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用于混凝土方箱空心楼盖二次浇筑成型的施工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用于混凝土方箱空心楼盖二次浇筑成型的施工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96264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2 0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浇筑技术领域,公开了用于混凝土方箱空心楼盖二次浇筑成型的施工方法及装置,其中,用于混凝土方箱空心楼盖二次浇筑成型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第一次浇筑;S2:第一层初凝;S3:钢管及模板拆除;S4:设置方箱;S5:第二次浇筑;通过两次浇筑的方式,确保混凝土在各个部位的厚度和密度符合设计要求,提高了整体施工质量和可靠性,每次浇筑完成后都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减少气泡和空洞的产生,在设置方箱前第一层混凝土已具有一定强度,且设置方箱后在方箱顶部绑扎钢筋,可以有效避免方箱因固定不牢固上浮或下沉,确保空心楼盖的结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浇筑,尤其是涉及用于混凝土方箱空心楼盖二次浇筑成型的施工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1、混凝土方箱空心楼盖是一种新型的楼盖结构体系,其主要特点是在现浇混凝土楼板中按规则布置一定数量的预制永久性薄壁箱体,从而形成空心楼盖。

2、现有的技术混凝土方箱空心楼盖常采用一次浇筑成型的施工方法,经常会出现方箱因固定不牢固造成其上浮或下沉,导致底板、顶板混凝土厚度不足影响结构安全,且板底部混凝土的浇筑不饱满会产生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问题。

3、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用于混凝土方箱空心楼盖二次浇筑成型的施工方法及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混凝土方箱空心楼盖二次浇筑成型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第一次浇筑:完成底板钢筋的绑扎后,第一层浇筑高度至底板位置,肋梁、框架梁区域浇筑至顶板底位置,浇筑完成后对混凝土进行振捣;

4、s2:第一层初凝:等待第一层混凝土初凝,检测混凝土强度,确保达到70%以上;

5、s3:钢管及模板拆除:拆除底层模板和钢管支撑,进行肋梁、框架梁混凝土表面凿毛处理;

6、s4:设置方箱:正确放置方箱位置并在方箱顶部绑扎钢筋;

7、s5:第二次浇筑;浇筑高度至顶板位置,浇筑完成后对混凝土进行再次振捣。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次浇筑的方式,确保混凝土在各个部位的厚度和密度符合设计要求,提高了整体施工质量和可靠性,每次浇筑完成后都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减少气泡和空洞的产生,在设置方箱前第一层混凝土已具有一定强度,且设置方箱后在方箱顶部绑扎钢筋,可以有效避免方箱因固定不牢固上浮或下沉,确保空心楼盖的结构安全。

9、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用于混凝土方箱空心楼盖二次浇筑成型的施工装置,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两侧均设置有移动组件,所述车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浇筑组件,所述第一浇筑组件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浇筑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带动所述车体在方箱顶部钢筋上移动,第一浇筑组件外接混凝土料筒,混凝土自第一浇筑组件经过第二浇筑组件排出对空心楼盖进行浇筑。

10、优选的,所述第一浇筑组件包括波纹管,所述波纹管底部的外侧安装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流通箱,所述第一流通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通管,所述第一流通箱的上口开放,所述第一流通箱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连通管外侧公差配合的弧形孔。

11、优选的,所述第二浇筑组件包括第二流通箱,所述第二流通箱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流通箱的顶部开设有弧形通孔,所述第二流通箱底部的中心开设有十字孔,所述第二流通箱底部的中心固定连接有十字排出口。

12、优选的,所述第二浇筑组件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控制组件,所述第一控制组件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控制组件,所述第二控制组件远离所述连通管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带动移动组件和第一控制组件运动,带动车体在方箱顶部钢筋上移动的同时控制第二浇筑组件排放频率。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第二浇筑组件在方箱间隙间的排放量,留出一定时间等待混凝土流平,少量多次浇筑混凝土使得混凝土更容易振捣密实,且单次混凝土浇筑量少可以减轻对模板和支撑结构的负荷。

14、优选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移动轮,两个所述移动轮之间靠近所述驱动组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

15、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轴外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旋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旋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车体的内部。

