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隧洞施工,具体为一种分叉导洞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隧洞工程建设中,存在着大量支洞工程,现有施工方式主要为喇叭口方式进入主洞施工,这样一来支洞与主洞交汇处往往存在开挖跨度较大,初期支护难度大,施工安全风险较大等因素。若支洞与主洞交汇处还存在围岩岩体破碎、涌水量大、外水压力高、交汇处跨度大、成洞条件差等因素,支洞与主洞交汇处隧洞塌方、涌突水安全风险将会成倍增加。
2、如何安全顺利的完成支洞与主洞交汇处施工,顺利进入主洞施工,成为隧洞工程人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在成洞条件差地区完成支洞与主洞交汇处施工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分叉导洞结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分叉导洞结构,包括支洞、主洞;
4、支洞的一端设置有渐变扩口段,所述渐变扩口段处以“牛鼻子”形状分叉出第一分叉支洞、第二分叉支洞,使第一分叉支洞的端处与第二分叉支洞的端处相隔,所述第一分叉支洞斜向与主洞的主洞上游交汇,所述第二分叉支洞斜向与主洞的主洞下游交汇;
5、所述渐变扩口段内部且位于第一分叉支洞与第二分叉支洞之间设置有三角区混凝土。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7、所述第一分叉支洞的内壁包括:初期支护,所述初期支护上设置有系统锚杆,所述初期支护的内侧设置有二次支护;
8、所述第一分叉支洞的地面包括:底板垫层混凝土,所述底板垫层混凝土的上方设置有底板混凝土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底板混凝土上分隔形成风水电区、人行道区、车行道区。
11、一种分叉导洞结构,包括支洞、主洞,所述支洞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分叉支洞、第二分叉支洞,所述第一分叉支洞、第二分叉支洞与支洞相交处设置有间隔,使第一分叉支洞的端处与第二分叉支洞的端处相隔;
12、所述第一分叉支洞斜向与主洞的主洞上游交汇,所述第二分叉支洞斜向与主洞的主洞下游交汇。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第一分叉支洞、第二分叉支洞均为直线型。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第一分叉支洞为弧形,所述第二分叉支洞为直线型。
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8、本技术,通过改进支洞与主洞的交汇结构,使第一分叉支洞的端处与第二分叉支洞的端处相隔,这样在施工的过程中,就可以缩小交汇处的跨度,适合在一些成洞条件差地区完成支洞与主洞交汇处施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叉导洞结构,包括支洞(1)、主洞(2),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叉导洞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叉导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混凝土(306)上分隔形成风水电区(307)、人行道区(308)、车行道区(304)。
4.一种分叉导洞结构,包括支洞(1)、主洞(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洞(1)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分叉支洞(3)、第二分叉支洞(4),所述第一分叉支洞(3)、第二分叉支洞(4)与支洞(1)相交处设置有间隔,使第一分叉支洞(3)的端处与第二分叉支洞(4)的端处相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分叉导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叉支洞(3)、第二分叉支洞(4)均为直线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分叉导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叉支洞(3)为弧形,所述第二分叉支洞(4)为直线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叉导洞结构,包括支洞(1)、主洞(2),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叉导洞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叉导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混凝土(306)上分隔形成风水电区(307)、人行道区(308)、车行道区(304)。
4.一种分叉导洞结构,包括支洞(1)、主洞(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洞(1)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分叉支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钦,庹平,徐靖,刘伟,罗祥雄,葛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