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体式耦合电感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体式耦合电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95529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2 0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一体式耦合电感,耦合电感包括中间磁芯、上盖板、底盖板、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中间磁芯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绕线柱,另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绕线柱,第一线圈设置在第一绕线柱上,第二线圈设置在第二绕线柱上,上盖板盖装在第一线圈上方,底盖板盖装在第二线圈下方。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层叠式结构,一体压合形成耦合电感本体,结构简单,适合大规模自动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感,特别是一种一体式耦合电感,属于电子元器件。


技术介绍

1、耦合电感(coupled inductor)是指通过磁场相互连接的两个或多个电感元件,它们通常通过一个共享的磁通量来实现能量的传输,耦合电感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通信、变压器、滤波器等领域。

2、在电力电子设备中,耦合电感常用于滤波器电路中,帮助调节和稳定电流;在dc-dc转换器中,耦合电感用于提高效率,通过磁场耦合在不同电压等级之间传输能量;无线电力传输技术中,耦合电感通过电磁感应实现能量的无线传输;在一些通信系统中,耦合电感用于信号的调制、解调和放大。

3、耦合电感在电力电子和通信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其性能依赖于电感的耦合程度、磁场特性以及材料选择,在设计和应用时需要综合考虑互感、耦合系数和频率响应等因素,以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

4、一体式耦合电感(integrated coupled inductor)是一种集成化设计的电感元件,它将多个耦合电感单元整合到一个单一的结构中,通常通过共用一个磁芯或者内部的耦合方式来实现电感的耦合效应,这种电感器广泛应用于开关电源、电力电子设备以及高效电能转换系统中,与传统的分开布置的电感元件相比,一体式耦合电感具有更紧凑的设计、更高的集成度和更高的效率。

5、现在有技术中的耦合电感由于结构设计所限,通常加工过程较为复杂,从而造成加工成本较高,使得整个产品的售价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耦合电感因为结构设计造成成本较高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体式耦合电感,其采用层叠式结构,一体压合形成耦合电感本体,结构简单,适合大规模自动化生产。

2、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式耦合电感,耦合电感包括中间磁芯、上盖板、底盖板、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中间磁芯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绕线柱,另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绕线柱,第一线圈设置在第一绕线柱上,第二线圈设置在第二绕线柱上,上盖板盖装在第一线圈上方,底盖板盖装在第二线圈下方。

3、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还包括:

4、所述的第一绕线柱和第二绕线柱分别呈圆柱形,第一绕线柱和第二绕线柱在中间磁芯的上下两侧相对设置。

5、所述的第一线圈包括第一线圈主体、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引脚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一线圈主体一端连接在一起,第二引脚通过第二连接部与第一线圈主体另一端连接在一起,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分别设置在底盖板的底部。

6、所述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并排设置。

7、所述的第二线圈包括第二线圈主体、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第三引脚通过第三连接部与第二线圈主体一端连接在一起,第四引脚通过第四连接部与第二线圈主体另一端连接在一起,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分别设置在底盖板的底部。

8、所述的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并排设置。

9、所述的底盖板侧面对应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一个缺口,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位于缺口位置处。

10、所述的底盖板侧面对应于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一个缺口,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分别位于缺口位置处。

11、所述的底盖板底部对应于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一个焊接引脚凹槽,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分别位于焊接引脚凹槽位置处。

12、所述的底盖板底部对应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一个焊接引脚凹槽,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分别位于焊接引脚凹槽位置处。

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层叠式结构,一体压合形成耦合电感本体,结构简单,适合大规模自动化生产。

14、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式耦合电感,其特征是:所述的耦合电感包括中间磁芯(1)、上盖板(2)、底盖板(3)、第一线圈(4)和第二线圈(5),中间磁芯(1)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绕线柱(11),另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绕线柱(12),第一线圈(4)设置在第一绕线柱(11)上,第二线圈(5)设置在第二绕线柱(12)上,上盖板(2)盖装在第一线圈(4)上方,底盖板(3)盖装在第二线圈(5)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耦合电感,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绕线柱(11)和第二绕线柱(12)分别呈圆柱形,第一绕线柱(11)和第二绕线柱(12)在中间磁芯(1)的上下两侧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耦合电感,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线圈(4)包括第一线圈主体(41)、第一引脚(42)、第二引脚(43)、第一连接部(44)和第二连接部(45),第一引脚(42)通过第一连接部(44)与第一线圈主体(41)一端连接在一起,第二引脚(43)通过第二连接部(45)与第一线圈主体(41)另一端连接在一起,第一引脚(42)和第二引脚(43)分别设置在底盖板(3)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耦合电感,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引脚(42)和第二引脚(43)并排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耦合电感,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线圈(5)包括第二线圈主体(51)、第三引脚(52)、第四引脚(53)、第三连接部(54)和第四连接部(55),第三引脚(52)通过第三连接部(54)与第二线圈主体(51)一端连接在一起,第四引脚(53)通过第四连接部(55)与第二线圈主体(51)另一端连接在一起,第三引脚(52)和第四引脚(53)分别设置在底盖板(3)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式耦合电感,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三引脚(52)和第四引脚(53)并排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耦合电感,其特征是:所述的底盖板(3)侧面对应于第一连接部(44)和第二连接部(45)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一个缺口(31),第一连接部(44)和第二连接部(45)分别位于缺口(31)位置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式耦合电感,其特征是:所述的底盖板(3)侧面对应于第三连接部(54)和第四连接部(55)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一个缺口(31),第三连接部(54)和第四连接部(55)分别位于缺口(31)位置处。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耦合电感,其特征是:所述的底盖板(3)底部对应于第一引脚(42)和第二引脚(43)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一个焊接引脚凹槽(32),第一引脚(42)和第二引脚(43)分别位于焊接引脚凹槽(32)位置处。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式耦合电感,其特征是:所述的底盖板(3)底部对应第三引脚(52)和第四引脚(53)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一个焊接引脚凹槽(32),第三引脚(52)和第四引脚(53)分别位于焊接引脚凹槽(32)位置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耦合电感,其特征是:所述的耦合电感包括中间磁芯(1)、上盖板(2)、底盖板(3)、第一线圈(4)和第二线圈(5),中间磁芯(1)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绕线柱(11),另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绕线柱(12),第一线圈(4)设置在第一绕线柱(11)上,第二线圈(5)设置在第二绕线柱(12)上,上盖板(2)盖装在第一线圈(4)上方,底盖板(3)盖装在第二线圈(5)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耦合电感,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绕线柱(11)和第二绕线柱(12)分别呈圆柱形,第一绕线柱(11)和第二绕线柱(12)在中间磁芯(1)的上下两侧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耦合电感,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线圈(4)包括第一线圈主体(41)、第一引脚(42)、第二引脚(43)、第一连接部(44)和第二连接部(45),第一引脚(42)通过第一连接部(44)与第一线圈主体(41)一端连接在一起,第二引脚(43)通过第二连接部(45)与第一线圈主体(41)另一端连接在一起,第一引脚(42)和第二引脚(43)分别设置在底盖板(3)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耦合电感,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引脚(42)和第二引脚(43)并排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耦合电感,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线圈(5)包括第二线圈主体(51)、第三引脚(52)、第四引脚(53)、第三连接部(54)和第四连接部(5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琳李少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麦捷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