16、优选的,所述第二控制组件包括圆盘,所述圆盘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月形凸块,所述圆盘顶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柱,所述圆盘的中心固定连接有中轴,所述圆盘中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外侧的齿牙与所述第一齿轮外侧的齿牙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的外侧设置有防护外盒。

17、优选的,所述第一控制组件包括第三旋转轴,所述第二流通箱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三旋转轴间隙配合的圆孔,所述第三旋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十字挡块,所述十字挡块的顶部与所述十字排出口的底部处于同一高度,所以第三旋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四角盘,所述四角盘的四角均开设有通槽,所述四角盘的四边均与所述月形凸块远离所述圆盘圆心的一侧相互啮合,所述通槽均与所述驱动柱相互啮合。

18、优选的,所述第一控制组件还包括搅拌叶,所述搅拌叶远离所述第三旋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流通箱的内侧相互贴合,所述搅拌叶的高度与所述第二流通箱内侧高度间隙配合。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叶旋转时可以刮动第二流通箱内壁,避免混凝土粘连在第二流通箱内壁造成浪费。

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混凝土方箱空心楼盖二次浇筑成型的施工方法及装置,通过两次浇筑的方式,确保混凝土在各个部位的厚度和密度符合设计要求,提高了整体施工质量和可靠性,每次浇筑完成后都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减少气泡和空洞的产生,在设置方箱前第一层混凝土已具有一定强度,且设置方箱后在方箱顶部绑扎钢筋,可以有效避免方箱因固定不牢固上浮或下沉,确保空心楼盖的结构安全。

2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混凝土方箱空心楼盖二次浇筑成型的施工方法及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控制组件和第二控制组件,驱动组件带动移动组件和第一控制组件运动,带动车体在方箱顶部钢筋上移动的同时控制第二浇筑组件排放频率,每次恰好运动至每组方箱中心周围时,十字挡块发生旋转对方箱间隙进行浇筑,循环往复直至达到目标浇筑量。

2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混凝土方箱空心楼盖二次浇筑成型的施工方法及装置,通过设置移动组件和第一浇筑组件,移动组件带动车体在方箱顶部钢筋上移动,第一浇筑组件外接混凝土料筒,混凝土自第一浇筑组件经过第二浇筑组件排出对空心楼盖进行浇筑,波纹管会随着此装置的移动,根据装置与混凝土料筒之间的距离进行伸长或缩短以适应装置位置的变化。

