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预制劲性梁构造及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预制劲性梁构造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95136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2 0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预制劲性梁构造及方法,包括工字钢、第一预制板、第二预制板、平板、锚筋、锚固螺杆和插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平板受到压力后,此时的平板不仅仅通过锚筋进行力的传播,平板内部还设置有工字钢,此时的工字钢也会进行力的传播,进而减少了应力集中的可能性,并且当应力传播到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内部的时候,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之间的灌浆腔在注浆的时候被同步灌浆,所以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会连接的更加紧密,并且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之间连接有锚固螺杆,所以在受到外力挤压的时候,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之间的混凝土是稳定的,可以减少了产生裂缝的可能性,所以可以提高建筑的承载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预制劲性梁构造及方法


技术介绍

1、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梁,在长期的工程实践应用中逐渐显露出诸多难以克服的弊端。

2、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尤其是在高层建筑或重载工业建筑中,楼板传递给梁的荷载较大且分布复杂。现有的简单搁置连接方式,仅依靠楼板底部钢筋在梁上的一定锚固长度来实现传力,难以保证力的均匀有效传递,容易造成局部应力集中,导致梁与楼板连接部位过早出现裂缝,削弱结构整体性,影响建筑的承载能力。

3、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尤其是在高层建筑或重载工业建筑中,楼板传递给梁的荷载较大且分布复杂。现有的简单搁置连接方式,仅依靠楼板底部钢筋在梁上的一定锚固长度来实现传力,难以保证力的均匀有效传递,容易造成局部应力集中,导致梁与楼板连接部位过早出现裂缝,削弱结构整体性,影响建筑的承载能力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2、一种预制劲性梁构造,包括工字钢、第一预制板、第二预制板、平板、锚筋、锚固螺杆和插板。

3、所述第一预制板为l型,所述工字钢底部搭接在第一预制板上,所述工字钢的高度高于第一预制板的高度;

4、所述第二预制板为字型,所述第一预制板侧壁与第二预制板侧壁紧密贴合,所述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所围成的空腔为u型,且空腔内部浇筑有灌浆,所述第二预制板的高度高于第一预制板高度;

5、所述平板置于在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上方,且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与平板浇筑连接在一起,所述平板内腔与工字钢上表面浇筑在一起;

6、所述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内部一体浇筑有锚筋,且锚筋另一端浇筑在平板中;

7、所述锚固螺杆水平贯穿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上,且锚固螺杆末端安装有锚固螺母;

8、所述第一预制板底部开设有灌浆腔,所述插板活动插接在灌浆腔内部,且插板一端安装有连接板,且连接板与锚固螺母表面贴合,所述插板另一端安装有同步板,所述同步板上转动安装有摇臂,所述摇臂末端安装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滑动设置在第一预制板表面开设的进口上,且进口与灌浆腔相互连通,所述密封块侧壁安装有滑板,所述滑板上安装有卡块,所述卡块与第二预制板侧壁开设的卡槽对应。

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工字钢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连通位于工字钢两侧的腔室,所述第一预制板底部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尺寸与工字钢底部尺寸适配,且工字钢搭接在导向槽上,所述工字钢由q355b钢材制作而成。

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的上表面相互齐平,所述第一预制板上开设有注液口,所述注液口与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所围成的空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均为混凝土预制而成。

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预制板的底部低于第一预制板底部,所述第二预制板底部设置有滴水线,所述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相对表面相互粘接。

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锚筋顶部设置有弯折头,所述弯折头浇筑设置在平板中,相邻所述锚筋之间安装有绑扎丝。

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锚固螺杆上滑动套接设置有滑套,所述滑套置于锚固螺母和第一预制板之间,所述滑套与连接板相互连接,所述第一预制板背面开设有内凹槽,所述内凹槽与滑套与连接板尺寸相互适配。

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位于所述灌浆腔内部的插板末端安装有插杆,所述插杆末端与第二预制板表面开设的插孔水平对应,所述插杆尺寸和插孔尺寸适配,所述插孔表面进行倒角处理。

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灌浆腔上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安装有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的另一端安装在同步板侧壁,所述拉伸弹簧的拉伸方向和插板的移动方向均处在同一直线上。

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摇臂为倾斜状态,靠近第二预制板一侧的摇臂末端高度另一端高度,所述密封块内部活动贯穿插接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一端固定安装在灌浆腔侧壁,所述第二预制板侧壁开设有滑槽,所述卡槽开设在滑槽端面,所述滑板滑动设置在滑槽上。

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一种预制劲性梁构造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18、步骤一:制备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将锚筋一端浇筑在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表面,且锚筋的另一端裸露在外侧;

19、步骤二:将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进行平接,并且在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所围成的腔室中放置工字钢,且在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之间插接锚固螺杆,通过转动锚固螺杆上的锚固螺母进行锁紧操作;

20、步骤三:在锚固螺母转动的过程中,挤压连接板移动,连接板带动插板移动,插板上的同步板通过摇臂带动密封块向中心移动,最终使得密封块上的卡块插接到第二预制板的卡槽,最终完成对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紧密连接,并且在密封块移动后,密封块从灌浆腔的进口滑出,并且打开进口;

21、步骤四:将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围成的空间两端设置有阻隔板,然后向内部腔室进行注浆操作,其中一部分浆液将会沿着进口流向灌浆腔,使得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的连接在一起,另一部分的浆液将会填充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所围成的腔室,等浆液冷却凝固后,将阻隔板进行拆卸,此时的第一预制板、第二预制板和工字钢紧密连接在一起;

