动应用的跨平台兼容性自动化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容生成模块包括: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移动应用的跨平台兼容性自动化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模块包括: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移动应用的跨平台兼容性自动化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模块包括: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移动应用的跨平台兼容性自动化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刷新模块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移动应用的跨平台兼容性自动化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移动应用的跨平台兼容性自动化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跨平台适配模块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移动应用的跨平台兼容性自动化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移动应用的跨平台兼容性自动化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模块包括:
5.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东,张旭,常晓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