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内后视镜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1、车内视镜通常安装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的上方中央位置,帮助驾驶员观察后方及侧后方的道路状况,确保驾驶过程中的安全和顺利。通过有效的视野,车内视镜能辅助驾驶员在变道、倒车和行驶过程中及时发现周围车辆和行人的动向,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2、然而,在夜间或低光环境下,车辆后方照射的强光(尤其是后方车辆的远光灯或霓虹灯)会通过后视镜反射到驾驶员眼中,造成眩目现象。眩目现象通常会导致视觉暂时模糊或眩光,使驾驶员的视力受到影响,增加与前方车辆发生碰撞的风险,进而影响驾驶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降低眩目现象的发生概率,进而提升汽车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内后视镜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3、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内后视镜控制方法,包括:
4、实时获取目标车辆前侧车身处的光照强度以及所述目标车辆后侧车身处的光照强度,得到第一光照强度值和第二光照强度值;
5、根据所述第一光照强度值和所述第二光照强度值确定目标电压值;
6、根据所述目标电压值控制所述车内后视镜,以调整所述车内后视镜的反射率。
7、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光照强度值和所述第二光照强度值确定目标电压值,包括:在所述第二光照强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光照强度值的情况下,根据所
8、在所述第二光照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一光照强度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电压值为预设值,其中,所述预设值小于第一电压阈值,所述第一电压阈值为所述车内后视镜中变色电解液的最小流动电压。
9、可选地,在所述第二光照强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光照强度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二光照强度值和所述第一光照强度值的第一差值确定所述目标电压值,包括:
10、在所述第一差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电压值为第二电压阈值,其中,所述第二电压阈值为车内后视镜中所述变色电解液的最大流动电压;
11、在所述第一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第一电压阈值、第二电压阈值以及所述第一差值确定所述目标电压值。
12、可选地,在所述第一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第一电压阈值、第二电压阈值以及所述第一差值确定所述目标电压值,包括:
13、确定所述第二电压阈值与所述第一电压阈值的差值,得到第二差值;
14、确定所述第一差值和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比值,得到第一比值;
15、根据所述第一比值和所述第二差值确定所述目标电压值。
16、可选地,在根据所述第一光照强度值和所述第二光照强度值确定目标电压值之前,所述车内后视镜控制方法还包括:
17、在所述第一光照强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生成近光灯开启信号;
18、响应于近光灯开启信号,通过车灯控制器开启近光灯并进入防眩目状态。
19、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电压值控制所述车内后视镜,包括:
20、获取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身端存储的车辆识别序列号,并根据所述车辆识别序列号和目标算法生成密钥序列号;
21、获取应用层软件中存储的算法软件序列号;
22、在所述密钥序列号与所述算法软件序列号一致的情况下,向所述车内后视镜施加大小为所述目标电压值的电压,以使所述车内后视镜中的变色电解液发生可逆还原反应。
23、可选地,所述车内后视镜控制方法还包括:
24、检测所述目标车辆的行驶状态;
25、在所述行驶状态为倒车状态下,将所述目标电压值确定为预设值,其中,所述预设值小于第一电压阈值,所述第一电压阈值为所述车内后视镜中变色电解液的最小流动电压。
26、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内后视镜控制装置,包括:
27、获取单元,用于实时获取目标车辆前侧车身处的光照强度以及所述目标车辆后侧车身处的光照强度,得到第一光照强度值和第二光照强度值;
28、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光照强度值和所述第二光照强度值确定目标电压值;
29、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电压值控制所述车内后视镜,以调整所述车内后视镜的反射率。
30、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31、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32、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车内后视镜控制方法。
33、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车内后视镜控制方法。
34、本专利技术的车内后视镜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的有益效果是:获取目标车辆前侧车身处的光照强度,得到第一光照强度值,第一光照强度值反映了车辆车身前部环境的亮度,获取目标车辆后侧车身处的光照强度,得到第二光照强度值,第二光照强度值反映了受到后方车辆的灯光影响,第一光照强度值和第二光照强度值直接影响驾驶者的视觉体验,根据第一光照强度值和第二光照强度值的差异决定出目标电压值,根据所述目标电压值控制所述车内后视镜,向车内后视镜施加大小为目标电压值的电压,随着电压的施加,变色电解液中的离子迁移,从而改变车内后视镜的反射率,能够在车辆后方的光照强度过大时,根据目标车辆前后的光照强度及时调整车内后视镜的反射率,降低眩目现象的发生概率,进而提升汽车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内后视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后视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光照强度值和所述第二光照强度值确定目标电压值,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内后视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光照强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光照强度值的情况下,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光照强度值和所述第一光照强度值的第一差值确定所述目标电压值,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内后视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第一电压阈值、第二电压阈值以及所述第一差值确定所述目标电压值,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后视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光照强度值和所述第二光照强度值确定目标电压值之前,所述车内后视镜控制方法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后视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电压值控制所述车内后视镜,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后视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内后视镜控制方法还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内后视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后视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光照强度值和所述第二光照强度值确定目标电压值,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内后视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光照强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光照强度值的情况下,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光照强度值和所述第一光照强度值的第一差值确定所述目标电压值,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内后视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第一电压阈值、第二电压阈值以及所述第一差值确定所述目标电压值,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幸运,陈娴秀,邓巍,杨莉,肖羽,罗勇,唐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