2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混凝土方箱空心楼盖二次浇筑成型的施工方法及装置,通过设置搅拌叶,搅拌叶随着第三旋转轴同步发生旋转,旋转时可以搅拌混凝土,使水分均匀分布在混凝土中,从而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可塑性和可挠性,且搅拌叶远离第三旋转轴的一端与第二流通箱的内侧相互贴合,搅拌叶旋转时可以刮动第二流通箱内壁,避免混凝土粘连在第二流通箱内壁造成浪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混凝土方箱空心楼盖二次浇筑成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用于混凝土方箱空心楼盖二次浇筑成型的施工装置,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混凝土方箱空心楼盖二次浇筑成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移动组件(2),所述车体(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浇筑组件(3),所述第一浇筑组件(3)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浇筑组件(7),所述移动组件(2)带动所述车体(1)在方箱顶部钢筋上移动,第一浇筑组件(3)外接混凝土料筒,混凝土自第一浇筑组件(3)经过第二浇筑组件(7)排出对空心楼盖进行浇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混凝土方箱空心楼盖二次浇筑成型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浇筑组件(3)包括波纹管(301),所述波纹管(301)底部的外侧安装有固定环(304),所述固定环(304)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流通箱(302),所述第一流通箱(3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通管(303),所述第一流通箱(302)的上口开放,所述第一流通箱(302)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连通管(303)外侧公差配合的弧形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混凝土方箱空心楼盖二次浇筑成型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浇筑组件(7)包括第二流通箱(701),所述第二流通箱(701)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流通箱(701)的顶部开设有弧形通孔(702),所述第二流通箱(701)底部的中心开设有十字孔(703),所述第二流通箱(701)底部的中心固定连接有十字排出口(7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混凝土方箱空心楼盖二次浇筑成型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浇筑组件(7)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控制组件(5),所述第一控制组件(5)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控制组件(6),所述第二控制组件(6)远离所述连通管(303)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组件(4),所述驱动组件(4)带动移动组件(2)和第一控制组件(5)运动,带动车体(1)在方箱顶部钢筋上移动的同时控制第二浇筑组件(7)排放频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混凝土方箱空心楼盖二次浇筑成型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2)包括移动轮(201),两个所述移动轮(201)之间靠近所述驱动组件(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轴(202),所述第一旋转轴(20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20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混凝土方箱空心楼盖二次浇筑成型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驱动电机(401),所述驱动电机(401)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旋转轴(402),所述第二旋转轴(402)外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403),所述第二旋转轴(4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404),所述第二锥齿轮(404)与所述第一锥齿轮(203)相互啮合,所述第二旋转轴(402)转动连接在所述车体(1)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混凝土方箱空心楼盖二次浇筑成型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组件(6)包括圆盘(601),所述圆盘(601)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月形凸块(602),所述圆盘(601)顶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柱(603),所述圆盘(601)的中心固定连接有中轴,所述圆盘(601)中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604),所述第二齿轮(604)外侧的齿牙与所述第一齿轮(403)外侧的齿牙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齿轮(604)的外侧设置有防护外盒(60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混凝土方箱空心楼盖二次浇筑成型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组件(5)包括第三旋转轴(504),所述第二流通箱(701)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三旋转轴(504)间隙配合的圆孔,所述第三旋转轴(50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十字挡块(505),所述十字挡块(505)的顶部与所述十字排出口(704)的底部处于同一高度,所以第三旋转轴(50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四角盘(501),所述四角盘(501)的四角均开设有通槽(502),所述四角盘(501)的四边均与所述月形凸块(602)远离所述圆盘(601)圆心的一侧相互啮合,所述通槽(502)均与所述驱动柱(603)相互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混凝土方箱空心楼盖二次浇筑成型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组件(5)还包括搅拌叶(503),所述搅拌叶(503)远离所述第三旋转轴(50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流通箱(701)的内侧相互贴合,所述搅拌叶(503)的高度与所述第二流通箱(701)内侧高度间隙配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混凝土方箱空心楼盖二次浇筑成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用于混凝土方箱空心楼盖二次浇筑成型的施工装置,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混凝土方箱空心楼盖二次浇筑成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移动组件(2),所述车体(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浇筑组件(3),所述第一浇筑组件(3)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浇筑组件(7),所述移动组件(2)带动所述车体(1)在方箱顶部钢筋上移动,第一浇筑组件(3)外接混凝土料筒,混凝土自第一浇筑组件(3)经过第二浇筑组件(7)排出对空心楼盖进行浇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混凝土方箱空心楼盖二次浇筑成型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浇筑组件(3)包括波纹管(301),所述波纹管(301)底部的外侧安装有固定环(304),所述固定环(304)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流通箱(302),所述第一流通箱(3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通管(303),所述第一流通箱(302)的上口开放,所述第一流通箱(302)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连通管(303)外侧公差配合的弧形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混凝土方箱空心楼盖二次浇筑成型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浇筑组件(7)包括第二流通箱(701),所述第二流通箱(701)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流通箱(701)的顶部开设有弧形通孔(702),所述第二流通箱(701)底部的中心开设有十字孔(703),所述第二流通箱(701)底部的中心固定连接有十字排出口(7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混凝土方箱空心楼盖二次浇筑成型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浇筑组件(7)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控制组件(5),所述第一控制组件(5)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控制组件(6),所述第二控制组件(6)远离所述连通管(303)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组件(4),所述驱动组件(4)带动移动组件(2)和第一控制组件(5)运动,带动车体(1)在方箱顶部钢筋上移动的同时控制第二浇筑组件(7)排放频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混凝土方箱空心楼盖二次浇筑成型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2)包括移动轮(201),两个所述移动轮(201)之间靠近所述驱动组件(4)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剑波崔浓辉刘武林庞景华黄新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盛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