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以及板形控制工艺技术方案_技高网

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以及板形控制工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95029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2 0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以及板形控制工艺,涉及冶炼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宽幅布流器、宽幅铸轧机、第二冷却机构、热轧机、第三冷却机构、滚剪机构和卷取机构,宽幅铸轧机包括机架、工作辊系以及第一冷却机构,用于对钢液进行冷却形成宽幅钢带,热轧机用于对宽幅钢带进行热轧操作;滚剪机构用于对宽幅钢带进行剪切以将宽幅钢带分割为至少两个钢带;卷取机构用于分别卷取各钢带。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四辊铸轧机的方式生产宽幅钢带,改善了生产宽幅钢带时,铸轧辊刚度不够的问题,并且在辊缝控制中使用中间粗、两头细的支撑辊与六个液压缸协调控制,提高了铸轧机辊缝的调控能力,可满足不同铸轧钢带板形的调整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冶炼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以及板形控制工艺


技术介绍

1、双辊薄带铸轧技术(twin-roll strip casting,trsc)是将熔融金属液引入由两个反向旋转并且带有冷却作用的铸轧辊、沿辊面侧边布置的两个侧封板组成的熔池中,金属液经过冷却,发生亚快速凝固,在0.2s内完全凝固成0.7mm至2.0mm的钢带。该技术的应用大幅减少钢带后续轧制减薄等工序,且在快速凝固过程中不发生或发生少量的偏析缺陷,具有产品质量高、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低、能源消耗少、碳排放量小等优点。然而,由于双辊薄带铸轧产品厚度较小,产能相对较低。为了提高双辊薄带铸轧生产线的产能,众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薄带铸轧速度、增加薄带铸轧宽度。提高薄带铸轧速度:即在板宽不变的前提下,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钢带长度。但同时提高铸轧速度意味着钢液在熔池中凝固时间变短,这可以通过降低浇铸温度和提高金属液换热效率实现。降低浇铸温度会降低金属液的粘度,不利于布流,同时容易导致金属液堵塞布流水口,无法完成浇铸。提高金属液换热效率,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常用铸轧辊均为导热性能更好的铜合金作为材料,铸轧速度最高可达到120m/min,难以进一步提高。增加薄带铸轧宽度:即在铸轧速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钢带的宽度。现有技术中可使用一对薄带铸轧辊同时生产出两卷金属钢带,使得产能翻倍。但需要指出的是,增加钢带宽度意味着铸轧辊宽度增加,铸轧辊易发生挠曲,生产的钢带厚度无法保证一直,钢带质量较差。因此,如何保证宽幅铸轧辊在铸轧生产时的刚度以改善钢带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以及板形控制工艺。

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包括沿钢带生产路径依次设置的:

3、宽幅布流器,用于对熔融金属液进行布流;

4、宽幅铸轧机,所述宽幅铸轧机设置在所述宽幅布流器的下方,所述宽幅铸轧机包括机架、可调节地设置在所述机架内的工作辊系、以及用于冷却所述工作辊系的第一冷却机构,所述工作辊系和所述机架配合形成钢带铸造通道,所述钢带铸造通道位于所述宽幅布流器的下方;

5、第二冷却机构,用于对经所述工作辊系输出的宽幅钢带进行冷却;

6、热轧机,用于对经所述第二冷却机构冷却后的所述宽幅钢带进行热轧操作;

7、第三冷却机构,用于对经所述热轧机轧制后的所述宽幅钢带进行冷却;

8、滚剪机构,用于对所述宽幅钢带进行剪切以将所述宽幅钢带分割为至少两个钢带;

9、卷取机构,用于分别卷取各所述钢带。

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还包括供料组件,所述供料组件包括钢包、用于承接所述钢包中熔融金属液的中间包、以及用于承接所述中间包中熔融金属液的过渡包,所述过渡包能够将熔融金属液输送至所述宽幅布流器中。

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工作辊系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工作辊和第二工作辊,所述第一工作辊和所述第二工作辊之间形成有钢带铸造间隙;所述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钢带铸造间隙的两侧的两个挡板,所述第一工作辊、所述第二工作辊和两个所述挡板配合形成所述钢带铸造通道。

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宽幅铸轧机还包括可调节地设置在所述机架内的支撑辊系,所述支撑辊系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所述第一支撑辊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辊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工作辊相抵接,所述第二支撑辊设置在所述第二工作辊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工作辊相抵接。

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还包括压下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内的支撑底座,所述压下装置和所述支撑底座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辊系的两侧,所述压下装置与所述第一支撑辊相接,所述支撑底座与所述第二支撑辊相抵接。

