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低热收缩率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_技高网

一种低热收缩率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4965813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2 0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软包装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低热收缩率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薄膜本体,薄膜本体由依次连接的上电晕层、次表层、中间层、次内层和下电晕层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聚乙烯薄膜具有优良的光学和力学性能,高温热收缩率低,表面润湿张力值稳定,厚薄均匀,可以满足高温高速包装制袋成型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软包装材料,尤其涉及一种低热收缩率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近年来,双向拉伸聚乙烯(bope)薄膜因其出色的机械性能而越来越受到包装行业的欢迎,这是因为聚乙烯在机器方向和横向方向上的高取向,使得其力学性能增强,光学性能突出。

2、聚乙烯(pe)树脂可用于结构层或基层(非表面层),以实现富含聚乙烯的薄膜结构。当聚乙烯被用于表面或表层时,它通常会赋予薄膜光滑、有光泽的表面。当多层均使用聚乙烯树脂时,由于聚乙烯树脂本身熔点在120℃左右,从而会导致在高速包装成型过程中薄膜整体热收缩率较大,引起袋体起皱等问题的出现,这大大限制了其适应现如今单一材质可回收的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热收缩率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聚乙烯薄膜高温热收缩率低,表面润湿张力值稳定,厚薄均匀。

2、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低热收缩率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包括薄膜本体,薄膜本体由依次连接的上电晕层、次表层、中间层、次内层和下电晕层组成,上电晕层包括92-99质量份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和1-8质量份的二氧化硅树脂,次表层包括15-45质量份的线性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和55-85质量份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树脂,中间层包括50-70质量份的线性高密度聚乙烯树脂、28.5-44.5质量份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树脂、1-3质量份的聚苯硫醚树脂和0.5-2.5质量份的抗静电树脂,次内层包括15-45质量份的线性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和55-85质量份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树脂,下电晕层包括92-99质量份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和1-8质量份的二氧化硅树脂。

4、优选的,上电晕层包括98.2质量份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和1.8质量份的二氧化硅树脂,次表层包括20质量份的线性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和80质量份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树脂,中间层包括54.2质量份的线性高密度聚乙烯树脂、42质量份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树脂、2.2质量份的聚苯硫醚树脂和1.6质量份的抗静电树脂,次内层包括20质量份的线性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和80质量份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树脂,下电晕层包括97.8质量份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和2.2质量份的二氧化硅树脂。

5、优选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的密度为0.955g/cm3,熔指为1.5g/10min;二氧化硅树脂的密度为0.93g/cm3,熔指为3.5g/10min;线性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的密度为0.953g/cm3,熔指为3.0g/10min;聚苯硫醚树脂的密度为1.3g/cm3,熔指为7.8g/10min;抗静电树脂的密度为0.912g/cm3,熔指为2.8g/10min。

6、优选的,薄膜本体的厚度为20-45μm,上电晕层的厚度为0.5-3μm,次表层的厚度为0.5-3μm,中间层的厚度为8-41μm,次内层的厚度为0.5-3μm,下电晕层的厚度为0.5-3μm。

7、优选的,薄膜本体的厚度为25μm,上电晕层的厚度为1.5μm,次表层的厚度为1.5μm,中间层的厚度为19μm,次内层的厚度为1.5μm,下电晕层的厚度为1.5μm。

8、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二,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热收缩率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称取薄膜本体的上电晕层、次表层、中间层、次内层及下电晕层中所含的物料,分别加入五层共挤双向拉伸生产线中,通过共挤出纵横向双向拉伸成型的方式制得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本体。

9、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三,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热收缩率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的应用,包括如下步骤:

10、s1、将消光油经凹版印刷在薄膜本体的上电晕层上干燥固化后形成消光油层;

11、s2、将无苯油墨经反转印刷在薄膜本体的下电晕层上干燥固化后形成油墨层;

