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座椅被动安全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座椅被动安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947740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2 0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被动安全系统,包括座椅本体、预警系统和被动安全控制器,座椅本体具备靠背角度调节模组、座框倾角调节模组以及安全带点位调节模组,安全带点位调节模组包括出口调节机构、插扣调节机构和下锚点调节机构,预警系统集成于车辆上,用于主动识别碰撞事故,靠背角度调节模组、座框倾角调节模组、安全带点位调节模组和预警系统均与被动安全控制器反馈连接,被动安全控制器用于接收预警系统的碰撞信息,并通过所接收的信息向靠背角度调节模组、座框倾角调节模组以及安全带点位调节模组发送工作指令,以使靠背、座框、安全带出口、插扣和下锚点能够回位至最佳保护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发生碰撞时,最大化降低碰撞伤害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座椅,具体涉及一种座椅被动安全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汽车市场的扩大,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顾客对汽车产品的品质、精细化以及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座椅是车辆接触和使用最频繁的零部件之一,且汽车座椅作为顾客最先感知的产品,随着汽车市场需求的变化,零重力座椅应运而生。

2、零重力座椅的零重力模式为:座框前端向上抬起,靠背向后倾倒,腿托呈略微倾斜姿态。在零重力模式下,虽然用户能够以十分舒适的姿态躺在座椅上,但是无形中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当乘员坐在非标准位置,如:躺姿状态下,座椅的支撑作用以及安全带的约束作用会下降,一旦汽车发生碰撞,乘员的生命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

3、针对零重力躺姿模式下的安全性问题,申请人目前拟开发的措施是安全带支撑点位自适应调节,即:三点式安全带的出口位置、插扣位置和下锚点位置均被设计成可调节式结构,躺姿状态下,能够根据座框、靠背倾斜角度以及乘员体型参数自动将安全带调整至最佳约束状态。但是,这样的安全措施仍无法从根本上保证车辆碰撞时乘员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座椅被动安全系统,能够在碰撞事故发生前,将座椅回位至正常坐姿状态,提升其碰撞安全性,更好地保障乘员安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座椅被动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4、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具备靠背角度调节模组、座框倾角调节模组以及安全带点位调节模组,所述安全带点位调节模组包括出口调节机构、插扣调节机构和下锚点调节机构;

5、预警系统,其集成于车辆上,用于主动识别碰撞事故;以及

6、被动安全控制器,其与所述靠背角度调节模组、座框倾角调节模组、安全带点位调节模组以及预警系统连接,所述被动安全控制器用于接收预警系统的碰撞信息,并通过所接收的碰撞信息向靠背角度调节模组、座框倾角调节模组以及安全带点位调节模组发送工作指令;所述靠背角度调节模组和座框倾角调节模组接收到工作指令后,靠背和座框能够回位至正常坐姿状态;所述安全带点位调节模组收到工作指令后,安全带出口、插扣和下锚点能够回位至座椅正常坐姿状态下的最佳约束状态。

7、采用上述结构,当预警系统检测到潜在的碰撞危险时,能够将碰撞事故信息提前反馈至被动安全控制器,被动安全控制器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将靠背和座框快速回位至正常坐姿状态,以及将安全带出口、插扣和下锚点快速回位至座椅正常坐姿状态下的最佳约束状态。如此,便可以使座椅和安全带能够更好地保护乘员,最大化地降低碰撞伤害值。

8、作为优选:所述被动安全控制器用于接收到碰撞信息后,靠背和座框在0.2s内回位至正常坐姿状态;安全带出口、插扣和下锚点在0.2s内回位至座椅正常坐姿状态下的最佳约束状态。

9、作为优选:所述靠背角度调节模组、座框倾角调节模组、出口调节机构、插扣调节机构和下锚点调节机构均配置有快速复位装置,用于使对应的靠背、座框、安全带出口、插扣和下锚点能够在短时间回位至座椅正常坐姿状态下的最佳约束状态。

10、作为优选:所述被动安全控制器连接有信息采集模块,所述信息采集模块能够以手动输入方式或者智能识别自动输入方式获取乘员信息,所述出口调节机构、插扣调节机构和下锚点调节机构能够根据乘员信息自适应移动至安全带最佳约束状态。

11、作为优选:所述座椅本体还包括头枕角度调节模组和腿托角度调节模组,头枕角度调节模组和腿托角度调节模组均与所述被动安全控制器连接;

12、所述被动安全控制器通过所接收的碰撞信息向头枕角度调节模组和腿托角度调节模组发送工作指令后,头枕和腿托能够回位至正常坐姿状态。

13、作为优选:所述座椅本体的安全带为三点式安全带,包括安装在靠背肩部一侧的出口部件、以及安装在座框左右两侧的插口部件和下锚点部件;

14、所述出口调节机构具备四向调节功能,用于控制所述出口部件上、下、左、右移动;

15、所述插扣调节机构具备四向调节功能,用于控制所述插口部件前、后、左、右移动;

16、所述下锚点调节机构具备四向调节功能,用于控制所述下锚点部件前、后、左、右移动。

17、作为优选:所述座椅本体包括底座以及位于底座上侧的座框,所述座框后端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座框前端转动连接有上联动部件,底座前端转动连接有下联动部件,所述上联动部件与下联动部件通过销轴互相铰接,所述下联动部件与底座之间设有调角器;所述上联动部件在对应销轴的位置设有座框溃缩机构,车辆发生碰撞后,座框溃缩机构能够迫使座框快速回位至正常坐姿状态。

18、作为优选:所述座框后端转动装配有靠背,靠背上设有靠背溃缩吸能结构;