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工作辊系和/或所述支撑辊系的相对位置。

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第三液压缸、第四液压缸、第五液压缸和第六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和所述第四液压缸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辊和所述第一支撑辊之间并分别置于所述第一工作辊的两侧,所示第二液压缸和所述第五液压缸设置在所述第二工作辊和所述第二支撑辊之间并分别置于所述第二工作辊的两侧,所述第三液压缸和所述第六液压缸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辊和所述机架之间并分别置于所述第二支撑辊的两侧。

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由所述第一支撑辊的两端至所述第一支撑辊的中部,所述第一支撑辊的径向尺寸逐渐增大;和/或,由所述第二支撑辊的两端至所述第二工作辊的中部,所述第二支撑辊的径向尺寸逐渐增大。

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辊的中部径向尺寸与所述第一支撑辊的两端的径向尺寸的半径差值为0至20mm;和/或,所述第二支撑辊的中部径向尺寸与所述第二支撑辊的两端的径向尺寸的半径差值为0至20mm。

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工作辊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万向接轴和第一旋转接头,所述第二工作辊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万向接轴和第二旋转接头。

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冷却机构包括多个第一风冷喷嘴和多个第一水冷喷嘴,多个所述第一风冷喷嘴间隔排布并置于所述第一工作辊和/或所述第二工作辊的上方,多个所述第一水冷喷嘴间隔排布并置于所述第一工作辊和/或所述第二工作辊的下方。

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位于所述第一工作辊上方的所述第一风冷喷嘴的喷射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工作辊设置,位于所述第一工作辊上方的所述第一风冷喷嘴的喷射方向与所述第一工作辊的切线方向之间夹角为0°至20°;和/或,位于所述第二工作辊上方的所述第一风冷喷嘴的喷射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工作辊设置,位于所述第二工作辊上方的所述第一风冷喷嘴的喷射方向与所述第二工作辊的切线方向之间夹角为0°至20°。

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位于所述第一工作辊下方的所述第一水冷喷嘴的喷射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工作辊设置,位于所述第一工作辊下方的所述第一水冷喷嘴的喷射方向与所述第一水冷喷嘴和所述第一工作辊轴线的连线方向之间夹角为5°至45°;和/或,位于所述第二工作辊下方的所述第一水冷喷嘴的喷射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工作辊设置,位于所述第二工作辊下方的所述第一水冷喷嘴的喷射方向与所述第一水冷喷嘴和所述第二工作辊轴线的连线方向之间夹角为5°至45°。

2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由所述第一工作辊的两端至所述第一工作辊的中部方向,所述第一水冷喷嘴的开口度逐渐增大设置。

