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控制电路,尤其是一种电机残能释放电路。
技术介绍
1、高压开关柜内的主断路器是可以移动的,其放在一个可以移动的底盘车上,底盘车又名手车;通过人工摇入或摇出底盘车来移动主断路器。高压开关柜内还设有接地刀装置,在底盘车后退到试验位置即主断路器分闸时,需操作接地刀装置中的接地刀合闸使得接地刀与出线排接触,使得出线排接地,可以防止带电操作。在底盘车需要前进至工作位置即主断路器合闸位置之前,需要先操作接地刀装置使得接地刀与出线排分离,再使得底盘车前进至工作位置。
2、随着自动化装置的普及以及为了方便操作,底盘车和接地刀都可以采用电机驱动。
3、当控制器控制电机停止运转时,电机内依然存在残余的电能,使得电机无法立即停止,可能造成机械结构的撞击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残能释放电路,可以在控制电机停止运转时,主动泄放电机内的残能,使得电机可以快速停止运转。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残能释放电路,适用于一种电机驱动电路;
3、所述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电源模块、控制模块、第一继电器模块和第二继电器模块;第一继电器模块和第二继电器模块均包括控制端、常开静端、动端和常闭静端;
4、控制模块分别连接第一继电器模块和第二继电器模块的控制端;电源模块的正极连接第一继电器模块和第二继电器模块和常开静端;电机m1的正极连接第一继电器模
5、所述电机残能释放电路包括nmos管q1、nmos管q2、电容c1和电阻器;所述电容c1和电阻器串联形成泄放支路;
6、nmos管q1的栅极连接控制模块,漏极连接第一继电器模块的常闭静端和泄放支路的一端;nmos管q1的源极接电源模块负极;
7、nmos管q2的栅极连接控制模块,漏极连接第二继电器模块的常闭静端和泄放支路的另一端;nmos管q2的源极接电源模块负极。
8、进一步地,所述电容c1采用安规电容。
9、进一步地,所述电容c1的取值为0.47μf~1μf。
10、进一步地,所述电阻器的取值为数十欧姆~数百欧姆。
11、进一步地,所述电阻器为电阻r1和r2并联构成。
1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可以以较少的器件,实现主动泄放电机内残余的电能,使得电机可以快速停止运转;成本低,可靠性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残能释放电路,适用于一种电机驱动电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残能释放电路,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残能释放电路,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残能释放电路,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残能释放电路,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残能释放电路,适用于一种电机驱动电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残能释放电路,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玉玺,刘松艳,王波,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奕帆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