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面料生产,特别是一种感温变色阻燃防污面料智能制造设备及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消费者对于服装及纺织品的要求早已不再局限于基本的保暖与美观,在多元化的现代生活场景中,人们期望面料能够具备更多独特的功能特性,以满足不同环境和个性化的需求。
2、尽管市场对具有感温变色、阻燃和防污功能的面料存在强烈需求,但现有的面料制造技术在生产这类多功能面料时面临诸多挑战,传统的制造设备及方法往往存在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不同功能的处理步骤通常需要在多个独立的设备或生产线上进行,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流程的复杂性,还容易导致生产周期延长,难以满足大规模、快速生产的市场需求。
3、在质量控制方面,由于各功能处理环节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和精确,容易出现产品质量不稳定的情况,例如,感温变色剂的浸渍不均匀可能导致面料变色效果不一致;阻燃剂的喷涂量和喷涂均匀性难以精准控制,影响阻燃效果的可靠性;防污剂的涂覆厚度和均匀度不佳,会降低面料的防污性能持久性,此外,传统制造过程中的人工干预环节较多,难以实现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生产控制,进一步增加了产品质量波动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2
3、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由于各功能处理环节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和精确,容易出现产品质量不稳定的情况。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感温变色阻燃防污面料智能制造设备,其包括,原料输送组件,包括支撑架和储存模块,所述储存模块设置于所述支撑架内腔,所述储存模块包括原料储存仓、下料管和流量控制阀,所述原料储存仓插接于所述支撑架内腔,所述原料储存仓内腔固定连接有搅拌机构,所述下料管连通于所述原料储存仓底部,所述流量控制阀设置于所述下料管一侧,所述原料输送组件还包括安装架和输送带,所述输送带设置于所述安装架内腔,所述安装架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输出端与所述输送带内部传输辊固定连接,混纺装置,包括混纺箱和除尘机构,所述混纺箱入口与所述输送带一端连通,所述除尘机构包括支撑柱、集尘箱、过滤板、负压风机以及收集罩,所述支撑柱底部与所述混纺箱固定连接,所述集尘箱底部与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板设置于所述集尘箱内部中心处,所述负压风机固定连接于所述集尘箱内腔一侧,所述收集罩顶部与所述集尘箱底部连通,感温变色处理装置,包括底板、浸渍箱、压辊机构以及送料机构,所述底板一侧与所述混纺箱固定连接,所述浸渍箱底部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压辊机构包括固定架、气缸、连接架和压布辊,所述固定架底部与所述浸渍箱固定连接,所述气缸顶部与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气缸底部与所述连接架固定连接,所述压布辊两侧均通过轴承与所述连接架活动连接,所述送料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送料辊以及导料辊,所述第一电机固定于所述浸渍箱一侧,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于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一侧与所述送料辊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导料辊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轮啮合于第一齿轮,所述感温变色处理装置还包括烘干箱、加热器以及操控面板,所述烘干箱设置于所述浸渍箱一侧,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烘干箱顶部,所述加热器底部贯穿至所述烘干箱内腔,所述操控面板一侧与所述烘干箱固定连接,阻燃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箱、阻燃剂储存罐、高压泵、连接管、分流管以及喷头,所述处理箱一侧与所述烘干箱固定连接,所述阻燃剂储存罐底部与所述处理箱固定连接,所述高压泵底部与所述处理箱固定连接,所述高压泵一侧通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阻燃剂储存罐连通,所述分流管设置于所述处理箱内腔,所述分流管一端与所述高压泵连通,所述分流管底部与所述喷头连通,防污处理装置,包括涂覆槽、定位架、第二电机、螺纹杆、螺纹套以及涂覆辊,所述涂覆槽一侧与所述处理箱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架一侧与所述涂覆槽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固定于定位架一侧,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与所述螺纹杆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表面与所述螺纹套螺纹连接,所述涂覆辊一侧与所述螺纹套固定连接,所述涂覆辊远离所述螺纹套一侧延伸至所述涂覆槽内腔。
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感温变色阻燃防污面料智能制造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搅拌机构包括固定框、第三电机、搅拌轴以及搅拌杆,所述固定框一侧设置于所述原料储存仓内壁,所述第三电机顶部与所述固定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机输出端与所述搅拌轴固定连接,所述搅拌杆一侧与所述搅拌轴固定连接。
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感温变色阻燃防污面料智能制造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原料储存仓的数量为三个,且分别存放感温变色纤维、阻燃纤维和基础纤维原料。
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感温变色阻燃防污面料智能制造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输送带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一侧延伸至所述混纺箱的入口处。
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感温变色阻燃防污面料智能制造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混纺箱内设有相互交错的罗拉对,所述罗拉对由伺服电机驱动,所述混纺箱顶部开设有助剂添加口。
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感温变色阻燃防污面料智能制造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除尘机构还包括清理板和进气口,所述清理板铰接于所述集尘箱表面,所述进气口开设于所述集尘箱一侧。
1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感温变色阻燃防污面料智能制造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浸渍箱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一侧与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连接。
