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机库,具体提供一种尾座式无人机机库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无人机相关技术飞速发展,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的出台与实施,无人机市场需求得到了大幅提升。市面上主流且得到广泛应用的无人机主要分为三大类:旋翼无人机、固定翼无人机及尾座式无人机。然而,目前市面上的无人机机库大多针对旋翼无人机与常规固定翼无人机,专为尾座式无人机使用的机库寥寥可数。
2、尾座式无人机相比于传统的四旋翼无人机以及固定翼无人机,拥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够在受限区域作业完成垂直起降;其融合了旋翼的垂起及固定翼的速度航程优势,进入平飞模式后,其独特的气动外形设计能够支持长航时飞行,应用场景更为多元。
3、基于尾座式无人机独特的起降方式以及使用需求,机库设计需解决以下关键问题:提供可靠的、便于迎风的起降平台,确保无人机在起降过程中的稳定性;设置有效的防倾倒装置,以应对可能的外部冲击;配备充电模块,为无人机提供持续的能源供应;以及集成通讯控制模块,实现对无人机的有效监控与管理。这些功能的实现,将为尾座式无人机的工作提供全面保障。
4、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20483605u,公告日为2024年2月13日,名称为“无人机机库”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停靠平台能够通过连杆联动于库门向外翻转打开或向内翻转盖合的无人机机库。其通过一个装置驱动平台和库门联动,简化机库结构、提高起降效率,但是该方案不具备为无人机提供无线充电的功能,不能为无人机反复作业提供能源支持与保障。
5、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117529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尾座式无人机机库及其使用方法,能够在实现尾座式无人机的顺利迎风起降,还具备为无人机单架次反复作业提供能源供应以及实现远距离操控等优势。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尾座式无人机机库,包括:停机室和回转装置;回转装置位于停机室的底部,用于改变停机室的角度,使停机室的方向与无人机降落的方向一致;停机室包括:起降平台,起降平台用于支撑无人机的起飞和降落;机库外罩,机库外罩设置于起降平台上;备品存放装置,备品存放装置与起降平台的底面相连;起降平台的底面与备品存放机构的顶板之间形成有第一容纳腔;备品存放装置的底板与回转装置相连;归位装置,归位装置包括两个归位装置,两个归位装置对称设置于起降平台上,用于对位于起降平台上的无人机进行归中;防倾倒装置,防倾倒装置被构造成对位于夹紧感应区内的无人机的脚架进行夹紧,以防止无人机倾倒。
3、进一步的,机库外罩包括机库背板、机库翻盖、两个机库侧板、两个背板舵机和两个翻盖舵机;其中,机库背板与起降平台的一侧长边相连;机库翻盖可转动地连接于起降平台的另一侧长边;两个翻盖舵机间隔设置于起降平台上,两个翻盖舵机的输出端均与机库翻盖相连;两个机库侧板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机库背板的两端;两个背板舵机的固定端设置于机库背板上,每个背板舵机的输出端分别与对应的一个机库侧板相连,用于带动其向外侧旋转。
4、进一步的,备品存放机构包括矩形筒体、底板、顶板以及抽屉组;其中,底板与矩形筒体的底面相连;顶板与矩形筒体的内壁相连,并位于矩形筒体顶面的下方,与底板形成有第二容纳腔;多个抽屉位于第二容纳腔内。
5、进一步的,起降平台上设置有用于供无人机的脚架穿过的导向孔。
6、进一步的,每个归位装置均包括横向移动组件、纵向移动组件和至少两个传感器;其中,横向移动组件包括第一直线滑台和移动框;第一直线滑台与机库外罩相连,移动框设置于第一直线滑台的第一滑块上,移动框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滑块的移动方向相垂直;纵向移动组件设置于移动框上,纵向移动组件包括第二直线滑台、第三直线滑台、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第二直线滑台位于第三直线滑台的上方,第二直线滑台和第三直线滑台的运动方向相反;第一推板设置于第二直线滑台的第二滑块上,并靠近第一直线滑台;第二推板设置于第三直线滑台的第三滑台上,并远离第一直线滑台;两个传感器分别位于横向移动组件和纵向移动组件上。
7、进一步的,防倾倒装置包括固定柱、感应装置、多个抓夹舵机以及与多个抓夹舵机对应的多个抓夹;固定柱具有沿轴线贯穿的通孔,在固定柱的外周面上均布开设有多个弧形槽;感应装置设置于通孔的内壁;每个抓夹舵机位于对应的弧形槽内,每个抓夹均与一个抓夹舵机相连;当无人机的脚架位于感应装置的夹紧感应区内,每个抓夹舵机均带动抓夹向内转动并扣紧脚架。
8、进一步的,回转装置包括底座、转盘和信号接收装置;转盘和信号接收装置均设置于底座上;转盘与备品存放机构的底板相连;信号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无人机的航向信息;转盘根据航向信息带动机库转动。
9、进一步的,尾座式无人机机库还包括充电模块;充电模块位于第一容纳腔内,包括充电集成装置、充电线缆和第一充电电极;第一充电电极设置于通孔的内壁上,位于感应装置的下方,与位于脚架靠近底部外周面上的第二充电电极相对。
10、进一步的,尾座式无人机机库还包括通讯控制模块;通讯控制模块位于第一容纳腔内,包括通讯集成装置、第一通信线缆以及第一接头;第一结构通过第一通信线缆与通讯集成装置相连;接头位于通孔的底部,与脚架底部的第二结构对插。
11、一种尾座式无人机机库的使用方法,基于上述的尾座式无人机机库实现,包括如下内容:
12、s1:当无人机准备靠近机库降落时,回转装置接收到的无人机航向位置信号,回转装置带动停机室旋转,使停机室方向与无人机降落方向一致。
13、s2:机库外罩打开,无人机降落至起降平台上。
14、s3:归位装置识别到无人机的位置,并推动无人机滑行至归中位置。
15、s4:无人机的脚架落入防倾倒装置的夹紧感应区内,防倾倒装置对脚架进行夹紧;此时,机库的充电模块的第一充电电极与脚架的第二充电电极对接,开始充电;同时,机库内的通讯控制模块的第一接头与脚架的第二接头对接后,进行数据传输。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能够取得如下有益效果:
