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空作业监测的领域,尤其涉及基于可移动装置的高处作业危险源识别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1、建筑和船舶制造等工业场所均需要进行高处作业,而根据相关规定,在坠落高度基准面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君属于高处作业。在实际高处作业中,通过搭设脚手架等防护设备和作业人员佩戴五点式安全带等保护设备等方式防止坠落事件发生。高处作业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和作业人员自身操作因素的影响,使得高处作业存在较多的安全不确定性。为了对作业人员进行全面有效的安全防护,会专门为作业人员配置一名安全监护员,通过安全监护员对高处作业环境和作业人员进行观察,从而发现高处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并及时对作业人员进行提醒。但是安全监护员提供的人工观察与提醒服务不可避免存在纰漏等问题,无法全面准确发现安全隐患和快速进行提醒,同时还增加高处作业的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可移动装置的高处作业危险源识别方法和系统,采集与识别高处作业区域影像,确定高处作业区域的人员特征和防护设备特征;基于人员特征,采集与识别高处作业区域的人员动态影像,得到人员身上的保护设备变化信息和运动路径信息,以此确定人员在高处作业过程中的保护设备异常事件发生特征,对人员佩戴的保护设备发生结构异常进行定位;还基于运动路径信息和防护设备特征,确定人员在高处作业过程中的防护设备异常事件发生特征,并结合保护设备异常事件发生特征,识别人员在高处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源特征,并进行报警通知操作,通过视觉识别对人员佩戴的保
2、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基于可移动装置的高处作业危险源识别方法,包括:
4、控制可移动装置对高处作业区域进行第一视觉采集,得到高处作业区域影像;对所述高处作业区域影像进行识别,确定所述高处作业区域的人员特征和防护设备特征;
5、基于所述人员特征,控制可移动装置对所述高处作业区域内部的人员进行第二视觉采集,得到人员动态影像;对所述人员动态影像进行识别,得到所述人员身上的保护设备变化信息和运动路径信息;基于所述运动路径信息和所述保护设备变化信息,确定所述人员在高处作业过程中的保护设备异常事件发生特征;
6、基于所述运动路径信息和所述防护设备特征,确定所述人员在高处作业过程中的防护设备异常事件发生特征;基于所述保护设备异常事件发生特征和所述防护设备异常事件发生特征,识别所述人员在高处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源特征;基于所述危险源特征,进行报警通知操作。
7、可选地,控制可移动装置对高处作业区域进行第一视觉采集,得到高处作业区域影像;对所述高处作业区域影像进行识别,确定所述高处作业区域的人员特征和防护设备特征,包括:
8、基于高处作业区域的三维空间形态特征,控制可移动装置对所述高处作业区域进行全范围的广角视觉采集,得到高处作业区域全局影像;
9、对所述高处作业区域全局影像进行画面轮廓和画面色度识别,得到所述高处作业区域全局影像的轮廓特征和色度特征;基于所述轮廓特征和所述色度特征,确定所述高处作业区域的人员特征和防护设备特征;其中,所述人员特征包括人员外形轮廓特征和人员肢体形态特征;所述防护设备特征包括所述高处作业区域安装的防护设备的外形结构特征。
10、可选地,基于所述人员特征,控制可移动装置对所述高处作业区域内部的人员进行第二视觉采集,得到人员动态影像;对所述人员动态影像进行识别,得到所述人员身上的保护设备变化信息和运动路径信息;基于所述运动路径信息和所述保护设备变化信息,确定所述人员在高处作业过程中的保护设备异常事件发生特征,包括:
11、基于所述人员特征,确定人员的若干身体部位基准点;基于所有身体部位基准点,控制可移动装置对所述高处作业区域内部的人员进行跟踪拍摄,得到所述高处作业区域对应的人员动态影像;对所述人员动态影像分别进行人员身体区域和背景区域识别,得到所述人员身上的保护设备结构变化信息和所述人员在所述高处作业区域内部的运动路径信息;
12、将所述运动路径信息和所述保护设备结构变化信息进行空间域分析,确定所述人员在高处作业过程中保护设备发生结构异常事件时所述人员在运动路径中的位置信息,以此作为所述保护设备异常事件发生特征。
13、可选地,控制可移动装置的行进速度,包括:
14、当所述可移动装置对所述高处作业区域内部的人员进行跟踪拍摄时,提取当前可移动装置的行进速度;
15、将所述可移动装置的行进速度与预设的行进速度阈值进行比较;
16、当所述可移动装置的行进速度超过预设的行进速度阈值时,则调取当前可移动装置采集的每一帧的高处作业区域内部的人员的图像中人员所占图像面积比例;
17、根据所述每一帧的高处作业区域内部的人员的图像中人员所占图像面积比例对当前可移动装置的行进速度进行调整;
18、其中,可移动装置的调整后的行进速度通过如下公式获取:
19、
20、其中,vt表示可移动装置的调整后的行进速度;v0表示可移动装置的调整前的行进速度;n表示高处作业区域内部的人员的图像对应的帧数;sci表示第i帧对应的高处作业区域内部的人员的图像中人员所占图像面积比例;sci+1表示第i+1帧对应的高处作业区域内部的人员的图像中人员所占图像面积比例;vi表示拍摄第i帧图像对应的可移动装置的行进速度;vi+1表示拍摄第i+1帧图像对应的可移动装置的行进速度;k表示调节系数,并且,所述调节系数通过如下公式获取:
21、
22、其中,k表示调节系数;si表示第i帧对应的高处作业区域内部的人员的图像中人员所占图像面积;n表示高处作业区域内部的人员的图像对应的帧数;sz表示图像整体的尺寸面积;sbi表示第i帧对应的高处作业区域内部的人员的图像中人员所占图像面积的标准差;vi表示拍摄第i帧图像对应的可移动装置的行进速度;vs表示可移动装置启动跟踪拍摄时对应的初始行进速度。
23、可选地,基于所述运动路径信息和所述防护设备特征,确定所述人员在高处作业过程中的防护设备异常事件发生特征;基于所述保护设备异常事件发生特征和所述防护设备异常事件发生特征,识别所述人员在高处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源特征;基于所述危险源特征,进行报警通知操作,包括:
24、将所述运动路径信息和所述防护设备特征进行空间域分析,确定所述高处作业区域的防护设备内部的结构缺陷位置处在所述人员在运动路径中映射位置信息,以此作为所述防护设备异常事件发生特征;
25、将所述保护设备异常事件发生特征包含的所述人员在高处作业过程中保护设备发生结构异常事件时所述人员在运动路径中的位置信息与所述映射位置信息进行空间对比,确定两者的相对距离;基于所述相对距离,识别所述人员在高处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源特征;其中,所述危险源特征包括防护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可移动装置的高处作业危险源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可移动装置的高处作业危险源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可移动装置的高处作业危险源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可移动装置的高处作业危险源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可移动装置的高处作业危险源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6.基于可移动装置的高处作业危险源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可移动装置的高处作业危险源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可移动装置的高处作业危险源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可移动装置的高处作业危险源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可移动装置的高处作业危险源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可移动装置的高处作业危险源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可移动装置的高处作业危险源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可移动装置的高处作业危险源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可移动装置的高处作业危险源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可移动装置的高处作业危险源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丹,王青鹏,曾大龙,王丹星,
申请(专利权)人:慧之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