12、s3、使用上胶辊经干式复合或无溶剂复合的上胶方式将复合胶水均匀涂布在油墨层上,通过贴合辊加热压合后形成胶粘剂层,将胶粘剂层与吹塑聚乙烯薄膜复合在一起,得到低热收缩率双向拉伸的聚乙烯复合膜。

13、优选的,聚乙烯复合膜由依次连接的消光油层、薄膜本体、油墨层、胶粘剂层、吹塑聚乙烯薄膜组成;其中,薄膜本体的厚度为20-45μm,油墨层的厚度为0.5-2μm,胶粘剂层的厚度为1.5-3μm,吹塑聚乙烯薄膜的厚度为50-100μm;吹塑聚乙烯薄膜为吹塑成型聚乙烯薄膜,起封温度为80℃-100℃。

14、优选的,步骤s1和步骤s2中,印刷速度在200-350m/min,干燥温度60-80℃。

15、优选的,胶粘剂层由双组分聚氨酯胶水树脂固化形成,双组分聚氨酯胶水包括聚氨酯主剂和固化剂,其中主剂和固化剂质量配比为20∶4,厂家为北京高盟。

16、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17、(1)本专利技术聚乙烯薄膜具有优良的光学和力学性能,高温热收缩率低,表面润湿张力值稳定,厚薄均匀,可以满足高温高速包装制袋成型的要求,呈现出很好的袋体成型效果,袋体平整,热封区域无褶皱,全pe材质包装材料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18、(2)本专利技术聚乙烯薄膜的上下电晕层以及次表层和次内层均设计了较高密度的聚乙烯树脂与助剂,各层间的密度和分子量接近,可以缩小各层间的温度差,从而使得各层的收缩率趋于一致;加热后各层聚乙烯链分子由于氢键及氧化相互作用,互为缠结,提高了其受热稳定性;聚乙烯薄膜的中间层中加入了低比例的聚苯硫醚树脂,该树脂分子量规整性强,与聚乙烯树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相邻大分子间形成氧桥支化与交联,热稳定性突出;该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在较高温度下能够稳定保持外形,具有较低的热收缩率和优异的光学性能,拉伸强度等力学性能良好,能够满足高温制袋要求,无高温起皱翘角等现象出现。

19、(3)本专利技术聚乙烯薄膜,其厚薄均匀,利于印刷油墨及反转消光油,后加工过程中套印张力控制稳定,色彩还原度高,可有效降低薄膜出现外观质量频率。

20、(4)本专利技术通过五层共挤出纵横向双向拉伸的方法制得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继而采用干式复合或无溶剂复合的方式,生产出复合膜,其热粘强度高,起封温度低,热封加工窗口宽,可适应日趋发展的高速包装成型设备要求,满足多种食品日化产品领域的使用,可满足国家减碳低碳环保对塑料软包装材料的要求,采用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可减少石化聚乙烯树脂的使用量,利于包装周期后产品的回收与处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热收缩率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薄膜本体(2),薄膜本体(2)由依次连接的上电晕层(4)、次表层(5)、中间层(6)、次内层(7)和下电晕层(8)组成,所述上电晕层(4)包括92-99质量份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和1-8质量份的二氧化硅树脂,所述次表层(5)包括15-45质量份的线性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和55-85质量份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树脂,所述中间层(6)包括50-70质量份的线性高密度聚乙烯树脂、28.5-44.5质量份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树脂、1-3质量份的聚苯硫醚树脂和0.5-2.5质量份的抗静电树脂,所述次内层(7)包括15-45质量份的线性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和55-85质量份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树脂,所述下电晕层(8)包括92-99质量份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和1-8质量份的二氧化硅树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热收缩率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晕层(4)包括98.2质量份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和1.8质量份的二氧化硅树脂,所述次表层(5)包括20质量份的线性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和80质量份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树脂,所述中间层(6)包括54.2质量份的线性高密度聚乙烯树脂、42质量份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树脂、2.2质量份的聚苯硫醚树脂和1.6质量份的抗静电树脂,所述次内层(7)包括20质量份的线性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和80质量份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树脂,所述下电晕层(8)包括97.8质量份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和2.2质量份的二氧化硅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低热收缩率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的密度为0.955g/cm3,熔指为1.5g/10min;二氧化硅树脂的密度为0.93g/cm3,熔指为3.5g/10min;线性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的密度为0.953g/cm3,熔指为3.0g/10min;聚苯硫醚树脂的密度为1.3g/cm3,熔指为7.8g/10min;抗静电树脂的密度为0.912g/cm3,熔指为2.8g/1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热收缩率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本体(2)的厚度为20-45μm,所述上电晕层(4)的厚度为0.5-3μm,所述次表层(5)的厚度为0.5-3μm,所述中间层(6)的厚度为8-41μm,所述次内层(7)的厚度为0.5-3μm,所述下电晕层(8)的厚度为0.5-3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低热收缩率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薄膜本体(2)的厚度为25μm,所述上电晕层(4)的厚度为1.5μm,所述次表层(5)的厚度为1.5μm,所述中间层(6)的厚度为19μm,所述次内层(7)的厚度为1.5μm,所述下电晕层(8)的厚度为1.5μm。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低热收缩率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称取薄膜本体(2)的上电晕层(4)、次表层(5)、中间层(6)、次内层(7)及下电晕层(8)中所含的物料,分别加入五层共挤双向拉伸生产线中,通过共挤出纵横向双向拉伸成型的方式制得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本体(2)。

