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五金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超大变形吸能锚杆。
技术介绍
1、地质灾害是山区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容易造成山体滑坡、边坡塌方等,进而危害下方建筑物及人类活动等。提前评估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并及早开展防治措施实施,能够有效缓解灾害造成的损失。常用的滑坡/边坡加固方式有挡土墙、锚杆拉索支护及护坡加固等,其实施过程中都少不了锚杆的应用。
2、目前,常规的锚杆通常是通过预估需要的锚固力来设计锚杆强度。而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隧道岩爆、矿井爆破、边坡爆破等场景下,岩石内应力会突然增加,突然增加的围岩内应力可能会超出锚杆抗拉承载力而导致锚杆被拉断,从而引起整个锚杆系统连锁反应,引发工程事故。因此需要一种可超大变形吸能锚杆,以适应可能出现的突然增加的内应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超大变形吸能锚杆,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超大变形吸能锚杆包括套筒、滑套、内杆,其中套筒内设置有内杆,套筒为多级设计,套筒包括若干级子套筒,子套筒直径分为若干段,每段子套筒内外直径沿套筒进入锚定物方向递减,且每段子套筒的长度也沿套筒进入锚定物方向递减,内杆设置在套筒内部,内杆上固定设置有若干级子滑套,子滑套数量与相应的子套筒数量相同,相邻子滑套之间间隔设置,其间隔距离与其相对应的子套筒套内长度相同,且子滑套与其相对应的子套筒滑动连接,并过盈配合。
3、进一步地,锚杆安装后裸露在锚定物
4、进一步地,套筒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第一套筒设置在套筒进入锚定物方向的末端,第一套筒内圈外圈直径分别大于第二套筒内圈外圈直径,第二套筒内圈外圈直径分别大于第三套筒内圈外圈直径,滑套包括第一滑套、第二滑套、第三滑套,第一滑套设置在内杆进入锚定物方向的末端,第二滑套设置在与第一滑套相距第二套筒内部长度的位置上,第三滑套设置在与第二滑套相距第三套筒内部长度的位置上,第一滑套能够在第一套筒内部跟随内杆沿滑套轴向位移,第二滑套能够在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内部跟随内杆沿滑套轴向位移,第三滑套能够在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内部跟随内杆沿滑套轴向位移。
5、进一步地,套筒进入锚定物方向的末端设置有螺母。
6、进一步地,套筒在锚定物外部的部分上设置有垫板,垫板设置在螺母与锚定物之间,且垫板与套筒外壁滑动连接,在螺母旋紧在套筒上时与锚定物紧密接触。
7、进一步地,内杆前端设置有螺纹钢结构。
8、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9、本专利技术结构能实现多级滑移释能且各级滑移力上升平台明显,滑移力波动平缓,系统稳定性好,满足大变形分级抗爆锚杆的各项性能指标,确定该结构为多级释能锚杆型式定型结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超大变形吸能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100)、滑套、内杆(300),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超大变形吸能锚杆,其特征在于,套筒(100)包括第一套筒(110)、第二套筒(120)、第三套筒(130),第一套筒(110)设置在套筒(100)进入锚定物方向的末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超大变形吸能锚杆,其特征在于,套筒(100)进入锚定物方向的末端设置有螺母(4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超大变形吸能锚杆,其特征在于,套筒(100)在锚定物外部的部分上设置有垫板(500),垫板(500)设置在螺母(400)与锚定物之间,且垫板(500)与套筒(100)外壁滑动连接,在螺母(400)旋紧在套筒(100)上时与锚定物紧密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级释能锚杆,其特征在于,内杆(300)前端设置有螺纹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超大变形吸能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100)、滑套、内杆(300),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超大变形吸能锚杆,其特征在于,套筒(100)包括第一套筒(110)、第二套筒(120)、第三套筒(130),第一套筒(110)设置在套筒(100)进入锚定物方向的末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超大变形吸能锚杆,其特征在于,套筒(100)进入锚定物方向的末端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郑葳,张清照,顾琳琳,李硕标,刘倡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