1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感温变色阻燃防污面料智能制造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浸渍箱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一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一输送辊。
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感温变色阻燃防污面料智能制造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处理箱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一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二输送辊。
13、感温变色阻燃防污面料智能制造设备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步骤一:将处理好的感温变色纤维、阻燃纤维和基础纤维分别存储在原料输送组件的不同原料储存仓中,根据面料设计的目标配比设定各原料的出料量参数,按照相应比例在控制系统中设定各储存仓的出料量数据,同时设定出料的初始时间和顺序参数,确保不同原料能够按照预定的时间和比例进入混纺装置;
15、步骤二:启动原料输送组件,各原料储存仓底部的下料管在流量控制阀的精确控制下,按照设定的流量将感温变色纤维、阻燃纤维和基础纤维输送至混纺装置的混纺箱,纤维在输送带上平稳运输,通过输送带末端与混纺箱入口的衔接装置,准确地进入混纺箱内,混纺箱内的罗拉对开始工作,伺服电机根据预设的工艺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感温变色阻燃防污面料智能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变色阻燃防污面料智能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103d)包括固定框(103d-1)、第三电机(103d-2)、搅拌轴(103d-3)以及搅拌杆(103d-4),所述固定框(103d-1)一侧设置于所述原料储存仓(102a)内壁,所述第三电机(103d-2)顶部与所述固定框(103d-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机(103d-2)输出端与所述搅拌轴(103d-3)固定连接,所述搅拌杆(103d-4)一侧与所述搅拌轴(103d-3)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变色阻燃防污面料智能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储存仓(102a)的数量为三个,且分别存放感温变色纤维、阻燃纤维和基础纤维原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变色阻燃防污面料智能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104)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一侧延伸至所述混纺箱(201)的入口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变色阻燃防污面料智能制造设备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纺箱(20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变色阻燃防污面料智能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机构(202)还包括清理板(202f)和进气口(202g),所述清理板(202f)铰接于所述集尘箱(202b)表面,所述进气口(202g)开设于所述集尘箱(202b)一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变色阻燃防污面料智能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渍箱(302)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一侧与所述第一电机(304a)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变色阻燃防污面料智能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渍箱(302)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一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一输送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变色阻燃防污面料智能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箱(401)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一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二输送辊。
10.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感温变色阻燃防污面料智能制造设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温变色阻燃防污面料智能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变色阻燃防污面料智能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103d)包括固定框(103d-1)、第三电机(103d-2)、搅拌轴(103d-3)以及搅拌杆(103d-4),所述固定框(103d-1)一侧设置于所述原料储存仓(102a)内壁,所述第三电机(103d-2)顶部与所述固定框(103d-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机(103d-2)输出端与所述搅拌轴(103d-3)固定连接,所述搅拌杆(103d-4)一侧与所述搅拌轴(103d-3)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变色阻燃防污面料智能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储存仓(102a)的数量为三个,且分别存放感温变色纤维、阻燃纤维和基础纤维原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变色阻燃防污面料智能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104)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一侧延伸至所述混纺箱(201)的入口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变色阻燃防污面料智能制造设备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纺箱(201)内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丽霞,钱俊,韩敏,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宝沣特种纤维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