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轧辊磨损后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轧辊磨损后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97073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2 0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轧辊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轧辊磨损后修复装置,包括机床,转动电机,主动夹具,被动夹具;防护半筒;上防护筒,以及下防护筒;自动切换修复装置,所述自动切换修复装置设置在机床上靠近防护半筒的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自动切换修复装置,设置多个圆形阵列分布的维修机座进行自动切换,从而实现对轧辊进行多项维修的效果,无需轧辊进行多机床的搬运就能够完成多项维修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轧辊维修期间的工作效率,通过防护筒、下防护筒和防护半筒组合构成一个完整的圆筒形状,从而达到对主动夹具与被动夹具之间夹持的轧辊进行封闭防护的效果,防止轧辊在进行打磨或者清理等修复工作期间,出现碎屑或者水渍飞溅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轧辊加工,具体为一种轧辊磨损后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1、轧辊是轧钢生产的关键工具,必须能够承受相当强烈的力与热的作用。除了要有良好的抗断裂性能外,表面还应具有良好的耐磨、耐热性能,这不仅因为轧辊与产品的成本密切相关,而且直接决定热轧产品质量和轧机生产作业率。因此提高热轧辊表面耐磨性的研究已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热轧辊的材料不断地得到改进和发展,从早期的普通冷硬铸铁、无限冷硬合金铸铁、高铬铸铁、高铬铸钢,到目前国外广泛使用的高速钢、硬质合金,大致是热轧辊发展的过程,轧辊失效仅发生在轧辊磨损表面,因此对热轧辊表面进行堆焊强化技术,不仅能使热轧辊的使用寿命大幅提高,提高轧机作业率,节省大量的轧辊用钢,而且对失效轧辊的修复可实现废辊再生,降低辊耗,是轧钢生产中提高生产效率,实行增产节约,降低消耗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用于热轧辊堆焊表面的强化技术成为国内外从事堆焊修复作业人员关注的焦点问题。

2、轧辊在磨损后一般进行的修复手段为堆焊修复、热喷涂修复、表面淬火、机械加工,轧辊需要根据不同的磨损情况进行对应性修复,而现有的轧辊修复机床只能简单地对轧辊进行夹持与旋转修复,操作工人需要选择相应的修复机器针对轧辊进行工作,有的轧辊磨损严重,需要多种机器进行依次的辅助修复,初步进行车削,后精细磨削,再堆焊修复,多手段的修复工作导致轧辊需要在不同的修复机床上进行搬运,或者不断地人工更换修复机器,从而影响整体轧辊的修复效率;

3、同时,在轧辊进行修复期间,为了保障轧辊与机床上夹具的正常安装与拆卸,同时采用的是暴露式的修复方式,轧辊整体处于暴露的状态,在针对轧辊表面进行车削或者磨削期间,会导致大量碎屑飞溅的问题,继而存在碎屑卡入机床内部影响机器运作的问题,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轧辊磨损后修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轧辊磨损后修复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轧辊磨损后修复装置,包括机床,所述机床的一侧安装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卡接有主动夹具,所述机床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有被动夹具,所述主动夹具与被动夹具的位置相互对应,用于对轧辊进行夹持;鼓风仓,所述鼓风仓的两端均固定安装在机床的内部,所述鼓风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半筒,所述防护半筒上开设有卡入槽;上防护筒,以及下防护筒,所述上防护筒和下防护筒的两端均转动连接在机床的内部,且上防护筒和下防护筒以主动夹具的中心轴对对称轴进行对称分布;自动切换修复装置,所述自动切换修复装置设置在机床上靠近防护半筒的一侧。

2、优选的,所述自动切换修复装置包括有延长底座,所述延长底座固定安装在机床上,所述延长底座上设置有自动控制装置,所述延长底座上滑动连接有移动底座,所述移动底座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多工位连轴,所述多工位连轴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切换齿轮。

3、优选的,所述多工位连轴上圆形阵列分布有多个工位底座,所述多个工位底座分别安装有车削机座、磨削机座、清理机座、喷涂机座、堆焊机座。

4、优选的,所述自动控制装置包括有电动推杆,以及固定安装在延长底座上的触发底座,所述电动推杆的端部固定安装在延长底座上,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轴卡接有同步推板,所述同步推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左推齿板,所述左推齿板远离同步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单向驱动齿板,所述单向驱动齿板远离同步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右推板,所述右推板靠近单向驱动齿板的一侧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有活动捎。

5、优选的,所述同步推板在延长底座上滑动,所述活动捎在右推板上滑动,所述活动捎的顶部设置有倾斜面,且右推板的顶部在触发底座顶部的内壁处进行滑动。

6、优选的,所述移动底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左挂耳和右挂耳,所述左挂耳的内部开设有供左推齿板插入的槽。

7、优选的,所述单向驱动齿板包括有齿干,所述齿干的两端分别与左推齿板和右推板固定连接,所述齿干的内部开设有多个限位卡槽,多个所述限位卡槽的内部均通过扭簧弹性连接有限位齿牙,所述限位齿牙的底部设置有凸块,用于对限位卡槽进行限位,所述限位齿牙用于单向啮合驱动切换齿轮转动。

8、优选的,所述自动控制装置还包括有驱动连杆,所述驱动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右推板上,所述驱动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倾斜导座,所述倾斜导座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轴,所述滑轴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双头齿杆。

9、优选的,所述上防护筒和下防护筒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被动齿轮,两个所述被动齿轮分别与双头齿杆两端的齿牙啮合,所述驱动连杆的表面分别在延长底座和机床的内部滑动,所述双头齿杆在机床的内部滑动。