19、所述座框溃缩机构上安装有第一溃缩保护装置,所述靠背溃缩吸能结构上安装有第二溃缩保护装置,所述第一溃缩保护装置和第二溃缩保护装置均与被动安全控制器连接,所述预警系统将事故碰撞信息反馈给被动安全控制器后,被动安全控制器能够选择第一溃缩保护装置和/或第二溃缩保护装置打开。

20、作为优选:所述座框溃缩机构包括安装在上联动部件一侧的溃缩片,所述溃缩片具有位于下部的转接孔、位于上部的溃缩通道、以及成型在转接孔和溃缩通道之间的弱化部,所述上联动部件具有条形避让孔,所述转接孔和溃缩通道均暴露在条形避让孔内;所述销轴支撑在转接孔内,座椅受到外力冲击时,销轴能够迫使弱化部变形撕开,并进入所述溃缩通道向上移动。

2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溃缩保护装置包括可拆卸安装在条形避让孔内的堵块,以及用于驱动堵块脱离条形避让孔的移动牵引机构,移动牵引机构与所述被动安全控制器连接。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3、1、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座椅被动安全系统,当预警系统检测到潜在的碰撞危险时,将碰撞事故信息提前反馈至被动安全控制器,被动安全控制器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将靠背和座框快速回位至正常坐姿状态,以及将安全带出口、插扣和下锚点快速回位至座椅正常坐姿状态下的最佳约束状态。如此,便可以使座椅和安全带能够更好地保护乘员,最大化地降低碰撞伤害值。

24、2、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座椅被动安全系统,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座框上的座框溃缩机构能够使座框瞬间回到正常坐姿状态,为座椅的安全性提供多重保障,与此同时,溃缩过程本身也会吸收能量,减缓座椅冲击力,从而优化对乘员的伤害值。

25、3、座椅整体系统将碰撞前的被动安全系统与碰撞时的座椅溃缩机构相结合,形成了综合性的保护措施,能够在碰撞发生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乘员受伤,从而实现更高效的安全保护。

26、4、除零重力乘坐姿态以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安全系统同样能够适用于其他任意姿态的座椅模式,如:仅有靠背倾斜、仅有座框前端上抬或仅有腿托展开等模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椅被动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被动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安全控制器用于接收到碰撞信息后,靠背和座框在0.2s内回位至正常坐姿状态;安全带出口、插扣和下锚点在0.2s内回位至座椅正常坐姿状态下的最佳约束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被动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角度调节模组、座框倾角调节模组、出口调节机构、插扣调节机构和下锚点调节机构均配置有快速复位装置,用于使对应的靠背、座框、安全带出口、插扣和下锚点能够在短时间回位至座椅正常坐姿状态下的最佳约束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被动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安全控制器连接有信息采集模块,所述信息采集模块能够以手动输入方式或者智能识别自动输入方式获取乘员信息,所述出口调节机构、插扣调节机构和下锚点调节机构能够根据乘员信息自适应移动至安全带最佳约束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被动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本体还包括头枕角度调节模组和腿托角度调节模组,头枕角度调节模组和腿托角度调节模组均与所述被动安全控制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被动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本体的安全带为三点式安全带,包括安装在靠背肩部一侧的出口部件、以及安装在座框左右两侧的插口部件和下锚点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被动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本体包括底座以及位于底座上侧的座框,所述座框后端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座框前端转动连接有上联动部件,底座前端转动连接有下联动部件,所述上联动部件与下联动部件通过销轴互相铰接,所述下联动部件与底座之间设有调角器;所述上联动部件在对应销轴的位置设有座框溃缩机构,车辆发生碰撞后,座框溃缩机构能够迫使座框快速回位至正常坐姿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被动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框后端转动装配有靠背,靠背上设有靠背溃缩吸能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被动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框溃缩机构包括安装在上联动部件一侧的溃缩片,所述溃缩片具有位于下部的转接孔、位于上部的溃缩通道、以及成型在转接孔和溃缩通道之间的弱化部,所述上联动部件具有条形避让孔,所述转接孔和溃缩通道均暴露在条形避让孔内;所述销轴支撑在转接孔内,座椅受到外力冲击时,销轴能够迫使弱化部变形撕开,并进入所述溃缩通道向上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椅被动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溃缩保护装置包括可拆卸安装在条形避让孔内的堵块,以及用于驱动堵块脱离条形避让孔的移动牵引机构,移动牵引机构与所述被动安全控制器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被动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被动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安全控制器用于接收到碰撞信息后,靠背和座框在0.2s内回位至正常坐姿状态;安全带出口、插扣和下锚点在0.2s内回位至座椅正常坐姿状态下的最佳约束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被动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角度调节模组、座框倾角调节模组、出口调节机构、插扣调节机构和下锚点调节机构均配置有快速复位装置,用于使对应的靠背、座框、安全带出口、插扣和下锚点能够在短时间回位至座椅正常坐姿状态下的最佳约束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被动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安全控制器连接有信息采集模块,所述信息采集模块能够以手动输入方式或者智能识别自动输入方式获取乘员信息,所述出口调节机构、插扣调节机构和下锚点调节机构能够根据乘员信息自适应移动至安全带最佳约束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被动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本体还包括头枕角度调节模组和腿托角度调节模组,头枕角度调节模组和腿托角度调节模组均与所述被动安全控制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被动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本体的安全带为三点式安全带,包括安装在靠背肩部一侧的出口部件、以及安装在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艺贾伟陈志勇姜帆张明林壁俊
申请(专利权)人:安道拓重庆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