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预埋于核心筒剪力墙内部的框架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预埋于核心筒剪力墙内部的框架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96669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2 01:38
一种预埋于核心筒剪力墙内部的框架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连接节点包括:牛腿,牛腿的第一端固定于核心筒内置钢板;连接板的第一面固定于牛腿的第二端,第二面用于与框架固定连接;侧模板,侧模板可拆卸地贴设于连接板的第二面;搭接板,搭接板固定于连接板的两侧;剪力墙外侧水平筋固定于搭接板靠近侧模板的一面,剪力墙外侧水平筋与侧模板之间预留有水平筋保护层;牛腿上下表面固定有钢筋套筒,每个钢筋套筒内固定有剪力墙纵筋,外侧剪力墙纵筋的非固定端向侧模板的方向弯折,以减小纵筋保护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剪力墙外侧水平筋设置在搭接板上以减小水平筋保护层的厚度;通过将最外侧纵筋向外弯折,以减小纵筋保护层的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具体涉及一种预埋于核心筒剪力墙内部的框架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框架-核心筒组合结构成为建筑结构中最为主流的趋势,现有的框架-核心筒组合结构体系中,通过在剪力墙内预埋牛腿、并在牛腿一端设置连接板以连接框架,而在进行剪力墙的施工时,墙面一侧的侧模板搭设于连接板外侧,因连接板较厚占用了剪力墙外侧水平筋及牛腿上下纵筋连接套筒的空间,导致了剪力墙外侧水平筋、剪力墙纵筋的套筒与连接板位置冲突,剪力墙外侧水平筋、套筒与侧模板之间空隙过大,导致了钢筋保护层过大,钢筋保护层过大会导致该区域剪力墙存在产生过大宽度裂缝的风险,影响结构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搭接板并将水平筋固定于搭接板上、以及弯折最外侧的纵筋,以达到减小钢筋保护层厚度的目的。

2、本专利技术一种预埋于核心筒剪力墙内部的框架连接节点,所述核心筒剪力墙浇筑于核心筒内置钢板外侧,包括:包括:预埋于所述核心筒剪力墙内的牛腿,所述牛腿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核心筒内置钢板的表面;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第一面固定于所述牛腿的第二端,第二面用于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侧模板,所述侧模板可拆卸地贴设于所述连接板的第二面;一对搭接板,固定于所述连接板的相对两侧;两排剪力墙外侧水平筋,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搭接板上靠近所述侧模板的一面、并分别沿两个所述搭接板相对向外水平延伸,两排所述剪力墙外侧水平筋与所述侧模板之间预留有第一空隙用以形成水平筋保护层;所述牛腿的上下表面各分别固定有至少一排沿平行于所述侧模板方向排布的钢筋套筒,每个所述钢筋套筒内固定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剪力墙纵筋,最靠近所述侧模板一侧的所述剪力墙纵筋自对应的钢筋套筒起、先向所述侧模板的方向倾斜至距离侧模板为设计的纵筋保护层厚度后、再继续沿竖直方向延伸,以使最靠近所述侧模板一侧的所述剪力墙纵筋与所述侧模板之间预留缩减的第二空隙,用以形成纵筋保护层。

3、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牛腿为一工字钢,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一对翼板和连接一对所述翼板的腹板,一对所述翼板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加固所述工字钢的加劲板,所述加劲板的一侧垂直固定于所述腹板,所述加劲板的上下两端固定于一对所述翼板,所述钢筋套筒固定于上方所述翼板的上表面和下方所述翼板的下表面。

4、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搭接板焊接固定于所述连接板。

5、本专利技术一种预埋于核心筒剪力墙内部的框架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s1、将所述牛腿的第一端固定于核心筒内置钢板的表面,并在所述牛腿的第二端上固定所述连接板;

7、s2、将所述侧模板紧贴于所述连接板的第二面上;

8、s3、在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固定设置搭接板,并在每个所述搭接板靠近所述侧模板的一侧设置一排相对向外水平延伸的剪力墙外侧水平筋,所述剪力墙外侧水平筋与所述侧模板之间预留有第一空隙;

