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智能建筑工程用防护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智能建筑工程用防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97418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2 0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建筑工程用防护器,属于安全防护技术领域,该智能建筑工程用防护器,包括多个支撑柱,多个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设置有缓冲机构,多个所述支撑柱之间固定连接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顶部靠中心位置设置有倾斜倾倒机构,每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固定连接有栅栏,每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靠近栅栏位置设置有收放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计缓冲机构通过缓冲网以及多个液压杆和滑动块协同工作,共同承受和分散来自缓冲网的冲击力,实现缓冲的效果,通过倾斜倾倒机构来对滑动板以及缓冲网上的掉落物进行清理,不再需要进行人工的清理,有效地防止了工人在进行清理时,会被掉落物击中的危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安全防护,具体涉及到一种智能建筑工程用防护器


技术介绍

1、在现代建筑工程领域,随着建筑物高度的不断攀升、结构的日益复杂以及施工环境的多样化,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也在不断增加,传统的建筑防护措施在应对这些新挑战时逐渐暴露出局限性,为了保障建筑工人的生命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智能建筑工程用防护器应运而生,它融合了多种先进技术,为建筑施工安全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2、传统的建筑工程用防护器仅仅只能为建筑工人起到防护掉落物的作用,但是这类装置由于相应的缓冲机构以及配套辅助机构,导致从高空掉落的掉落物会直接冲击到装置的防护板上,在面对大体积的掉落物时,防护板就会因为冲击力太大导致承受不住,使掉落物掉落进装置内部,危害到人身安全,且掉落在防护板上的掉落物得不到及时清理的话,也会影响到装置的防护能力,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智能建筑工程用防护器。

2、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建筑工程用防护器,包括多个支撑柱,多个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均转动连接有多个固定螺丝,多个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设置有缓冲机构;

3、多个所述支撑柱之间固定连接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顶部靠中心位置设置有倾斜倾倒机构,所述防护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护罩;

4、每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固定连接有栅栏,每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靠近栅栏位置设置有收放机构。

5、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多个开设于相对应的支撑柱内部的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支撑柱的内侧开设有滑动槽,多个所述滑动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缓冲网。

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柱的内部靠顶部位置安装多个光幕传感器,光幕传感器可以提前检测到掉落物,在掉落物还未撞击缓冲网之前就发出警报,提供了更及时的预警,而且通过对光幕被遮挡的位置和时间的分析,还可以大致估算掉落物的大小、速度和掉落方向,当检测到的掉落物掉进缓冲网上之后,冲击力首先作用在缓冲网表面,由于缓冲网是由多个滑动块固定连接而成的,冲击力会通过缓冲网传递给各个滑动块上,滑动块受到来自缓冲网的力后,由于其外壁贴合于支撑柱内侧的滑动槽内壁,所以会在滑动槽内产生位移,当滑动块移动时,会推动液压杆的输出端,液压杆通过内部的液压油的流动和压缩来吸收和分散冲击力,多个液压杆和滑动块协同工作,共同承受和分散来自缓冲网的冲击力,实现缓冲的效果。

7、进一步的,所述滑动块的外壁贴合于相对应的安装孔和滑动槽内壁。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滑动块的外壁与安装孔和滑动槽的内壁贴合时,能够精确地限制滑动块的运动路径,从而保证了整个机构在运行过程中动作的准确性和可预测性。

9、进一步的,所述倾斜倾倒机构包括安装于防护板顶部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两个连接条,多个所述支撑柱的内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块,每两个所述转动块之间安装有滑动板,两个所述滑动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座。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启动倾斜倾倒功能时,液压缸开始工作,液压缸的输出端向外伸出或缩回,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安装块进行相应的线性运动,安装块内部转动连接的两个连接条会随着安装块的运动而发生转动,由于连接条的一端与安装块转动连接,当安装块移动时,连接条会绕着与安装块的连接点转动,同时将力传递给另一端,当连接条将力传递给对应的安装座时,带动整个滑动板进行倾斜,滑动板会以转动块为圆点做圆周运动,进而使掉落在滑动板上的堆积物滑落,达到清理堆积物的目的。

1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条安装在安装块和安装座之间,且与安装座采用转动连接。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条与安装座采用转动连接,这使得连接条在进行转动时,不会受到限制,通过连接条来连接安装块和安装座,当安装块发生位移时,安装座也会通过连接条做出相应的动作。

