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复合纤维面料交织装置,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复合纤维面料交织装置。
技术介绍
1、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现代三维编织技术,现代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生产的服装用、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所以,现代纺织是指一种纤维或纤维集合体的多尺度结构加工技术。
2、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存在以下问题:现在的复合纤维布料是由多根经纬交错的纱线按照一定的规律纺织而成,在纺织交织过程中,需要经纬纱线频繁交错再由梳理板将编织的纱线对齐;而当梳理板将编织的纱线梳理对齐时,其梳理板上的板壁会对纱线产生摩擦,从而会使纱线上的绒毛被剐蹭下来,随着梳理板对纱线的持续梳理,绒毛越积越多,会对之后的编织过程和面料质量产生影响。
3、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复合纤维面料交织装置,以期达到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复合纤维面料交织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2、复合纤维面料交织装置,包括梳理板和梳理孔,所述梳理板上均匀设有若干梳理孔,所述梳理板两侧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远离梳理板的一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丝杆,所述丝杆贯穿连接柱上端连接有电机一,所述丝杆上设有衔接柱,所述衔接柱内设有电机二,所述电机二的输出端贯穿衔接柱连接有柱体,所述衔接柱远离
3、进一步的,所述卡合组件与柱体活动连接,所述卡合组件与衔接柱固定连接。
4、进一步的,所述卡合组件包括衔接筒,所述衔接筒连接于衔接柱上,所述衔接筒上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设有卡件,所述卡件上设有把手,所述把手贯穿矩形槽伸出衔接筒外表面,所述卡件贯穿衔接筒远离衔接柱的一端伸出衔接筒外表面。
5、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组件包括推板、电动伸缩杆和圆柱孔,所述电动伸缩杆一端固定在收集槽内一端,所述电动伸缩杆另一端连接在推板上,所述推板与收集槽内表面贴合,所述收集槽内远离电动伸缩杆的一端设有圆柱孔,所述圆柱孔另一端连接有收集管,所述收集管另一端连接有吸尘器。
6、进一步的,所述衔接柱与丝杆连接的内表面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与丝杆表面的螺纹相匹配。
7、进一步的,所述梳理孔下端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另一端与收集槽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刮板与梳理孔数量、位置相对应,所述刮板可以在梳理孔内灵活移动。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本技术中通过推动把手在矩形槽内移动,带动卡件做远离和靠近衔接筒运动,即卡件做远离和靠近支撑架的运动,从而实现卡件对支撑架的固定与释放,通过电机二、丝杆、衔接柱、支撑杆和刮板的配合可以将梳理板上的绒毛和杂质推入到收集槽内,再通过电动伸缩杆、推杆、吸尘器的配合可以将绒毛和杂质很好的收集起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复合纤维面料交织装置,包括梳理板(2)和梳理孔(15),其特征在于:所述梳理板(2)上均匀设有若干梳理孔(15),所述梳理板(2)两侧设有连接柱(3),所述连接柱(3)远离梳理板(2)的一端开设有滑槽(4),所述滑槽(4)内设有丝杆(5),所述丝杆(5)贯穿连接柱(3)上端连接有电机一(6),所述丝杆(5)上设有衔接柱(7),所述衔接柱(7)内设有电机二(12),所述电机二(12)的输出端贯穿衔接柱(7)连接有柱体(8),所述衔接柱(7)远离丝杆(5)的一端连接有卡合组件(11),所述柱体(8)贯穿卡合组件(11)设有支撑架(9),所述支撑架(9)上均匀设有若干刮板(10),所述梳理板(2)下端设有收集槽(13),所述收集槽(13)内设有收集组件(1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纤维面料交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组件(11)与柱体(8)活动连接,所述卡合组件(11)与衔接柱(7)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纤维面料交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组件(11)包括衔接筒(1101),所述衔接筒(1101)连接于衔接柱(7)上,所述衔接筒(1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纤维面料交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组件(14)包括推板(1401)、电动伸缩杆(1402)和圆柱孔(1403),所述电动伸缩杆(1402)一端固定在收集槽(13)内一端,所述电动伸缩杆(1402)另一端连接在推板(1401)上,所述推板(1401)与收集槽(13)内表面贴合,所述收集槽(13)内远离电动伸缩杆(1402)的一端设有圆柱孔(1403),所述圆柱孔(1403)另一端连接有收集管(1404),所述收集管(1404)另一端连接有吸尘器(140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纤维面料交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柱(7)与丝杆(5)连接的内表面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与丝杆(5)表面的螺纹相匹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纤维面料交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梳理孔(15)下端设有通孔(16),所述通孔(16)另一端与收集槽(13)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纤维面料交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10)与梳理孔(15)数量、位置相对应,所述刮板(10)可以在梳理孔(15)内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复合纤维面料交织装置,包括梳理板(2)和梳理孔(15),其特征在于:所述梳理板(2)上均匀设有若干梳理孔(15),所述梳理板(2)两侧设有连接柱(3),所述连接柱(3)远离梳理板(2)的一端开设有滑槽(4),所述滑槽(4)内设有丝杆(5),所述丝杆(5)贯穿连接柱(3)上端连接有电机一(6),所述丝杆(5)上设有衔接柱(7),所述衔接柱(7)内设有电机二(12),所述电机二(12)的输出端贯穿衔接柱(7)连接有柱体(8),所述衔接柱(7)远离丝杆(5)的一端连接有卡合组件(11),所述柱体(8)贯穿卡合组件(11)设有支撑架(9),所述支撑架(9)上均匀设有若干刮板(10),所述梳理板(2)下端设有收集槽(13),所述收集槽(13)内设有收集组件(1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纤维面料交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组件(11)与柱体(8)活动连接,所述卡合组件(11)与衔接柱(7)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纤维面料交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组件(11)包括衔接筒(1101),所述衔接筒(1101)连接于衔接柱(7)上,所述衔接筒(1101)上开设有矩形槽(1102),所述矩形槽(1102)内设有卡件(1103),所述卡件(1103)上设有把手(1104),所述把手(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珠,胡永展,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润谷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