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面加热材料电极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面加热材料电极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94890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2 0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导电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加热材料电极制备方法,其包括步骤:根据胶膜的厚度确定导电颗粒平均直径,导电颗粒的平均直径大于胶膜的厚度;将预设重量比的导电颗粒加入到熔融的树脂中,并搅拌至导电颗粒与树脂混合均匀后形成树脂混合物;采用热熔法将冷却后的树脂混合物成型为胶膜;将胶膜与金属箔复合预压成带胶金属箔;将带胶金属箔制成电极后与面加热材料复合预压,根据胶膜树脂温度进行固化后,得到面加热材料电极。该面加热材料电极制备方法的目的是解决超薄超轻面加热材料难以满足电极制备强度要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导电复合材料,具体涉及一种面加热材料电极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面加热材料为具有均匀导电能力的薄层结构,因此该加热材料的电极需制备于织物之上,同时导电性能需比电加热材料高几个数量级,方可起到电流传输的作用。织物材料获得导电性能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利用金属丝进行缝纫、编织:将导电性更好的导电丝材如铜丝等缝纫编织进已有的织物之中,通电时电流施加于导电丝材上,均匀地传导至加热材料各处;二是高导电浆液涂敷:将导电性能更好的浆液涂敷于电极区域,电极区电导率需远高于材料本身,进而实现电极电流传递的功用;三是采用纤维表面金属化的方式:在电极区域织进行纤维表面金属化的处理,将金属以喷、镀的形式黏附于加热织物上,形成稳定的导电结构。

2、常用的导电银浆金属含量高,粘接性能差,高温稳定性不好。纤维表面金属化对纤维有一定的要求,对于金属热喷涂需要加热材料能够耐得住喷涂时的冲击力,而航空航天领域需要超薄超轻材料,面加热材料往往难以满足电极制备的强度要求。

3、因此,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面加热材料电极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面加热材料电极制备方法,解决了超薄超轻面加热材料难以满足电极制备强度要求的技术问题。

3、(2)技术方案

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面加热材料电极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胶膜的厚度确定导电颗粒平均直径,所述导电颗粒的平均直径大于所述胶膜的厚度;

6、将预设重量比的所述导电颗粒加入到熔融的树脂中,并搅拌至所述导电颗粒与所述树脂混合均匀后形成树脂混合物;

7、采用热熔法将冷却后的所述树脂混合物成型为所述胶膜;

8、将所述胶膜与金属箔复合预压成带胶金属箔;

9、将所述带胶金属箔制成电极后与面加热材料复合预压,根据胶膜树脂温度进行固化后,得到面加热材料电极。

10、进一步地,所述导电颗粒为金属颗粒、碳材料颗粒以及金属和碳材料复合颗粒中的任一种。

11、进一步地,所述导电颗粒为金属包覆碳材料颗粒。

12、进一步地,所述树脂为中温固化环氧树脂、高温固化环氧树脂、氰酸酯树脂、双马来酰胺树脂以及聚酰亚胺树脂中的任一种。

13、进一步地,所述树脂的熔融温度为未发生反应且粘度小于1000pa·s。

14、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箔的厚度为0.01~0.1mm。

15、进一步地,所述导电颗粒与所述树脂的重量比为1~15%。

16、进一步地,所述胶膜的面密度为20~100g/m2。

17、进一步地,所述导电颗粒的平均直径d与所述胶膜的厚度l的关系为1.05l≤d≤1.5l。

18、进一步地,所述面加热材料包括蒙烯织物、石墨烯膜、碳纳米管膜以及其他织物的导电薄层。

19、(3)有益效果

20、综上,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含少量导电颗粒的胶膜敷于金属箔表面,再将金属箔与面加热材料复合固化后,得到面加热材料电极。利用胶膜中的导电颗粒实现金属箔与面加热材料的良好接触,从而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并且通过固化的方式降低了电极制备时对面加热材料的强度要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加热材料电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加热材料电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颗粒为金属颗粒、碳材料颗粒以及金属和碳材料复合颗粒中的任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加热材料电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颗粒为金属包覆碳材料颗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加热材料电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为中温固化环氧树脂、高温固化环氧树脂、氰酸酯树脂、双马来酰胺树脂以及聚酰亚胺树脂中的任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加热材料电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的熔融温度为未发生反应且粘度小于1000Pa·s。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加热材料电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箔的厚度为0.01~0.1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加热材料电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颗粒与所述树脂的重量比为1~1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加热材料电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膜的面密度为20~100g/m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加热材料电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颗粒的平均直径d与所述胶膜的厚度l的关系为1.05l≤d≤1.5l。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加热材料电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加热材料包括蒙烯织物、石墨烯膜、碳纳米管膜以及其他织物的导电薄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加热材料电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加热材料电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颗粒为金属颗粒、碳材料颗粒以及金属和碳材料复合颗粒中的任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加热材料电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颗粒为金属包覆碳材料颗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加热材料电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为中温固化环氧树脂、高温固化环氧树脂、氰酸酯树脂、双马来酰胺树脂以及聚酰亚胺树脂中的任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加热材料电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的熔融温度为未发生反应且粘度小于1000pa·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大方李斌太郭罗鲁文廓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