13、进一步的,所述收放机构包括多个安装于相对应的支撑柱内侧的固定柱,每两个所述固定柱之间转动连接有卷轴,两个所述卷轴的外壁均安装有防护网,两个所述防护网的两侧外壁靠底部位置均固定连接有配重块,两个所述卷轴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其中两个所述支撑柱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第二锥形齿,两个所述第二锥形齿的内端均安装有驱动电机,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固定连接有与卷轴相对应的保护壳。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初始状态下,防护网缠绕在卷轴上,卷轴通过固定柱安装在支撑柱的内侧,能够绕固定柱进行转动,防护网两侧底部的配重块由于重力作用自然下垂,此时防护网处于收起等待使用的状态,并且保护壳对卷轴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外界因素干扰,当需要展开防护网时,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第二锥形齿转动,由于第一锥形齿和第二锥形齿相互啮合,第二锥形齿的旋转运动就会传递给第一锥形齿,当第一锥形齿转动时,卷轴随之转动,随着卷轴的转动,缠绕在其外壁上的防护网就会逐渐被释放展开,在展开过程中,防护网两侧底部的配重块会受到重力的影响,有助于防护网更加平稳地展开,防止防护网在展开过程中出现缠绕、扭曲等情况,当需要收起防护网时,驱动电机反转,电机反转带动第二锥形齿反向旋转,进而通过啮合的第一锥形齿使卷轴也反向转动,此时,防护网在卷轴的反向旋转下,被重新缠绕回卷轴上,配重块会随着防护网地收起逐渐上升,回到初始位置,整个收放机构恢复到初始地收起状态。

15、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的内部均开设有与配重块相对应的滑槽,且配重块滑动于相对应的支撑柱内部。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配重块可以帮助防护网的伸展不会出现缠绕的情况,而且这种设计使防护器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不会占用额外的地面空间或周围空间,紧凑的结构有助于提高场地的利用率,减少防护器对施工操作的干扰。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锥形齿和第二锥形齿相互啮合。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锥形齿和第二锥形齿相互啮合能够实现动力传递方向的改变,通过这一对相互啮合的锥形齿可以很方便地将水平方向的动力转换为垂直方向的动力,使动力传输更加灵活高效。

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缓冲机构,通过缓冲网以及多个液压杆和滑动块协同工作,共同承受和分散来自缓冲网的冲击力,实现缓冲的效果,使掉落在装置上方的掉落物不会因为冲击力太大直接掉进装置的内部,危害内部的工作人员;(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倾斜倾倒机构,通过液压缸来为滑动板的倾斜提供动力,在滑动板不断地倾斜时,倾斜的滑动板会首先滑落掉滑动板上的堆积物,随着滑动板不断地倾斜,直至滑动板接触到缓冲网,使缓冲网上的掉落物也会受到倾斜的滑动板影响而掉落,不再需要进行人工的清理,实现清理的自动化,且有效地防止了工人在进行清理时,会被掉落物击中的危险;(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收放机构,通过收放需要的防护网,当有工人在装置内部工作时,收放机构就会伸展开防护网,防护网可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建筑工程用防护器,包括多个支撑柱(1),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撑柱(1)的底部均转动连接有多个固定螺丝(2),多个所述支撑柱(1)的顶部设置有缓冲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建筑工程用防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3)包括多个开设于相对应的支撑柱(1)内部的安装孔(301),多个所述安装孔(301)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液压杆(302),所述液压杆(302)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动块(303),所述支撑柱(1)的内侧开设有滑动槽(304),多个所述滑动块(303)之间固定连接有缓冲网(3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建筑工程用防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303)的外壁贴合于相对应的安装孔(301)和滑动槽(304)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建筑工程用防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倾倒机构(5)包括安装于防护板(4)顶部的液压缸(501),所述液压缸(5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块(502),所述安装块(50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两个连接条(503),多个所述支撑柱(1)的内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块(504),每两个所述转动块(504)之间安装有滑动板(505),两个所述滑动板(505)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座(50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建筑工程用防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503)安装在安装块(502)和安装座(506)之间,且与安装座(506)采用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建筑工程用防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放机构(8)包括多个安装于相对应的支撑柱(1)内侧的固定柱(801),每两个所述固定柱(801)之间转动连接有卷轴(802),两个所述卷轴(802)的外壁均安装有防护网(803),两个所述防护网(803)的两侧外壁靠底部位置均固定连接有配重块(804),两个所述卷轴(802)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805),其中两个所述支撑柱(1)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第二锥形齿(806),两个所述第二锥形齿(806)的内端均安装有驱动电机(807),两个所述支撑柱(1)之间固定连接有与卷轴(802)相对应的保护壳(80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建筑工程用防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的内部均开设有与配重块(804)相对应的滑槽,且配重块(804)滑动于相对应的支撑柱(1)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建筑工程用防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形齿(805)和第二锥形齿(806)相互啮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建筑工程用防护器,包括多个支撑柱(1),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撑柱(1)的底部均转动连接有多个固定螺丝(2),多个所述支撑柱(1)的顶部设置有缓冲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建筑工程用防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3)包括多个开设于相对应的支撑柱(1)内部的安装孔(301),多个所述安装孔(301)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液压杆(302),所述液压杆(302)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动块(303),所述支撑柱(1)的内侧开设有滑动槽(304),多个所述滑动块(303)之间固定连接有缓冲网(3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建筑工程用防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303)的外壁贴合于相对应的安装孔(301)和滑动槽(304)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建筑工程用防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倾倒机构(5)包括安装于防护板(4)顶部的液压缸(501),所述液压缸(5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块(502),所述安装块(50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两个连接条(503),多个所述支撑柱(1)的内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块(504),每两个所述转动块(504)之间安装有滑动板(505),两个所述滑动板(505)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琪琳
申请(专利权)人:共青科技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