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油交输装置及装设有该燃油交输装置的辅助动力装置燃油系统。
技术介绍
1、在飞机的辅助动力装置(以下称为apu)的起动初始阶段,燃油分配阀关闭,由主燃油管供油。当燃油供油压力达到分配阀的打开压力时,分配阀打开,主燃油管和辅燃油管同时供油。但当分配阀打开时,由于辅燃油管初始无燃油,需要一定的时间建立燃油压力,而主燃油管也由于辅燃油管的供油而瞬间压力下降,从而导致供油压力和流量下降,雾化效果降低,有可能熄火导致起动失败,影响起动可靠性。
2、如上所述,现有的apu燃油系统管路设计仅存在一个燃油分配阀控制主油路和辅油路供油,当辅油路打开时,容易造成主油路的燃油压力瞬间下降,影响主油路供油和雾化效果。此外,起动前辅燃油歧管的空路易造成apu起动失败,特别是在高空起动环境严酷的情况下。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cn108561232a
6、专利文献2:cn116044576a
7、专利文献3:us10563588b2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油交输装置及装设有该燃油交输装置的辅助动力装置燃油系统,能够改善apu起动过程中燃油压力波动,提高起动可靠性。
2、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涉及一种燃油交输装置,所述燃油交输装置连接在主燃油管与辅燃油管之间,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为密闭壳体,具有周壁部、靠近燃油流路的上游侧的第一底板和靠
3、根据该结构的燃油交输装置,在起动中期,当因辅燃油管打开而导致主燃油管的压力下降至低于规定压力时,能经由补油机构将存储在壳体内的燃油补充到主燃油管中。能够避免主燃油管的压力波动过大,改善起动的可靠性。
4、此外,还包括至少一个蓄压器,通过所述蓄压器在所述壳体中分隔出燃油交输腔,所述辅燃油管中的燃油经由所述单向阀供给到所述燃油交输腔,并对所述蓄压器进行蓄压。
5、通过设置蓄压器,能通过蓄压器在壳体中分隔出燃油交输腔。此外,在通过补油机构进行燃油补充时,能利用蓄压助力燃油补充到主燃油管。
6、较为理想的是,所述补油机构包括罩壳、滑块通管及弹性构件,所述罩壳形成为有底的中空筒状,设于所述燃油交输腔内的与所述主燃油通管相对的位置,所述滑块通管具有筒底部、筒壁部和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筒壁部,所述滑块通管以能在所述罩壳与所述主燃油通管之间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罩壳及所述主燃油通管的内部,所述弹性构件设于所述罩壳内,一端与所述罩壳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块通管的所述筒底部连接,所述通孔的位置设置为,在所述主燃油管的压力小于规定压力时,在所述弹性构件的施力下能从所述罩壳露出,将所述燃油交输腔与所述主燃油通管连通。
7、根据该结构,通过设置包括罩壳、滑块通管及弹性构件的补油机构,能够在燃油管的压力下降至低于规定压力时,经由滑块通管的通孔将燃油交输腔与主燃油通管连通,进行补油动作。
8、此外,所述蓄压器包括板部和蓄力机构,所述板部形成为将所述壳体的内部液密地隔开,所述蓄力机构设置于所述板部与所述壳体之间。
9、根据该结构,通过板部将壳体的内部液密地隔开,从而形成燃油交输腔。此外,通过蓄力机构进行蓄压,当经由补油机构向主燃油管补充燃油时,蓄力机构伸长并推动板部,助力燃油补充到主燃油管。
10、另外,所述蓄压器包括至少一个蓄压胶囊和支架,所述蓄压胶囊通过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部,通过所述蓄压胶囊、所述支架和所述壳体形成所述燃油交输腔,在所述蓄压胶囊内填充有规定量的惰性气体,所述蓄压胶囊能弹性变形。
11、作为蓄压器的另一种方式,包括至少一个蓄压胶囊和支架,在蓄压胶囊内填充有规定量的惰性气体,蓄压胶囊能弹性变形。这样也能够进行蓄压,助力燃油补充到主燃油管。
12、较为理想的是,所述燃油交输装置包括两个所述蓄压器,一方的所述蓄压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燃油流路的上游侧,另一方的所述蓄压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燃油流路的下游侧。
13、根据该结构,在壳体的燃油流路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蓄压器,能够均匀且充分地将燃油补充到主燃油管。
14、此外,所述蓄力机构为弹簧,一方的所述蓄压器的弹簧的一端与一方的所述蓄压器的所述板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燃油流路的上游侧的第二底板连接,另一方的所述蓄压器的弹簧的一端与另一方的所述蓄压器的所述板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燃油流路的下游侧的第一底板连接。
15、作为蓄力机构,采用弹簧,结构简单且安装方便。
16、另外,所述燃油交输装置包括两个所述蓄压器,一方的所述蓄压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燃油流路的上游侧,另一方的所述蓄压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燃油流路的下游侧。
17、较为理想的是,多个通孔在所述筒壁部的周向上均匀地设置。
18、通过在筒壁部的周向上均匀地设置多个通孔,能够在主燃油管的压力由于辅燃油管打开而下降时,迅速地进行补油动作。
19、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式涉及一种辅助动力装置燃油系统,包括燃油交输装置;主燃油管,所述主燃油管构成主油路,将从燃油模块供给的燃油供给到燃油喷嘴;辅燃油管,所述辅燃油管构成辅油路,将从所述燃油模块供给的燃油供给到所述燃油喷嘴,所述燃油交输装置连接在所述主燃油管与所述辅燃油管之间。
20、根据该结构的辅助动力装置燃油系统,能够避免在辅油路打开时,主油路的燃油压力瞬间下降,影响主油路供油和雾化效果。能够改善apu起动过程中燃油压力波动,提高起动可靠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油交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交输装置(60)连接在主燃油管(40)与辅燃油管(50)之间,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交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交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交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交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油交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油交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油交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油交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10.一种辅助动力装置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油交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交输装置(60)连接在主燃油管(40)与辅燃油管(50)之间,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交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交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交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扬,陈一鸣,薛伟伟,李彦双,顾程,何必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