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用于充电桩液冷的石墨烯冷却液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用于充电桩液冷的石墨烯冷却液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94843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2 0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冷却液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充电桩液冷的石墨烯冷却液制备方法。该方法将膨胀石墨、羧甲基纤维素钠分别分散于第一改性剂中,经超声、均质后形成均一溶液,再搅拌一段时间得到改性石墨分散液;其中,膨胀石墨、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改性剂重量份比例为:10:3~5:1~2;将无机纳米粉体与第二改性剂经超声、均质后形成均一溶液,再搅拌一段时间得到无机粉体分散液;无机纳米粉体与第二改性剂的比例为重量份0.7~1.3:1;将分散剂、偶联剂、改性后的石墨烯分散液与无机粉体分散液混合,以获得石墨烯冷却液。本发明专利技术对石墨烯改性,提升石墨烯在水性溶剂或透明树脂中的分散稳定能力,避免石墨烯片层材料之间的团聚,使其分散稳定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却液制备,尤其涉及用于充电桩液冷的石墨烯冷却液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材料,其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成键并紧密堆积成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每个碳原子均含一个未成键电子,在碳原子所形成的平面内自由运动,室温下石墨烯载流子迁移率高达15000cm2/(v·s),使石墨烯具有优良的导电性、高强度(杨氏模量达1tpa)、高热导率(室温下5300w/(m·k))、极高的表面积(2630m2/g),其被认为继硅之后的新一代革命性材料。石墨烯新材料的出现为新一代功能涂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由于石墨烯具有独特的二维层状结构,均匀的分散于涂料中,且石墨烯层内的高导热性,热量可以快速分散于整个片层中。这些特征使得它非常适合用到散热领域中。

2、热传递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其中热传导这一方式主要是将产生的热量快速导出到产品散热器表面,热对流和热辐射主要是将散热器表面的热量散发到环境中去。在很多需要高效散热的领域,由于受到空间、尺寸及环境的制约,无法采用加速对流的方式将热量交换出去。近年来,通过液冷传热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世界能源危机加剧更是促进了它在民用领域的兴起,而强化表面传热技术的关键,就在于界面材料热传导。但很多为石墨烯纳米流体,去将器件内部的热量通过热管转移至外部散热器,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很有限,仅有30%的器件内部热量被转移出来,残余热量储存于纳米流体中,继续在液冷模块里循环,整体热转移效率低下。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现提出一种用于充电桩液冷的石墨烯冷却液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充电桩液冷的石墨烯冷却液制备方法。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用于充电桩液冷的石墨烯冷却液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将膨胀石墨、羧甲基纤维素钠分别分散于第一改性剂中,经超声、均质后形成均一溶液,再搅拌一段时间得到改性石墨分散液;其中,膨胀石墨、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改性剂重量份比例为:10:3~5:1~2;

5、将无机纳米粉体与第二改性剂经超声、均质后形成均一溶液,再搅拌一段时间得到无机粉体分散液;无机纳米粉体与第二改性剂的比例为重量份0.7~1.3:1;

6、将重量份的1~5份分散剂、1~3份偶联剂、3~10份改性后的石墨烯分散液与10~25份无机粉体分散液混合,以获得石墨烯冷却液。

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将膨胀石墨、羧甲基纤维素钠分别分散于第一改性剂中,经超声、均质后形成均一溶液,再搅拌一段时间得到改性石墨分散液,其中,膨胀石墨、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改性剂重量份比例为:10:3~5:1~2,包括:

8、在45~65℃温度下搅拌反应包覆1.5~2.8h。

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膨胀石墨、羧甲基纤维素钠分别分散于第一改性剂中,经超声、均质后形成均一溶液,再搅拌一段时间得到改性石墨分散液;其中,膨胀石墨、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改性剂重量份比例为:10:3~5:1~2,包括:

10、在55~60℃温度下搅拌反应包覆2.0~2.5h;膨胀石墨、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改性剂重量份比例为:10:3.5~4.5:1~2。

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将膨胀石墨、羧甲基纤维素钠分别分散于第一改性剂中,经超声、均质后形成均一溶液,再搅拌一段时间得到改性石墨分散液;其中,膨胀石墨、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改性剂重量份比例为:10:3~5:1~2,包括:

12、在58℃温度下搅拌反应包覆2.3h;膨胀石墨、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改性剂重量份比例为:10:4:1.5。

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第二改性剂为改性淀粉或蒙脱土。

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将无机纳米粉体与第二改性剂经超声、均质后形成均一溶液,再搅拌一段时间得到无机粉体分散液;无机纳米粉体与第二改性剂的比例为重量份0.7~1.3:1,包括:

15、在45~65℃温度下搅拌反应包覆1.5~2.8h。

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将无机纳米粉体与第二改性剂经超声、均质后形成均一溶液,再搅拌一段时间得到无机粉体分散液;无机纳米粉体与第二改性剂的比例为重量份0.7~1.3:1。包括:

17、在55~60℃温度下搅拌反应包覆2.0~2.5h;无机纳米粉体与第二改性剂的比例为重量份0.8~1.2:1。

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将无机纳米粉体与第二改性剂经超声、均质后形成均一溶液,再搅拌一段时间得到无机粉体分散液;无机纳米粉体与第二改性剂的比例为重量份0.7~1.3:1。包括:

