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显示,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1、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由于具有轻巧、广视角、响应快、耐低温、发光效率高,且能制备弯曲的柔性显示屏,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由于量产技术日益成熟,使得oled显示面板逐渐成为主流现实面板。
2、现有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主要包括两类,一种是正置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中正置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的发光单元包括从衬底基板上依次层叠设置的阳极、发光功能层和阴极;另一种是倒置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中包括从衬底基板依次层叠设置的阴极、发光功能层和阳极。以正置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来说,阴极中的活性金属容易受到水氧侵蚀,造成显示面板的寿命降低,对于倒置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而言,阴极中的活性金属也容易在制程中被氧化或存在制程残留等问题,造成倒置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发光效率低。对此,本领域亟需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通过设置隔断结构,在发光单元形成底电极时,利用隔断结构将多个发光单元的底电极之间进行隔断,使得多个发光单元的底电极之间互不连接,不需要通过刻蚀工艺去除多余的底电极材料,减少了刻蚀工艺对底电极造成的影响。
2、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像素定义层和发光单元,所述像素定义层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且设置有多个开口区,所述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且位于所述开口区内;所述
3、可选的,所述隔断结构环绕所述开口区设置,所述隔断结构的截面形状为倒梯形;所述隔断结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为顶面,所述隔断结构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为底面,所述顶面与所述侧面的夹角在30度至70度之间,或所述侧面与所述像素定义层的顶面的夹角在30度至70度之间。
4、可选的,所述隔断结构的厚度大于等于0.01um小于等于0.06um;在所述非开口区位置处,所述隔断结构的径向宽度小于等于所述像素定义层的径向宽度;所述负性有机胶材料包括聚酰亚胺材料、环氧树脂材料或聚酸酯材料。
5、可选的,所述底电极厚度大于等于0.01um小于等于0.03um,所述隔断结构的厚度大于等于0.02um小于等于0.05um;在所述隔断结构中,所述顶面与所述侧面的夹角在45度至60度之间。
6、可选的,所述底电极为透光电极,采用镁材料和银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形成;所述顶电极采用反射金属材料形成,多个所述发光单元共用所述顶电极;所述发光单元的出光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发出;所述顶电极为阳极,所述底电极为阴极;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电子传输层、发光层和空穴传输层,所述电子传输层设置在所述阴极上,所述发光层设置在所述电子传输层上,所述空穴传输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层上,所述阳极设置在所述空穴传输层上;所述隔断结构用于在所述阴极采用整面沉积时,隔断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的阴极。
7、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阴极辅助电极,所述阴极辅助电极采用透明金属氧化物材料形成,所述阴极辅助电极设置在所述阴极下,且与所述阴极电性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的阴极辅助电极通过所述像素定义层隔开。
8、可选的,所述阴极还包括阴极冗余电极,所述阴极冗余电极设置在所述隔断结构上,所述阴极和所述阴极冗余电极之间通过所述隔断结构断开;所述隔断结构还用于在电子传输层、发光层和空穴传输层整面沉积时,依次隔断开口区与非开口区之间的电子传输层、发光层和空穴传输层。
9、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
10、提供一衬底基板;
11、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像素定义层,并图案化所述像素定义层形成多个开口区;
12、在所述像素定义层上形成隔断结构;
13、整面沉积底电极材料,所述隔断结构用于隔断相邻两个发光单元的底电极;
14、在所述开口区依次形成发光功能层、顶电极以形成多个发光单元;
15、其中,所述隔断结构采用负性有机胶材料形成,从隔断结构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隔断结构的径向宽度逐渐降低。
16、可选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像素定义层,并图案化所述像素定义层形成多个开口区步骤中包括:
17、在所述衬底基板上沉积阴极辅助电极材料,图案化后在所述开口区形成阴极辅助电极;
18、在所述阴极辅助电极上沉积并图案化形成像素定义层,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的阴极辅助电极通过所述像素定义层隔开,并形成多个开口区,所述阴极辅助电极从所述开口区裸露。
19、可选的,所述在所述开口区依次形成发光功能层、顶电极以形成多个发光单元的步骤中包括:
20、整面沉积所述发光功能层材料,通过悬垂结构隔断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功能层;
21、整面沉积阳极,以形成多个所述发光单元;
22、其中,所述顶电极为阳极,所述底电极为阴极;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电子传输层、发光层和空穴传输层,所述电子传输层设置在所述阴极上,所述发光层设置在所述电子传输层上,所述空穴传输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层上,所述阳极设置在所述空穴传输层上;
23、所述阴极采用镁材料和银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形成,所述阴极为透光电极;所述阳极采用反射金属材料形成,多个所述发光单元共用所述阳极;所述发光单元的出光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发出。
24、本申请通过采用负性有机胶材料来形成隔断结构,首先利用了负性有机胶材料可以在曝光显影过程中形成上部宽度下部窄的隔断结构,其次利用了负性有机胶材料具有较强的绝缘性能,即使在底电极整面沉积过程中不控制角度的情况下,底电极与隔断结构相接触,隔断结构也可以起到绝缘作用,防止相邻发光单元的底电极之间的电性串扰问题。本申请通过设置隔断结构,在发光单元形成底电极时,利用隔断结构将多个发光单元的底电极之间进行隔断,使得多个发光单元的底电极之间互不连接。在形成底电极的过程中,不需要通过刻蚀工艺去除多余的底电极材料,可直接在整面沉积完底电极之后进行下一步发光功能层的制程,减少了刻蚀工艺对底电极造成的影响。特别是当底电极中包括活性金属材料时,避免了活性金属在刻蚀工艺中出现被氧化、残留等问题,改善了底电极与发光功能层之间的膜层界面,提高了发光单元的发光效率,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像素定义层和发光单元,所述像素定义层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且设置有多个开口区,所述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且位于所述开口区内;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结构环绕所述开口区设置,所述隔断结构的截面形状为倒梯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结构的厚度大于等于0.01um小于等于0.06u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电极厚度大于等于0.01um小于等于0.03um,所述隔断结构的厚度大于等于0.02um小于等于0.05u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电极为透光电极,采用镁材料和银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形成;所述顶电极采用反射金属材料形成,多个所述发光单元共用所述顶电极;所述发光单元的出光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发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阴极辅助电极,所述阴极辅助电极采用透明金属氧化物材料形成,所述阴极辅助电极设置在所述阴极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还包括阴极冗余电极,所述阴极冗余电极设置在所述隔断结构上,所述阴极和所述阴极冗余电极之间通过所述隔断结构断开;
8.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像素定义层,并图案化所述像素定义层形成多个开口区步骤中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开口区依次形成发光功能层、顶电极以形成多个发光单元的步骤中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像素定义层和发光单元,所述像素定义层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且设置有多个开口区,所述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且位于所述开口区内;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结构环绕所述开口区设置,所述隔断结构的截面形状为倒梯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结构的厚度大于等于0.01um小于等于0.06u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电极厚度大于等于0.01um小于等于0.03um,所述隔断结构的厚度大于等于0.02um小于等于0.05u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电极为透光电极,采用镁材料和银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形成;所述顶电极采用反射金属材料形成,多个所述发光单元共用所述顶电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秀峰,谢志生,唐杨玲,梁琴,叶利丹,
申请(专利权)人: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