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芯装配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极组防护结构及电芯。
技术介绍
1、极组是电芯中的必不可少的结构之一,目前,在电芯装配过程中,极组的侧部并未设置任何防护结构,如此极易损伤极组,进而影响电芯乃至整个电池包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此外,由于极组的侧部未设置防护结构,极组在转运过程中也极容易受到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组防护结构及电芯,以解决在现有的极组转运和电芯装配过程中,由于极组的侧部未设置防护结构而极易导致极组损伤的问题。
2、根据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极组防护结构,其中,所述主体包括顺次首尾相连的多个防护件,以使得所述主体形成为与极组相适配的框架状结构;当所述主体与所述极组连接时,每个所述防护件均与所述极组的各个侧部对应贴合。
3、优选地,所述防护件至少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当所述主体与所述极组连接时,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分别位于所述极组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位于所述极组长度方向的两侧。
4、优选地,所述第一端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端板以及所述第二侧板顺次首尾相连,以围成有类长方体状结构的容纳部,所述容纳部与所述极组对应适配。
5、优选地,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分别形成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当所述主体与所述极组连接时,所述极组的两个极耳分别对应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
6、优选地,沿所述极组的宽度方向
7、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与所述凸部对应的连接孔,并且每个所述连接孔均沿所述极组的宽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
8、优选地,所述凸部穿过对应的所述连接孔并与所述连接孔热熔连接。
9、优选地,沿所述极组的宽度方向,设定所述凸部的凸起高度为h,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厚度均为a,a-0.2≤h≤a+1。
10、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极组粘接。
11、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芯,其中,所述电芯包括如上所述的极组防护结构。
12、根据本技术的极组防护结构及电芯,通过设置多个顺次首位相连的防护件,能够使得本防护结构的主体形成为与极组相适配的框架装结构,从而在电芯装配前,可以将主体与极组连接,以使得极组的各个侧部均贴合连接有防护件,进而再将极组转运并与电芯的其他结构进行装配,如此即能够避免极组在转运、装配过程中受到损伤等情况的发生。
13、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组防护结构形成有主体,所述主体包括顺次首尾相连的多个防护件,以使得所述主体形成为与极组相适配的框架状结构;当所述主体与所述极组连接时,每个所述防护件均与所述极组的各个侧部对应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端板以及所述第二侧板顺次首尾相连,以围成有类长方体状结构的容纳部,所述容纳部与所述极组对应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分别形成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当所述主体与所述极组连接时,所述极组的两个极耳分别对应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穿过对应的所述连接孔并与所述连接孔热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极组粘接。
6.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极组防护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组防护结构形成有主体,所述主体包括顺次首尾相连的多个防护件,以使得所述主体形成为与极组相适配的框架状结构;当所述主体与所述极组连接时,每个所述防护件均与所述极组的各个侧部对应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端板以及所述第二侧板顺次首尾相连,以围成有类长方体状结构的容纳部,所述容纳部与所述极组对应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组防护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成,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