19、在58℃温度下搅拌反应包覆2.3h;无机纳米粉体与第二改性剂的比例为重量份1:1。

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分散剂为聚吡咯、环氧类、聚氨酯类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

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将重量份的1~5份分散剂、1~3份偶联剂、3~10份改性后的石墨烯分散液与10~25份无机粉体分散液混合,以获得石墨烯冷却液,包括:

22、将重量份的2~4份分散剂、1.5~2.5份偶联剂、5~8份改性后的石墨烯分散液与15~20份无机粉体分散液混合,以获得石墨烯冷却液。

2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4、本专利技术对石墨烯改性,提升石墨烯在水性溶剂或透明树脂中的分散稳定能力,避免石墨烯片层材料之间的团聚,使其分散稳定均匀。同时对无机导热粉体表面改性,表面修饰,使其稳定分散于水性溶剂中。本专利技术通过少层石墨烯(≤4层)的制备及有效避免石墨烯层的聚集、层叠,复配无机散热粉体,构建高导热、高散热网络,实现热量快速有效的转移至液冷模块外部,提高充电桩易产热器件的散热效率、降低体系的整体温度,尤其适合包装于绝缘物质内部或绝热环境中的器件模块。

25、本专利技术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专利技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充电桩液冷的石墨烯冷却液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将膨胀石墨、羧甲基纤维素钠分别分散于第一改性剂中,经超声、均质后形成均一溶液,再搅拌一段时间得到改性石墨分散液;其中,膨胀石墨、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改性剂重量份比例为:10:3~5: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充电桩液冷的石墨烯冷却液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膨胀石墨、羧甲基纤维素钠分别分散于第一改性剂中,经超声、均质后形成均一溶液,再搅拌一段时间得到改性石墨分散液,其中,膨胀石墨、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改性剂重量份比例为:10:3~5:1~2,包括:

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充电桩液冷的石墨烯冷却液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膨胀石墨、羧甲基纤维素钠分别分散于第一改性剂中,经超声、均质后形成均一溶液,再搅拌一段时间得到改性石墨分散液;其中,膨胀石墨、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改性剂重量份比例为:10:3~5:1~2,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充电桩液冷的石墨烯冷却液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膨胀石墨、羧甲基纤维素钠分别分散于第一改性剂中,经超声、均质后形成均一溶液,再搅拌一段时间得到改性石墨分散液;其中,膨胀石墨、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改性剂重量份比例为:10:3~5:1~2,包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充电桩液冷的石墨烯冷却液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改性剂为改性淀粉或蒙脱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充电桩液冷的石墨烯冷却液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无机纳米粉体与第二改性剂经超声、均质后形成均一溶液,再搅拌一段时间得到无机粉体分散液;无机纳米粉体与第二改性剂的比例为重量份0.7~1.3:1,包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充电桩液冷的石墨烯冷却液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无机纳米粉体与第二改性剂经超声、均质后形成均一溶液,再搅拌一段时间得到无机粉体分散液;无机纳米粉体与第二改性剂的比例为重量份0.7~1.3:1。包括: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充电桩液冷的石墨烯冷却液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无机纳米粉体与第二改性剂经超声、均质后形成均一溶液,再搅拌一段时间得到无机粉体分散液;无机纳米粉体与第二改性剂的比例为重量份0.7~1.3:1。包括: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充电桩液冷的石墨烯冷却液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为聚吡咯、环氧类、聚氨酯类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充电桩液冷的石墨烯冷却液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重量份的1~5份分散剂、1~3份偶联剂、3~10份改性后的石墨烯分散液与10~25份无机粉体分散液混合,以获得石墨烯冷却液,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充电桩液冷的石墨烯冷却液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将膨胀石墨、羧甲基纤维素钠分别分散于第一改性剂中,经超声、均质后形成均一溶液,再搅拌一段时间得到改性石墨分散液;其中,膨胀石墨、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改性剂重量份比例为:10:3~5: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充电桩液冷的石墨烯冷却液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膨胀石墨、羧甲基纤维素钠分别分散于第一改性剂中,经超声、均质后形成均一溶液,再搅拌一段时间得到改性石墨分散液,其中,膨胀石墨、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改性剂重量份比例为:10:3~5:1~2,包括:

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充电桩液冷的石墨烯冷却液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膨胀石墨、羧甲基纤维素钠分别分散于第一改性剂中,经超声、均质后形成均一溶液,再搅拌一段时间得到改性石墨分散液;其中,膨胀石墨、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改性剂重量份比例为:10:3~5:1~2,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充电桩液冷的石墨烯冷却液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膨胀石墨、羧甲基纤维素钠分别分散于第一改性剂中,经超声、均质后形成均一溶液,再搅拌一段时间得到改性石墨分散液;其中,膨胀石墨、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改性剂重量份比例为:10:3~5:1~2,包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充电桩液冷的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昱甫翟庆彬曹春雷朱占峰蔡富仓周杨宋亚滨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旭碳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