17、本专利技术的归位装置与防倾倒装置构成了机库在遭受外在冲击时的双重防倾倒保障,相较于不具备防倾倒装置的机库,本专利技术在使用场景上更加多样化。当机库外罩处于闭合状态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尘防水的作用,从而延长机库及内部无人机的使用寿命。此外,机库的通讯控制模块能够在无需操作人员接近或接触无人机的情况下,实现无人机信息的远程传输以及对无人机操作命令的直接下发,这不仅简化了无人机的作业流程,还极大地提升了无人机操纵的便捷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尾座式无人机机库,其特征在于,包括:停机室和回转装置;所述回转装置位于所述停机室的底部,用于改变所述停机室的角度,使所述停机室的方向与无人机降落的方向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座式无人机机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库外罩包括机库背板、机库翻盖、两个机库侧板、两个背板舵机和两个翻盖舵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座式无人机机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备品存放机构包括矩形筒体、底板、顶板以及抽屉组;其中,所述底板与所述矩形筒体的底面相连;所述顶板与所述矩形筒体的内壁相连,并位于矩形筒体顶面的下方,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多个所述抽屉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座式无人机机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降平台上设置有供所述无人机的脚架穿过的导向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座式无人机机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归位装置均包括横向移动组件、纵向移动组件和至少两个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座式无人机机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倾倒装置包括固定柱、感应装置、多个抓夹舵机以及与所述多个抓夹舵机对应的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座式无人机机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装置包括底座、转盘和信号接收装置;所述转盘和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均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转盘与所述备品存放机构的底板相连;所述信号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所述无人机的航向信息;所述转盘根据航向信息带动所述机库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尾座式无人机机库,其特征在于,尾座式无人机机库还包括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包括充电集成装置、充电线缆和第一充电电极;所述第一充电电极设置于所述通孔的内壁上,位于所述感应装置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尾座式无人机机库,其特征在于,尾座式无人机机库还包括通讯控制模块;所述通讯控制模块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包括通讯集成装置、第一通信线缆以及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通过所述第一通信线缆与所述通讯集成装置相连;所述接头位于所述通孔的底部。
10.一种尾座式无人机机库的使用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尾座式无人机机库实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座式无人机机库,其特征在于,包括:停机室和回转装置;所述回转装置位于所述停机室的底部,用于改变所述停机室的角度,使所述停机室的方向与无人机降落的方向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座式无人机机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库外罩包括机库背板、机库翻盖、两个机库侧板、两个背板舵机和两个翻盖舵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座式无人机机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备品存放机构包括矩形筒体、底板、顶板以及抽屉组;其中,所述底板与所述矩形筒体的底面相连;所述顶板与所述矩形筒体的内壁相连,并位于矩形筒体顶面的下方,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多个所述抽屉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座式无人机机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降平台上设置有供所述无人机的脚架穿过的导向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座式无人机机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归位装置均包括横向移动组件、纵向移动组件和至少两个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座式无人机机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倾倒装置包括固定柱、感应装置、多个抓夹舵机以及与所述多个抓夹舵机对应的多个抓夹;所述固定柱具有沿轴线贯穿的通孔,在所述固定柱的外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宇彤,白越,乔正,田九彰,裴信彪,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长光博翔无人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