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全固体电池制造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TD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全固体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952128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2 0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全固体电池包括:外装体;和在所述外装体内设置的:层叠体,其依次层叠有正极活性物质层、固体电解质层和负极活性物质层;在层叠方向上夹着所述层叠体的正极集电体和负极集电体;绝缘片,其位于所述正极集电体与所述负极集电体之间,相对于所述层叠体位于面内方向;第一粘接片,其位于所述绝缘片与所述正极集电体之间,将所述绝缘片和所述正极集电体在至少一部分粘接;以及第二粘接片,其位于所述绝缘片与所述负极集电体之间,将所述绝缘片和所述负极集电体在至少一部分粘接,层叠体与所述外装体之间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全固体电池。本申请基于在2022年9月5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22-140495号主张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内容。


技术介绍

1、近年来,电子技术的发展显著,实现了便携电子设备的小型轻量化、薄型化、多功能化。随之,对于作为电子设备的电源的电池,强烈期望小型轻量化、薄型化、可靠性的提高。由于这样的情况,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作为电解质使用固体电解质的全固体电池备受关注。

2、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全固体电池具有多个依次层叠有正极层、固体电解质层和负极层的元件部,多个元件部的层叠方向上的两端面分别与在面内方向上扩展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相接触。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全固体电池中,元件部(层叠体)的侧面被框体包围,且层叠方向端面如上所述与导电层相接触。即,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全固体电池的元件部在整个面被其它构件包围。

3、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全固体电池具有正极活性物质层、固体电解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和在层叠方向上夹持它们的集电板,并设置有在集电板的侧面紧贴配置的筒状的绝缘框。筒状的绝缘框在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时使用,在筒状的绝缘框的内部收纳会成为正极层、负极层和固体电解质层的材料,通过对它们在层叠方向上加压而制造全固体电池。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此时正极层和负极层的材料进入位于层叠方向端部的集电板与绝缘框之间,并确保集电板与绝缘框之间的气密性。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76182号公报

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5963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然而,在组装专利文献1和2所公开的全固体电池时,即使在干燥室内进行的情况下,也存在大气、微量的水(水蒸气)等气体与层叠体一起被其它构件密闭的情况。

3、若大气与层叠体一起被其它构件密闭,则在层叠体与导电层之间积存空气,层叠体与导电层的界面打开,由此层叠体与导电层之间的接合变差,存在层叠体与集电体之间的内部电阻增大的情况。另外,也担心电池容量降低。

4、当水与层叠体一起被密闭时,在充放电时,有可能与固体电解质层中所含的硫化物类的固体电解质或卤化物类的固体电解质发生反应,产生硫化氢或氯化氢的气体。这样的气体的产生在高温时显著。若在密闭空间内产生硫化氢或氯化氢这样的副生成气体,则层叠体与集电体之间的接合变差,层叠体与集电体之间的内部电阻有可能变大。另外,需要避免具有毒性的硫化氢的产生。

5、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层叠体与集电体之间的内部电阻的增大的全固体电池。

6、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7、(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全固体电池包括:外装体;和在所述外装体内设置的:层叠体,其依次层叠有正极活性物质层、固体电解质层和负极活性物质层;在层叠方向上夹着所述层叠体的正极集电体和负极集电体;绝缘片,其位于所述正极集电体与所述负极集电体之间,相对于所述层叠体位于面内方向;第一粘接片,其位于所述绝缘片与所述正极集电体之间,将所述绝缘片和所述正极集电体在至少一部分粘接;以及第二粘接片,其位于所述绝缘片与所述负极集电体之间,将所述绝缘片和所述负极集电体在至少一部分粘接,所述层叠体与所述外装体之间连通。

8、(2)在上述(1)的全固体电池中,也可以是,在由所述第一粘接片、所述绝缘片和所述第二粘接片构成的绝缘单元中形成有至少一个空隙,所述层叠体与所述外装体之间经由所述空隙连通。

9、(3)在上述(1)或(2)的全固体电池中,也可以是,所述空隙形成于所述第一粘接片和所述第二粘接片中的至少一者。

10、(4)在上述(1)~(3)中任一项的全固体电池中,也可以是,在所述绝缘单元形成有两个所述空隙,两个所述空隙设置于从层叠方向俯视时不重叠的位置。

11、(5)在上述(1)~(4)中任一项的全固体电池中,也可以是,在所述绝缘单元形成有四个所述空隙,四个所述空隙设置于从层叠方向俯视时不重叠的位置。

12、(6)在上述(1)~(5)中任一项的全固体电池中,也可以是,所述空隙的宽度比从层叠方向俯视观察所述层叠体时的最小宽度小。

13、(7)在上述(1)~(6)中任一项的全固体电池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粘接片和所述第二粘接片沿着所述绝缘片的靠近所述层叠体的一侧的端面设置。

14、(8)在上述(1)~(7)中任一项的全固体电池中,也可以是,在从层叠方向俯视观察时与所述第一粘接片、所述绝缘片和所述第二粘接片重叠的位置形成有所述空隙。

15、(9)在上述(1)~(8)中任一项的全固体电池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粘接片包括相对于所述层叠体在不同的方向相互隔开间隔地设置的多个粘接片,所述第二粘接片包括相对于所述层叠体在不同的方向相互隔开间隔地设置的多个粘接片。

16、(10)在上述(1)~(9)中任一项的全固体电池中,也可以是,与所述第一粘接片重叠的区域中的所述正极集电体与所述负极集电体的间隔,比与所述层叠体重叠的区域中的所述正极集电体与所述负极集电体的间隔小。

17、(11)在上述(1)~(10)中任一项的全固体电池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粘接片和所述绝缘片包围所述层叠体的面内方向上的周围,从所述层叠体的层叠方向观察时,所述绝缘片中的靠近所述层叠体的一侧的内周的形状与所述第一粘接片和所述第二粘接片中的任一个的靠近所述层叠体的一侧的内周的形状相似或全等。

18、(12)在上述(1)~(11)中任一项的全固体电池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粘接片、所述第二粘接片和所述绝缘片包围所述层叠体的面内方向上的周围,从所述层叠体的层叠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粘接片和所述第二粘接片包围所述层叠体的内周的尺寸为所述绝缘片包围所述层叠体的内周的尺寸以下。

19、(13)上述方式的全固体电池中,也可以是,所述绝缘片的厚度t40相对于所述绝缘片、所述第一粘接片和所述第二粘接片的合计厚度t45的关系满足下述式[1]:

20、0.3≤t40/t45≤0.96……[1]。

21、(14)上述方式的全固体电池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粘接片的厚度t51相对于所述第二粘接片的厚度t52的比率t51/t52满足下述式[2]的关系:

22、0.15≤t51/t52≤7……[2]。

23、(15)上述方式的全固体电池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粘接片的厚度t51为4~110μm。

24、(16)上述方式的全固体电池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二粘接片的厚度t52为4~110μm。

25、专利技术效果

26、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层叠体与集电体之间的内部电阻的增大的全固体电池。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固体电池,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固体电池,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固体电池,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固体电池,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固体电池,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固体电池,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固体电池,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固体电池,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固体电池,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固体电池,其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固体电池,其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固体电池,其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固体电池,其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全固体电池,其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全固体电池,其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全固体电池,其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全固体电池,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固体电池,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固体电池,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固体电池,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固体电池,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固体电池,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固体电池,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固体电池,其中,

9.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真也加藤健久
申请(专利权)人:TD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