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活性微生物泥的岩石裂隙修复装置及修复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活性微生物泥的岩石裂隙修复装置及修复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944204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2 0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活性微生物泥的岩石裂隙修复装置及修复方法,属于岩石裂隙修复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基于MICP技术对岩石裂隙修复加固周期长以及加固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其包括:壳体;制备组件,所述制备组件包括混合腔、驱动腔、搅拌桨以及驱动电机一;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搅拌桨连接,所述搅拌桨设置于所述混合腔内;注浆组件,所述注浆组件包括给液腔、注浆出口、螺旋叶片以及驱动电机二;所述螺旋叶片设置于所述给液腔内,并与所述驱动电机二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给液腔与所述混合腔通过供液流道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更好的用于多种情况下的岩石裂隙修复工作,加固效果好,加固工期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岩石裂隙修复,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活性微生物泥的岩石裂隙修复装置及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传统水泥基材料的生产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已成为当前的焦点。因此,寻找新型环保的加固材料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而以碳酸钙为胶结物质的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 i cp)技术,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

2、基于m i cp技术对岩石裂隙修复的方法有很多,但多数方法均存在明显的缺点。如将细菌溶液与反应液多次注入裂隙中进行静止加固的方法,该方法通常加固工期较长;将细菌溶液与反应液持续注入岩石裂隙进行加固的方式能够大大减少mi cp的加固工期,但该方法在裂隙开度较大时的加固效果较差,且在重力或其他环境因素影响下会导致裂隙中的碳酸钙沉积不均匀。

3、使用上述方法所修复的岩石裂隙效果欠佳,寻求兼顾环保、加固工期短、适用性强且修复效果良好的微生物修复方法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目标。

4、因此,亟需一种基于活性微生物泥的岩石裂隙修复装置以及相应的修复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活性微生物泥的岩石裂隙修复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基于mi cp技术对岩石裂隙修复加固周期长以及加固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活性微生物泥的岩石裂隙修复装置,包括:

4、壳体;

5、制备组件,所述制备组件包括混合腔、驱动腔、搅拌桨以及驱动电机一;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搅拌桨连接,所述搅拌桨设置于所述混合腔内;

6、注浆组件,所述注浆组件包括给液腔、注浆出口、螺旋叶片以及驱动电机二;所述螺旋叶片设置于所述给液腔内,并与所述驱动电机二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给液腔与所述混合腔通过供液流道连通。

7、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设置有废液收集组件;

8、所述废液收集组件包括废液收集腔、排液管、排液滚轮以及驱动电机三;

9、所述排液管的一端与所述混合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废液收集腔连通;所述排液滚轮与所述驱动电机三的输出轴连接,并蠕动挤压所述排液管。

10、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供液管道上端设置有抽拉挡板,所述抽拉挡板用于控制所述供液管道的流通;

11、所述抽拉挡板一侧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用于控制所述抽拉挡板。

12、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废液收集腔连通有排出管道,所述排出管道上设置有阀体。

13、可选的或优选的,还包括胶结溶液放置组件,所述胶结溶液放置组件包括放置腔、胶结溶液进液口以及胶结溶液出液管道;

14、所述胶结溶液出液管道上设置有阀体。

15、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壳体上端面设置有盖体,所述盖体用于封闭所述混合腔;

16、所述壳体侧壁还设置有握把。

17、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注浆出口处设置有流量控制结构;

18、所述流量控制结构包括上挡片、下挡片以及固定件,所述上挡片和下挡片之间形成有输出通道;

19、所述下挡片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上挡片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

20、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螺纹槽,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螺纹槽连接并用于固定所述上挡片。

21、一种基于活性微生物泥的岩石裂隙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2、s1、将氯化钙溶液和尿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由胶结溶液进液口倒入至放置腔中备用;

23、s2、关闭抽拉挡板,将排液管的一端置于混合腔外,将细菌溶液、尿素和氯化钙倒入至混合腔中,加装盖体;

24、s3、打开驱动电机一,启动搅拌桨对混合腔内混合物进行搅拌,搅拌12小时后,关闭驱动电机一;

25、s4、待混合物静止5小时后,打开盖体,将排液管的一端置于混合物的上层清液处,打开驱动电机三,将上层清液抽至废液收集腔,随后关闭驱动电机三,并得到制备好的活性微生物泥;

26、s5、拉动拉杆,使制备好的活性微生物泥流入给液腔中,调节上挡片和下挡片,使输出通道开度与岩石裂隙开度相适配;

27、s6、将注浆出口对准岩石裂隙,打开驱动电机二,将活性微生物泥挤入岩石裂隙,随后关闭驱动电机二;

28、s7、打开胶结溶液出液管道,将胶结溶液倒至岩石裂隙表面;

29、s8、静置48小时后,修复完成。

30、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31、(1)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活性微生物泥修复岩石裂隙具有一次性填充修复成型的特点,与其他mi cp修复方法相比,显著缩短了修复时间并简化了修复步骤;此外,修复后的岩石裂隙碳酸钙填充更加均匀,填充度更高,且裂隙的抗剪强度显著提升;

32、(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适用于活性微生物泥修复岩石裂隙的装置,具有操作简便的特点。该装置将活性微生物泥的制备、裂隙注浆和胶结液储存等功能模块进行了集成,实现了裂隙修复的“一站式”操作,显著提高了修复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繁琐步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活性微生物泥的岩石裂隙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活性微生物泥的岩石裂隙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包括外壳体(110)和内壳体(120);所述外壳体(110)和内壳体(120)之间设置有废液收集组件(3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活性微生物泥的岩石裂隙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管道(550)上端设置有抽拉挡板(551),所述抽拉挡板(551)用于控制所述供液管道(550)的流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活性微生物泥的岩石裂隙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收集腔(310)连通有排出管道(350),所述排出管道(350)上设置有阀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活性微生物泥的岩石裂隙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胶结溶液放置组件(400),所述胶结溶液放置组件(400)包括放置腔(410)、胶结溶液进液口(420)以及胶结溶液出液管道(4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活性微生物泥的岩石裂隙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上端面设置有盖体(130),所述盖体(130)用于封闭所述混合腔(210);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活性微生物泥的岩石裂隙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出口(520)处设置有流量控制结构;

8.一种基于活性微生物泥的岩石裂隙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活性微生物泥的岩石裂隙修复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活性微生物泥的岩石裂隙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活性微生物泥的岩石裂隙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包括外壳体(110)和内壳体(120);所述外壳体(110)和内壳体(120)之间设置有废液收集组件(3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活性微生物泥的岩石裂隙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管道(550)上端设置有抽拉挡板(551),所述抽拉挡板(551)用于控制所述供液管道(550)的流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活性微生物泥的岩石裂隙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收集腔(310)连通有排出管道(350),所述排出管道(350)上设置有阀体。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航行肖杨崔昊吴秉阳付贵永刘阿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