9、s4、在所述牛腿的上下表面的钢筋套筒内固定插设剪力墙纵筋,最靠近所述侧模板一侧的所述剪力墙纵筋自对应的钢筋套筒起、先向所述侧模板的方向倾斜至距离侧模板为设计的纵筋保护层厚度后、再继续沿竖直方向延伸,最最靠近所述侧模板一侧的所述剪力墙纵筋与所述侧模板之间预留有第二空隙。

10、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步骤s4之后,还包括步骤:

11、s5、在所述核心筒内置钢板与侧模板之间的边缘处围设边模板,以形成剪力墙浇筑空间;

12、s6、向所述剪力墙浇筑空间内浇筑混凝土并形成剪力墙,且所述第一空隙处被浇筑形成水平筋保护层,所述第二空隙处被浇筑形成纵筋保护层;

13、s7、待混凝土成型后拆除所述侧模板和所述边模板,并将所述框架固定于所述连接板的第二面上。

14、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将剪力墙外侧水平筋设置在搭接板上以代替现有技术中直接设置在牛腿上,以减小水平筋保护层的厚度;通过将最外侧的纵筋向外弯折,以减小纵筋保护层的厚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连接板与水平筋和纵筋套筒位置冲突导致的水平筋保护层和纵筋保护层的厚度过大、容易产生裂缝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埋于核心筒剪力墙内部的框架连接节点,所述核心筒剪力墙浇筑于核心筒内置钢板外侧,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埋于所述核心筒剪力墙内的牛腿,所述牛腿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核心筒内置钢板的表面;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第一面固定于所述牛腿的第二端,第二面用于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侧模板,所述侧模板可拆卸地贴设于所述连接板的第二面;一对搭接板,固定于所述连接板的相对两侧;两排剪力墙外侧水平筋,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搭接板上靠近所述侧模板的一面、并分别沿两个所述搭接板相对向外水平延伸,两排所述剪力墙外侧水平筋与所述侧模板之间预留有第一空隙用以形成水平筋保护层;所述牛腿的上下表面各分别固定有至少一排沿平行于所述侧模板方向排布的钢筋套筒,每个所述钢筋套筒内固定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剪力墙纵筋,最靠近所述侧模板一侧的所述剪力墙纵筋自对应的钢筋套筒起、先向所述侧模板的方向倾斜至距离侧模板为设计的纵筋保护层厚度后、再继续沿竖直方向延伸,以使最靠近所述侧模板一侧的所述剪力墙纵筋与所述侧模板之间预留缩减的第二空隙,用以形成纵筋保护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埋于核心筒剪力墙内部的框架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牛腿为一工字钢,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一对翼板和连接一对所述翼板的腹板,一对所述翼板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加固所述工字钢的加劲板,所述加劲板的一侧垂直固定于所述腹板,所述加劲板的上下两端固定于一对所述翼板,所述钢筋套筒固定于上方所述翼板的上表面和下方所述翼板的下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埋于核心筒剪力墙内部的框架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板焊接固定于所述连接板。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埋于核心筒剪力墙内部的框架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埋于核心筒剪力墙内部的框架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之后,还包括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埋于核心筒剪力墙内部的框架连接节点,所述核心筒剪力墙浇筑于核心筒内置钢板外侧,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埋于所述核心筒剪力墙内的牛腿,所述牛腿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核心筒内置钢板的表面;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第一面固定于所述牛腿的第二端,第二面用于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侧模板,所述侧模板可拆卸地贴设于所述连接板的第二面;一对搭接板,固定于所述连接板的相对两侧;两排剪力墙外侧水平筋,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搭接板上靠近所述侧模板的一面、并分别沿两个所述搭接板相对向外水平延伸,两排所述剪力墙外侧水平筋与所述侧模板之间预留有第一空隙用以形成水平筋保护层;所述牛腿的上下表面各分别固定有至少一排沿平行于所述侧模板方向排布的钢筋套筒,每个所述钢筋套筒内固定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剪力墙纵筋,最靠近所述侧模板一侧的所述剪力墙纵筋自对应的钢筋套筒起、先向所述侧模板的方向倾斜至距离侧模板为设计的纵筋保护层厚度后、再继续沿竖直方向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茂林叶泽航唐伟耀白潇肖遥陈波杨海川孙诗端李浩叶文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