10、优选的,所述被动夹具的一端贯穿机床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大传动轮,所述大传动轮的表面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有小传动轮,所述小传动轮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风扇,所述风扇位于鼓风仓的内部转动,所述小传动轮的端部转动连接在机床上。

11、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轧辊磨损后修复装置,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本专利技术通过自动切换修复装置,设置多个圆形阵列分布的维修机座进行自动切换,从而实现对轧辊进行多项维修的效果,无需轧辊进行多机床的搬运就能够完成多项维修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轧辊维修期间的工作效率,通过防护筒、下防护筒和防护半筒组合构成一个完整的圆筒形状,从而达到对主动夹具与被动夹具之间夹持的轧辊进行封闭防护的效果,防止轧辊在进行打磨或者清理等修复工作期间,出现碎屑或者水渍飞溅等问题。

13、(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多个工位底座圆形阵列的分布在多工位连轴上,利用动力结构实现多个维修机座的自动切换,从而实现对轧辊进行多项维修的效果,通过自动控制装置驱动多个工位底座先远离轧辊,再进行转动切换,在切换后再靠近轧辊进行对准维修,进一步避免多个工位底座在进行转动切换期间与轧辊产生运动干涉的问题。

14、(3)本专利技术通过上防护和下防护筒利用被动齿轮与双头齿杆的啮合,结合右推板的移动进行合并或者打开,实现状态自动切换的效果,当工位底座靠近轧辊准备进行修复时,上防护筒和下防护筒处于合并的防护状态,当工位底座远离轧辊时,上防护筒和下防护筒处于开放状态,从而便于在轧辊修复后,上防护筒和下防护筒进行自动打开,便于轧辊下料进行更换修复的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轧辊磨损后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辊磨损后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夹具(3)与被动夹具(4)的位置相互对应,用于对轧辊进行夹持,所述防护半筒(6)上开设有卡入槽(61),所述上防护筒(7)和下防护筒(8)以主动夹具(3)的中心轴为对称轴进行对称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辊磨损后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工位底座(96)分别安装有车削机座、磨削机座、清理机座、喷涂机座、堆焊机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辊磨损后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控制装置(92)包括有电动推杆(921),以及固定安装在延长底座(91)上的触发底座(927),所述电动推杆(921)的端部固定安装在延长底座(91)上,所述电动推杆(921)的输出轴卡接有同步推板(922),所述同步推板(92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左推齿板(923),所述左推齿板(923)远离同步推板(92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单向驱动齿板(924),所述单向驱动齿板(924)远离同步推板(92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右推板(925),所述右推板(925)靠近单向驱动齿板(924)的一侧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有活动捎(92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轧辊磨损后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推板(922)在延长底座(91)上滑动,所述活动捎(926)在右推板(925)上滑动,所述活动捎(926)的顶部设置有倾斜面,且右推板(925)的顶部在触发底座(927)顶部的内壁处进行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轧辊磨损后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座(9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左挂耳(931)和右挂耳(932),所述左挂耳(931)的内部开设有供左推齿板(923)插入的槽。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轧辊磨损后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驱动齿板(924)包括有齿干(9241),所述齿干(9241)的两端分别与左推齿板(923)和右推板(925)固定连接,所述齿干(9241)的内部开设有多个限位卡槽(9242),多个所述限位卡槽(9242)的内部均通过扭簧弹性连接有限位齿牙(9243),所述限位齿牙(9243)的底部设置有凸块,用于对限位卡槽(9242)进行限位,所述限位齿牙(9243)用于单向啮合驱动切换齿轮(95)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轧辊磨损后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控制装置(92)还包括有驱动连杆(10),所述驱动连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右推板(925)上,所述驱动连杆(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倾斜导座(11),所述倾斜导座(1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轴(12),所述滑轴(1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双头齿杆(1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轧辊磨损后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防护筒(7)和下防护筒(8)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被动齿轮(14),两个所述被动齿轮(14)分别与双头齿杆(13)两端的齿牙啮合,所述驱动连杆(10)的表面分别在延长底座(91)和机床(1)的内部滑动,所述双头齿杆(13)在机床(1)的内部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辊磨损后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夹具(4)的一端贯穿机床(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大传动轮(41),所述大传动轮(41)的表面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有小传动轮(42),所述小传动轮(4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风扇(43),所述风扇(43)位于鼓风仓(5)的内部转动,所述小传动轮(42)的端部转动连接在机床(1)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轧辊磨损后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辊磨损后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夹具(3)与被动夹具(4)的位置相互对应,用于对轧辊进行夹持,所述防护半筒(6)上开设有卡入槽(61),所述上防护筒(7)和下防护筒(8)以主动夹具(3)的中心轴为对称轴进行对称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辊磨损后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工位底座(96)分别安装有车削机座、磨削机座、清理机座、喷涂机座、堆焊机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辊磨损后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控制装置(92)包括有电动推杆(921),以及固定安装在延长底座(91)上的触发底座(927),所述电动推杆(921)的端部固定安装在延长底座(91)上,所述电动推杆(921)的输出轴卡接有同步推板(922),所述同步推板(92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左推齿板(923),所述左推齿板(923)远离同步推板(92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单向驱动齿板(924),所述单向驱动齿板(924)远离同步推板(92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右推板(925),所述右推板(925)靠近单向驱动齿板(924)的一侧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有活动捎(92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轧辊磨损后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推板(922)在延长底座(91)上滑动,所述活动捎(926)在右推板(925)上滑动,所述活动捎(926)的顶部设置有倾斜面,且右推板(925)的顶部在触发底座(927)顶部的内壁处进行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轧辊磨损后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座(9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左挂耳(931)和右挂耳(932),所述左挂耳(931)的内部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李浩王海滨刘丙学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义豪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