22、步骤五:将步骤四中浇筑完毕的结构上安装浇筑模具,并且向内部注浆,注浆完毕后形成平板,此时的平板会和工字钢、第一预制板、第二预制板和锚筋连接成整体。

23、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4、本专利技术的平板受到压力后,此时的平板不仅仅通过锚筋进行力的传播,平板内部还设置有工字钢,此时的工字钢也会进行力的传播,进而减少了应力集中的可能性,并且当应力传播到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内部的时候,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之间的灌浆腔在注浆的时候被同步灌浆,所以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会连接的更加紧密,并且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之间连接有锚固螺杆,所以在受到外力挤压的时候,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之间的混凝土是稳定的,可以减少了产生裂缝的可能性,所以整体上可以提高建筑的承载能力。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劲性梁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劲性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钢(1)的高度高于第一预制板(2)的高度;所述工字钢(1)表面开设有通孔(11),所述通孔(11)用于连通位于工字钢(1)两侧的腔室,所述第一预制板(2)底部开设有导向槽(21),所述导向槽(21)的尺寸与工字钢(1)底部尺寸适配,且工字钢(1)搭接在导向槽(21)上,所述工字钢由Q355B钢材制作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劲性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板(2)和第二预制板(3)的上表面相互齐平,所述第一预制板(2)上开设有注液口(211),所述注液口(211)与第一预制板(2)和第二预制板(3)所围成的空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预制板(2)和第二预制板(3)均为混凝土预制而成,所述第二预制板(3)的高度高于第一预制板(2)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劲性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制板(3)的底部低于第一预制板(2)底部,所述第二预制板(3)底部设置有滴水线(31),所述第一预制板(2)和第二预制板(3)相对表面相互粘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劲性梁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板(4),平板(4)置于在第一预制板(2)和第二预制板(3)上方,且第一预制板(2)和第二预制板(3)与平板(4)浇筑连接在一起,平板(4)内腔与工字钢(1)上表面浇筑在一起;以及锚筋(5),第一预制板(2)和第二预制板(3)内部一体浇筑有锚筋(5),且锚筋(5)另一端浇筑在平板(4)中;所述锚筋(5)顶部设置有弯折头(51),所述弯折头(51)浇筑设置在平板(4)中,相邻所述锚筋(5)之间安装有绑扎丝(5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劲性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螺杆(6)上滑动套接设置有滑套(711),所述滑套(711)置于锚固螺母(61)和第一预制板(2)之间,所述滑套(711)与连接板(71)相互连接,所述第一预制板(2)背面开设有内凹槽(712),所述内凹槽(712)与滑套(711)与连接板(71)尺寸相互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劲性梁构造,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灌浆腔(75)内部的插板(7)末端安装有插杆(72),所述插杆(72)末端与第二预制板(3)表面开设的插孔(721)水平对应,所述插杆(72)尺寸和插孔(721)尺寸适配,所述插孔(721)表面进行倒角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劲性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浆腔(75)上安装有固定块(731),所述固定块(731)上安装有拉伸弹簧(732),所述拉伸弹簧(732)的另一端安装在同步板(73)侧壁,所述拉伸弹簧(732)的拉伸方向和插板(7)的移动方向均处在同一直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劲性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742)为倾斜状态,靠近第二预制板(3)一侧的摇臂(742)末端高度另一端高度,所述密封块(74)内部活动贯穿插接设置有限位杆(741),所述限位杆(741)一端固定安装在灌浆腔(75)侧壁,所述第二预制板(3)侧壁开设有滑槽(746),所述卡槽(745)开设在滑槽(746)端面,所述滑板(743)滑动设置在滑槽(746)上。

10.一种预制劲性梁构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预制劲性梁构造,所述一种预制劲性梁构造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劲性梁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劲性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钢(1)的高度高于第一预制板(2)的高度;所述工字钢(1)表面开设有通孔(11),所述通孔(11)用于连通位于工字钢(1)两侧的腔室,所述第一预制板(2)底部开设有导向槽(21),所述导向槽(21)的尺寸与工字钢(1)底部尺寸适配,且工字钢(1)搭接在导向槽(21)上,所述工字钢由q355b钢材制作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劲性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板(2)和第二预制板(3)的上表面相互齐平,所述第一预制板(2)上开设有注液口(211),所述注液口(211)与第一预制板(2)和第二预制板(3)所围成的空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预制板(2)和第二预制板(3)均为混凝土预制而成,所述第二预制板(3)的高度高于第一预制板(2)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劲性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制板(3)的底部低于第一预制板(2)底部,所述第二预制板(3)底部设置有滴水线(31),所述第一预制板(2)和第二预制板(3)相对表面相互粘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劲性梁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板(4),平板(4)置于在第一预制板(2)和第二预制板(3)上方,且第一预制板(2)和第二预制板(3)与平板(4)浇筑连接在一起,平板(4)内腔与工字钢(1)上表面浇筑在一起;以及锚筋(5),第一预制板(2)和第二预制板(3)内部一体浇筑有锚筋(5),且锚筋(5)另一端浇筑在平板(4)中;所述锚筋(5)顶部设置有弯折头(51),所述弯折头(51)浇筑设置在平板(4)中,相邻所述锚筋(5)之间安装有绑扎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政苗恩新唐亮袁涛徐跃鸣刘威祝发洋徐鸿翔金佳伟杨维燕潘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