7.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低热收缩率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低热收缩率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聚乙烯复合膜(1)由依次连接的消光油层(3)、薄膜本体(2)、油墨层、胶粘剂层(9)、吹塑聚乙烯薄膜组成;其中,薄膜本体(2)的厚度为20-45μm,油墨层的厚度为0.5-2μm,胶粘剂层(9)的厚度为1.5-3μm,吹塑聚乙烯薄膜的厚度为50-100μ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低热收缩率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S1和步骤S2中,印刷速度在200-350m/min,干燥温度60-80℃。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低热收缩率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剂层(9)由双组分聚氨酯胶水树脂固化形成,所述双组分聚氨酯胶水包括聚氨酯主剂和固化剂,其中主剂和固化剂质量配比为20∶4。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热收缩率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薄膜本体(2),薄膜本体(2)由依次连接的上电晕层(4)、次表层(5)、中间层(6)、次内层(7)和下电晕层(8)组成,所述上电晕层(4)包括92-99质量份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和1-8质量份的二氧化硅树脂,所述次表层(5)包括15-45质量份的线性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和55-85质量份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树脂,所述中间层(6)包括50-70质量份的线性高密度聚乙烯树脂、28.5-44.5质量份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树脂、1-3质量份的聚苯硫醚树脂和0.5-2.5质量份的抗静电树脂,所述次内层(7)包括15-45质量份的线性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和55-85质量份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树脂,所述下电晕层(8)包括92-99质量份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和1-8质量份的二氧化硅树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热收缩率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晕层(4)包括98.2质量份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和1.8质量份的二氧化硅树脂,所述次表层(5)包括20质量份的线性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和80质量份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树脂,所述中间层(6)包括54.2质量份的线性高密度聚乙烯树脂、42质量份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树脂、2.2质量份的聚苯硫醚树脂和1.6质量份的抗静电树脂,所述次内层(7)包括20质量份的线性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和80质量份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树脂,所述下电晕层(8)包括97.8质量份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和2.2质量份的二氧化硅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低热收缩率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的密度为0.955g/cm3,熔指为1.5g/10min;二氧化硅树脂的密度为0.93g/cm3,熔指为3.5g/10min;线性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的密度为0.953g/cm3,熔指为3.0g/10min;聚苯硫醚树脂的密度为1.3g/cm3,熔指为7.8g/10min;抗静电树脂的密度为0.912g/cm3,熔指为2.8g/10min。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铮吴旭峰吴云龙贾春影管毓铭樊武平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永新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