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技术和农林育种,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鉴定小麦-黑麦1rs.1bl易位系的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体系。
技术介绍
1、小麦-黑麦易位系(1rs.1bl)是通过将黑麦( secale cerealel.,2n=14,rr)的1rs染色体片段导入小麦( triticum aestivuml.,2n=42,aabbdd)的1a或1b染色体中获得的。这些易位系因其优良的抗病性、抗逆性和高产性,在全球小麦育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传统的细胞学鉴定方法(如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操作复杂、耗时较长,且难以满足大规模育种的需求。因此,开发一种高效、快速、准确的分子标记鉴定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2、1rs染色体来源于黑麦1r染色体的短臂,最早被引入小麦可追溯到20世纪初。1917年,俄罗斯遗传学家vavilov在野外观察到黑麦和小麦在高温干旱条件下同时开花,产生了自然杂交现象。这一发现推动了人工杂交实验的发展。20世纪20-30年代,德国的riebesel和katterman成功构建了1rs.1bl易位系。在现代小麦育种中,1rs.1bl易位系因其包含多个有利基因复合体,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例如,1rs.1bl易位系携带的抗病基因包括: sr31(抗小麦秆锈病)、 lr26(抗小麦叶锈病)、 yr9(抗小麦条锈病)、
3、1rs染色体短臂的抗病基因复合体极大地提高了小麦对多种病害的抗性,特别是对秆锈病、叶锈病和条锈病的抵抗能力。然而,近年来,由于病原菌的进化,部分抗病基因已失去作用。例如, yr9基因对部分条锈病菌株已不再有效(singh et al.,1998)。此外,1rs.1bl易位系的小麦品种在南非、印度和中国的多个地区逐渐表现出对白粉病的感病性,表明抗病基因的持久性仍然是育种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singh et al.,1998)。
4、多个研究表明,1rs易位系的小麦品种在干旱、贫瘠土壤等不良环境条件下具有更高的适应性(carver and rayburn,1994)。这一特性主要归因于1rs染色体调控的小麦根系发育增强,例如ehdaie et al.(2003)发现,1rs.1al易位系小麦的根系生物量显著增加,提高了其在低磷环境下的吸收能力(manske et al.,1996)。此外,rajaram et al.(1983)研究发现,在相同环境条件下,1rs.1bl易位系小麦的产量比未携带该易位的对照品种高出约11-12%。
5、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针对1rs易位系的分子标记鉴定方法得到了快速发展。早期的rapd、aflp等技术虽然可以用于1rs易位的检测,但由于其重现性差、操作复杂,未能广泛应用。近年来,ssr(简单序列重复)、snp(单核苷酸多态性)等标记的开发极大地提高了1rs易位系的检测效率。例如:ssr标记:schlegel and korzun(1997)开发的ssr标记能够准确区分1rs.1bl与1rs.1al易位系。snp标记:lelley et al.(2004)利用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筛选出多个能够稳定检测1rs易位的snp位点,并应用于大规模小麦育种检测。
6、1rs.1bl易位系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已有近百年历史,显著提高了小麦的抗病性、抗逆性和产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小麦品种的改良。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小麦和黑麦的基因组序列相继公布,为易位系的精准鉴定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鉴定小麦-黑麦1rs.1bl易位系的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体系,该分子标记检测体系基于黑麦1rs染色体特有的dna序列,能够通过pcr技术快速、准确地鉴定易位系。
2、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用于鉴定小麦-黑麦1rs.1bl易位系的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体系,包括以下引物对中的至少一种:
3、引物对1: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4、引物对2: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
5、进一步,采用引物对1进行黑麦1rs染色体臂小片段的分子检测时,pcr反应体系10µl,2 x rapid taq pcr 酶4µl,引物 10 µmol/l 各0.25 µl,模板基因组dna1 µl 50-100ng,ddh2o 4.5 µl;pcr扩增程序:96℃预变性5 min;94℃变性25sec,60℃退火25 sec,72℃延伸30 sec,35个循环;72℃延伸5 min;pcr扩增产物采用1.5%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缓冲液为1×tbe,标记在1rs易位系材料中特异性扩增出1032 bp单一条带。
6、进一步,采用引物对2进行黑麦1rs染色体臂小片段的分子检测时,pcr反应体系10µl,2 x rapid taq pcr 酶4µl,引物 10 µmol/l各0.25 µl,模板基因组dna 1 µl 50-100ng,ddh2o 4.5 µl;pcr扩增程序:96℃预变性5 min;94℃变性25sec,60℃退火25 sec,72℃延伸30 sec,35个循环;72℃延伸5 min;pcr扩增产物采用1.5%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缓冲液为1×tbe,标记在1rs易位系材料中特异性扩增出381 bp单一条带。
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用于鉴定小麦-黑麦1rs.1bl易位系的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体系在小麦-黑麦1rs.1bl易位系检测、鉴定、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或种质资源筛选中的应用。
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鉴定小麦-黑麦1rs.1bl易位系的试剂盒,包括上述用于鉴定小麦-黑麦1rs.1bl易位系的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体系。
9、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1、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鉴定小麦-黑麦1rs.1bl易位系的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体系具备以下优点:快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鉴定小麦-黑麦1RS.1BL易位系的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引物对中的至少一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鉴定小麦-黑麦1RS.1BL易位系的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体系,其特征在于,采用引物对1进行黑麦1RS染色体臂小片段的分子检测时,PCR反应体系10µl,2 x Rapid Taq PCR 酶4 µl,引物 10 µmol/L 各0.25 µl,模板基因组DNA 1 µl 50-100 ng,ddH2O 4.5 µl;PCR扩增程序:96℃预变性5 min;94℃变性25 sec,60℃退火25sec,72℃延伸30 sec,35个循环;72℃延伸5 min;PCR扩增产物采用1.5%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缓冲液为1×TBE,标记在1RS易位系材料中特异性扩增出1032 bp单一条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鉴定小麦-黑麦1RS.1BL易位系的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体系,其特征在于,采用引物对2进行黑麦1RS染色体臂小片段的分子检测时,PCR反应体系10µl,2 x Rapid Taq PCR酶4µl,引物10 µmol/L 各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鉴定小麦-黑麦1RS.1BL易位系的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体系在小麦-黑麦1RS.1BL易位系检测、鉴定、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或种质资源筛选中的应用。
5.一种鉴定小麦-黑麦1RS.1BL易位系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鉴定小麦-黑麦1RS.1BL易位系的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体系。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鉴定小麦-黑麦1rs.1bl易位系的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引物对中的至少一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鉴定小麦-黑麦1rs.1bl易位系的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体系,其特征在于,采用引物对1进行黑麦1rs染色体臂小片段的分子检测时,pcr反应体系10µl,2 x rapid taq pcr 酶4 µl,引物 10 µmol/l 各0.25 µl,模板基因组dna 1 µl 50-100 ng,ddh2o 4.5 µl;pcr扩增程序:96℃预变性5 min;94℃变性25 sec,60℃退火25sec,72℃延伸30 sec,35个循环;72℃延伸5 min;pcr扩增产物采用1.5%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缓冲液为1×tbe,标记在1rs易位系材料中特异性扩增出1032 bp单一条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鉴定小麦-黑麦1rs.1bl易位系的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体系,其特征在于,采用引物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飞,张志蒙,尹谋,赵心宇,罗巧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