2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沿所述第一工作辊的轴向,相邻所述第一水冷喷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钢带生产路径依次设置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还包括供料组件,所述供料组件包括钢包、用于承接所述钢包中熔融金属液的中间包、以及用于承接所述中间包中熔融金属液的过渡包,所述过渡包能够将熔融金属液输送至所述宽幅布流器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辊系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工作辊和第二工作辊,所述第一工作辊和所述第二工作辊之间形成有钢带铸造间隙;所述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钢带铸造间隙两侧的两个挡板,所述第一工作辊、所述第二工作辊和两个所述挡板配合形成所述钢带铸造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幅铸轧机还包括可调节地设置在所述机架内的支撑辊系,所述支撑辊系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所述第一支撑辊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辊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工作辊相抵接,所述第二支撑辊设置在所述第二工作辊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工作辊相抵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还包括压下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内的支撑底座,所述压下装置和所述支撑底座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辊系的两侧,所述压下装置与所述第一支撑辊相接,所述支撑底座与所述第二支撑辊相抵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工作辊系和/或所述支撑辊系的相对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第三液压缸、第四液压缸、第五液压缸和第六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和所述第四液压缸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辊和所述第一支撑辊之间并分别置于所述第一工作辊的两侧,所示第二液压缸和所述第五液压缸设置在所述第二工作辊和所述第二支撑辊之间并分别置于所述第二工作辊的两侧,所述第三液压缸和所述第六液压缸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辊和所述机架之间并分别置于所述第二支撑辊的两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第一支撑辊的两端至所述第一支撑辊的中部,所述第一支撑辊的径向尺寸逐渐增大;和/或,由所述第二支撑辊的两端至所述第二工作辊的中部,所述第二支撑辊的径向尺寸逐渐增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辊的中部径向尺寸与所述第一支撑辊的两端的径向尺寸的半径差值为0至20mm;和/或,所述第二支撑辊的中部径向尺寸与所述第二支撑辊的两端的径向尺寸的半径差值为0至20mm。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辊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万向接轴和第一旋转接头,所述第二工作辊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万向接轴和第二旋转接头。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机构包括多个第一风冷喷嘴和多个第一水冷喷嘴,多个所述第一风冷喷嘴间隔排布并置于所述第一工作辊和/或所述第二工作辊的上方,多个所述第一水冷喷嘴间隔排布并置于所述第一工作辊和/或所述第二工作辊的下方。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工作辊上方的所述第一风冷喷嘴的喷射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工作辊设置,位于所述第一工作辊上方的所述第一风冷喷嘴的喷射方向与所述第一工作辊的切线方向之间夹角为0°至20°;和/或,位于所述第二工作辊上方的所述第一风冷喷嘴的喷射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工作辊设置,位于所述第二工作辊上方的所述第一风冷喷嘴的喷射方向与所述第二工作辊的切线方向之间夹角为0°至20°。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工作辊下方的所述第一水冷喷嘴的喷射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工作辊设置,位于所述第一工作辊下方的所述第一水冷喷嘴的喷射方向与所述第一水冷喷嘴和所述第一工作辊轴线的连线方向之间夹角为5°至45°;和/或,位于所述第二工作辊下方的所述第一水冷喷嘴的喷射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工作辊设置,位于所述第二工作辊下方的所述第一水冷喷嘴的喷射方向与所述第一水冷喷嘴和所述第二工作辊轴线的连线方向之间夹角为5°至45°。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第一工作辊的两端至所述第一工作辊的中部方向,所述第一水冷喷嘴的开口度逐渐增大设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工作辊的轴向,相邻所述第一水冷喷嘴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钢带生产路径依次设置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还包括供料组件,所述供料组件包括钢包、用于承接所述钢包中熔融金属液的中间包、以及用于承接所述中间包中熔融金属液的过渡包,所述过渡包能够将熔融金属液输送至所述宽幅布流器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辊系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工作辊和第二工作辊,所述第一工作辊和所述第二工作辊之间形成有钢带铸造间隙;所述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钢带铸造间隙两侧的两个挡板,所述第一工作辊、所述第二工作辊和两个所述挡板配合形成所述钢带铸造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幅铸轧机还包括可调节地设置在所述机架内的支撑辊系,所述支撑辊系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所述第一支撑辊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辊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工作辊相抵接,所述第二支撑辊设置在所述第二工作辊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工作辊相抵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还包括压下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内的支撑底座,所述压下装置和所述支撑底座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辊系的两侧,所述压下装置与所述第一支撑辊相接,所述支撑底座与所述第二支撑辊相抵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工作辊系和/或所述支撑辊系的相对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第三液压缸、第四液压缸、第五液压缸和第六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和所述第四液压缸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辊和所述第一支撑辊之间并分别置于所述第一工作辊的两侧,所示第二液压缸和所述第五液压缸设置在所述第二工作辊和所述第二支撑辊之间并分别置于所述第二工作辊的两侧,所述第三液压缸和所述第六液压缸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辊和所述机架之间并分别置于所述第二支撑辊的两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第一支撑辊的两端至所述第一支撑辊的中部,所述第一支撑辊的径向尺寸逐渐增大;和/或,由所述第二支撑辊的两端至所述第二工作辊的中部,所述第二支撑辊的径向尺寸逐渐增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辊的中部径向尺寸与所述第一支撑辊的两端的径向尺寸的半径差值为0至20mm;和/或,所述第二支撑辊的中部径向尺寸与所述第二支撑辊的两端的径向尺寸的半径差值为0至20mm。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辊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万向接轴和第一旋转接头,所述第二工作辊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万向接轴和第二旋转接头。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机构包括多个第一风冷喷嘴和多个第一水冷喷嘴,多个所述第一风冷喷嘴间隔排布并置于所述第一工作辊和/或所述第二工作辊的上方,多个所述第一水冷喷嘴间隔排布并置于所述第一工作辊和/或所述第二工作辊的下方。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工作辊上方的所述第一风冷喷嘴的喷射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工作辊设置,位于所述第一工作辊上方的所述第一风冷喷嘴的喷射方向与所述第一工作辊的切线方向之间夹角为0°至20°;和/或,位于所述第二工作辊上方的所述第一风冷喷嘴的喷射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工作辊设置,位于所述第二工作辊上方的所述第一风冷喷嘴的喷射方向与所述第二工作辊的切线方向之间夹角为0°至20°。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宽幅立式铸轧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工作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日东耿明山李龙杜一舟宋则进张海东向继涛王永涛李耀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