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聚酰胺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聚酰胺66(pa66)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工程塑料之一,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磨性、电绝缘性、耐化学腐蚀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交通、建筑等领域。但pa66的极限氧指数(loi)较低(约20%~22%左右),容易燃烧,且在燃烧过程中产生滴落,易引发严重火灾,极大地限制了pa66的应用范围。虽然含卤阻燃剂可以有效提高pa66的阻燃性,但是由于在阻燃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环境,且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因此,开发环保高效阻燃pa66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2、对pa66进行无卤阻燃改性常用的阻燃剂分为无卤有机阻燃剂和无机阻燃剂。无卤有机阻燃剂主要包括有机磷系、氮系、硅系和磷-氮协同阻燃剂,具有阻燃效率高、低烟、低毒等优点;而无机阻燃剂主要包括金属化合物、硼系、无机磷系、膨胀石墨等阻燃剂,具有耐热性好、不挥发、功效长久、价格低等优点。阻燃剂的阻燃机理通常分为凝聚相阻燃和气相阻燃。凝聚相阻燃是指阻燃剂促进炭层的形成,阻隔氧气和热量传递,实现阻燃;气相阻燃是指阻燃剂受热分解后释放出的自由基使火焰链式反应减缓或终止,以及产生的不燃气体稀释燃烧过程中的氧气和可燃气体的浓度,起到阻燃效果。为了提高阻燃剂的阻燃效率,通常设计含有多种阻燃元素的阻燃剂,充分发挥凝聚相和气相协同阻燃效果,实现阻燃剂的高效阻燃。
3、工业上使用量最大的电子级玻璃纤维是无碱玻璃纤维,其介电常数在6.4左右,介电损耗约为10-3。近十年来,随着电子信息产业飞跃发
4、目前,现有技术中对阻燃聚酰胺组合物做了一些研究,例如:中国专利cn112574559a公开了一种高耐热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物,由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脂肪族聚酰胺:10~60份;芳香族聚酰胺:5~30份;无卤阻燃剂:10~30份;酚醛树脂:1~10份;玻璃纤维:10~50份;抗氧剂:0.1~0.5份。其中,所述无卤阻燃剂为二乙基次膦酸铝、勃姆石和硼酸锌按重量份数比为(15~16):(4~5):(2~3)复配。中国专利cn104004350a公开了一种玻纤增强无卤阻燃聚酰胺6复合材料,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聚酰胺6树脂60~70份、玻璃纤维10~30份、阻燃剂5-8份、阻燃协效剂2-3份、相容剂6~12份、抗氧剂0.3~0.8份以及润滑剂0.3~0.8份共混而成。其中,所述阻燃剂为聚多磷酸铵、三聚氰胺、膨胀型石墨、三聚氰胺磷酸盐、tgic、mca或mpp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按任意比例的混合。中国专利cn 114672161a公开了一种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聚酰胺30~60份;含溴阻燃剂17~30份;尼龙6i/6t 9~30份。中国专利cn 115850958a公开了一种阻燃聚酰胺弹性体材料,包括:聚酰胺弹性体55~90重量份,含卤阻燃剂8~30重量份,含锑协效阻燃剂2-15重量份,以及任选地,偶联剂0.2~2重量份,润滑剂0.4~3重量份,以及抗氧剂0.1-2重量份。从上述专利中可以看出,目前现有技术中,主要通过含卤阻燃剂或无卤阻燃剂来实现聚酰胺组合物阻燃的技术效果。但是,上述专利均未涉及调整阻燃聚酰胺组合物的介电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聚酰胺组合物,该聚酰胺组合物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阻燃性能和低介电性能,可广泛应用于需要无卤阻燃的通讯领域。
2、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包括如下。
3、一种聚酰胺组合物,该聚酰胺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4、
5、所述ppo-g-mah为聚苯醚接枝马来酸酐;所述功能化poss为功能化多面体笼型低聚倍半硅氧烷;所述dopo阻燃剂为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所述耐高温抗氧剂的熔点不低于270℃。
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酰胺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7、
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酰胺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9、
10、
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pa66树脂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2000~28000;所述低介电玻璃纤维的介电常数为4.3~4.5(测试频率为1ghz),其玻璃纤维包覆剂包含氨基基团。
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ppo-g-mah的马来酸酐接枝率为1.0%~1.4%。
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化poss的端基包含氨基基团;所述耐高温抗氧剂为n,n'-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1,3-苯二甲酰胺。
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硼硅氧烷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100g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18g~22g硼酸和20ml~30ml无水乙醇在25℃~35℃搅拌10min~20min,然后加热至160℃~180℃,在400rpm~600rpm的转速下冷凝回流反应6h~8h,接着减压过滤,最后在80℃~90℃真空烘干22h~26h,得到聚硼硅氧烷聚合物。
1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聚酰胺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16、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包括如下。
17、一种聚酰胺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8、(1)将pa66树脂置于110℃~130℃的温度下干燥2小时~4小时后,冷却;将冷却后的pa66树脂、ppo-g-mah、功能化poss以及耐高温抗氧剂加入到搅拌机中进行混合;
19、(2)将聚硼硅氧烷聚合物、六苯氧基环三磷腈、dopo阻燃剂加入到另一台高速搅拌机中进行混合;
20、(3)将步骤(1)混合好的混合料经喂料器加入平行双螺杆挤出机中,并在平行双螺杆挤出机(共八区)的侧向(例如第三区)加入步骤(2)混合好的混合物,另一侧向(例如第四区)加入低介电玻璃纤维进行熔融挤出,造粒,工艺参数包括:一区温度为255℃~275℃,二区温度为260℃~280℃,三区温度为260℃~280℃,四区温度为265℃~285℃,五区温度为265℃~285℃,六区温度为270℃~290℃,七区温度为270℃~290℃,八区温度为265℃~285℃,模头温度为265℃~285℃,螺杆转速为400rpm~800rpm。
2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酰胺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2、(1)将pa66树脂置于115℃~125℃的温度下干燥2.5小时~3.5小时后,冷却;将冷却后的pa66树脂、ppo-g-mah、功能化poss以及耐高温抗氧剂加入到搅拌机中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酰胺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酰胺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PA66树脂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2000~28000;和/或,所述低介电玻璃纤维的介电常数为4.3~4.5,其玻璃纤维包覆剂包含氨基基团。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PPO-g-MAH的马来酸酐接枝率为1.0%~1.4%;和/或,所述功能化POSS的端基包含氨基基团;和/或,所述耐高温抗氧剂为N,N'-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1,3-苯二甲酰胺。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硼硅氧烷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100g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18g~22g硼酸和20mL~30mL无水乙醇在25℃~35℃搅拌10min~20min,然后加热至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形状为单线螺纹;和/或,所述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长度L和直径D之比L/D为35~55;和/或,所述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上设有1个以上的啮合块区和1个以上的反螺纹区;步骤(1)和/或步骤(2)中,所述搅拌机为高速搅拌机,转速为500转/分-1500转/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长度L和直径D之比L/D为40~50;和/或,所述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上设有2个啮合块区和1个反螺纹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酰胺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酰胺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pa66树脂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2000~28000;和/或,所述低介电玻璃纤维的介电常数为4.3~4.5,其玻璃纤维包覆剂包含氨基基团。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ppo-g-mah的马来酸酐接枝率为1.0%~1.4%;和/或,所述功能化poss的端基包含氨基基团;和/或,所述耐高温抗氧剂为n,n'-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1,3-苯二甲酰胺。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硼硅氧烷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100g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18g~22g硼酸和20ml~30m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忠强,刘显勇,刘羽玲,林绍泽,杨东方,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