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排泥管漂浮的方法。
技术介绍
1、某企业拥有沉淀池五座,主要为企业生产提供水源,并应对极端情况,起到调蓄缓冲作用。本沉淀池全年运行,每年5-11月,利用挖泥船对池体内沉淀淤泥进行挖排,挖泥船排管为pe材质,通过法兰连接,每条排泥管管长约250m,排泥管需要通过浮体将管道托浮与水面上,排泥管浮体种类繁多,原浮体有铁皮空桶,塑料空桶等,但是缺点也异常明显,铁质容易腐蚀渗漏,失去浮漂作用,塑料桶在复杂环境中,受到磕碰容易渗漏,也失去浮漂作用,将空心浮筒改造为高密度聚乙烯浮动模块,避免磕碰损坏进水,通过精准测量,也避免了排泥管出现折断或出现死弯妨碍介质输送的风险,保证挖泥顺畅。
2、最接近的文献:cn201671128u一种横式水上排泥管浮筒
3、对比分析:虽然均涉及到为水上管道设置漂浮装置,满足介质输送要求,但是研究浮漂构造方式不同,已有专利cn201671128u也为空心浮筒,本专利浮漂为高密度聚乙烯浮动实体模块,可避免磕碰损坏进水的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排泥管漂浮的方法,解决了管道连接处软管的折叠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一种使排泥管漂浮的方法,包括:在每个管子两端各安装一个浮体,通过浮体安装位置的控制以保证在排泥管弯曲90°时,浮体对胶管的弯曲有支撑作用,保证胶管弯曲不大于90°;
4、所述浮体采用钢架结构形式,钢架结构的
5、进一步的,所述浮动模块外形尺寸80*50*40cm。
6、进一步的,所述浮动模块浮力达到135kg。
7、进一步的,通过对两个浮体长度与间距进行核算,测定浮体安装于排泥管距法兰内侧hmm处时能保证两个浮体的外角可相互接触支撑以实现保证排泥管弯曲不大于90°。
8、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浮体的间距为2200mm。
9、进一步的,两个浮体分别安装于排泥管两端距法兰内侧500mm处,两个法兰之间的排泥管长度为1200mm。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
11、不采用塑料浮桶,而是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浮动模块(这种浮体具有:耐腐蚀、抗氧化、无污染、抗撞击等特点。
12、(1)、解决了塑料桶、铁桶的碰撞损坏的问题;
13、(2)、解决了管道连接处软管的折叠问题;
14、(3)、每根管道两端各安装一套这样的装置,在软管折叠时能最大限度的使软管不再折成死角。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使排泥管漂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每个管子两端各安装一个浮体,通过浮体安装位置的控制以保证在排泥管弯曲90°时,浮体对胶管的弯曲有支撑作用,保证胶管弯曲不大于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排泥管漂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模块外形尺寸80*50*4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排泥管漂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模块浮力达到135K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排泥管漂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对两个浮体长度与间距进行核算,测定浮体安装于排泥管距法兰内侧Hmm处时能保证两个浮体的外角可相互接触支撑以实现保证排泥管弯曲不大于9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使排泥管漂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浮体的间距为220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使排泥管漂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浮体分别安装于排泥管两端距法兰内侧500mm处,两个法兰之间的排泥管长度为1200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使排泥管漂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每个管子两端各安装一个浮体,通过浮体安装位置的控制以保证在排泥管弯曲90°时,浮体对胶管的弯曲有支撑作用,保证胶管弯曲不大于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排泥管漂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模块外形尺寸80*50*4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排泥管漂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模块浮力达到135k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排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凯博,李超,梁亮,
申请(专利权)人: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