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车辆,特别是涉及一种差速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1、汽车差速系统是汽车驱动桥的主要部件。差速系统的作用是将动力传递给两侧半轴,同时允许两侧半轴以不同的速度转动,使两侧车轮以滚动的形式不等距离行驶,可以缩短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
2、差速系统包括行星齿轮、行星架、花键齿轮等零件。然而,差速系统高速运转过程中形成有噪声,降低使用者舒适性以及可靠性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差速系统及车辆,以解决差速系统高速运转过程中形成有噪声,降低使用者舒适性以及可靠性等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差速系统,包括:差速壳体,设置有安装腔体;行星齿轮系,包括至少一个行星齿轮,行星齿轮设置于安装腔体内;行星架,包括至少一个行星轴,行星轴设置于安装腔体且至少部分连接于差速壳体,行星齿轮套设于行星轴;花键齿轮系,包括至少一个花键齿轮,花键齿轮设置于安装腔体内,花键齿轮与行星齿轮传动啮合;其中,行星齿轮和安装腔体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耐磨件和第一阻尼件,第一耐磨件和第一阻尼件分别与行星轴同轴设置;和/或,花键齿轮和安装腔体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二耐磨件和第二阻尼件,第二耐磨件和第二阻尼件分别与花键齿轮同轴设置。
3、其中,第一阻尼件和/或第二阻尼件为聚醚醚酮件、聚亚苯基砜树脂件、聚醚砜件、聚芳基醚酮件四者中至少一者。
4、其中,第一耐磨件和/或第二耐磨件为耐磨金属件、耐磨非金属件两者中至少一者。
5、其中,行星齿轮系包括两
6、其中,第一耐磨件和第一阻尼件分别呈平面状和/或球面状;第二耐磨件和第二阻尼件分别呈平面状和/或球面状。
7、其中,还包括第一限位组件,第一限位组件设置于第一耐磨件、第一阻尼件和行星轴之间,用于限定第一耐磨件、第一阻尼件相对静止于安装腔体。
8、其中,第一耐磨件和第一阻尼件均呈球面状,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平面和第二限位平面,第一耐磨件和第一阻尼件中心内侧壁设置至少一个第一限位平面,行星轴外周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限位平面,第一限位平面和第二限位平面配合。
9、其中,还包括第二限位组件,第二限位组件设置于第二耐磨件外周、第二阻尼件外周和安装腔体之间,用于限定第二耐磨件和第二阻尼件相对静止于安装腔体。
10、其中,第二耐磨件和第二阻尼件均呈平面状,第二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第二耐磨件和第二阻尼件外周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阻挡部,安装腔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阻挡部,第二阻挡部限定第一阻挡部。
1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所述的差速系统。
12、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差速系统。差速系统包括差速壳体、行星齿轮系、行星架以及花键齿轮系。差速壳体设置有安装腔体。行星齿轮系包括至少一个行星齿轮。行星齿轮设置于安装腔体内。行星架包括至少一个行星轴。行星轴设置于安装腔体且至少部分连接于差速壳体。行星齿轮套设于行星轴。花键齿轮系包括至少一个花键齿轮。花键齿轮设置于安装腔体内。花键齿轮与行星齿轮传动啮合。其中,行星齿轮和安装腔体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耐磨件和第一阻尼件。第一耐磨件和第一阻尼件分别与行星轴同轴设置。和/或,花键齿轮和安装腔体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二耐磨件和第二阻尼件。第二耐磨件和第二阻尼件分别与花键齿轮同轴设置。
13、由此,差速系统通过上述第一耐磨件和第一阻尼件,和/或第二耐磨件和第二阻尼件共同配合,不仅实现耐磨特性,减轻行星齿轮和/或花键齿轮和安装腔体之间摩擦,延长行星齿轮和/或花键齿轮和安装腔体的使用寿命;而且也能实现降噪特性,能够吸收摩擦振动,进而有效降低振动噪音等,从而提升使用者舒适性以及可靠性等。另外,差速系统通过上述第一耐磨件和/或第二耐磨件减轻摩擦过程中,也能降低噪音等。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差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件和/或所述第二阻尼件为聚醚醚酮件、聚亚苯基砜树脂件、聚醚砜件、聚芳基醚酮件四者中至少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磨件和/或所述第二耐磨件为耐磨金属件、耐磨非金属件两者中至少一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差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系包括两个行星齿轮,所述行星架包括两个行星轴,两个所述行星齿轮套设于对应的所述行星轴,所述行星齿轮和所述安装腔体之间依次设置有所述第一耐磨件和所述第一阻尼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差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磨件和所述第一阻尼件分别呈平面状和/或球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差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限位组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耐磨件、所述第一阻尼件和所述行星轴之间,用于限定所述第一耐磨件、所述第一阻尼件相对静止于所述安装腔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差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磨件和所述第一阻尼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差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第二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耐磨件外周、所述第二阻尼件外周和所述安装腔体之间,用于限定所述第二耐磨件和所述第二阻尼件相对静止于所述安装腔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差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耐磨件和所述第二阻尼件均呈平面状,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二耐磨件和所述第二阻尼件外周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阻挡部,所述安装腔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二阻挡部限定所述第一阻挡部。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差速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差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件和/或所述第二阻尼件为聚醚醚酮件、聚亚苯基砜树脂件、聚醚砜件、聚芳基醚酮件四者中至少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磨件和/或所述第二耐磨件为耐磨金属件、耐磨非金属件两者中至少一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差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系包括两个行星齿轮,所述行星架包括两个行星轴,两个所述行星齿轮套设于对应的所述行星轴,所述行星齿轮和所述安装腔体之间依次设置有所述第一耐磨件和所述第一阻尼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差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磨件和所述第一阻尼件分别呈平面状和/或球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差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限位组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耐磨件、所述第一阻尼件和所述行星轴之间,用于限定所述第一耐磨件、所述第一阻尼件相对静止于所述安装腔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宗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凌昇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