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本安型给油器电控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94334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2 01:18
本技术公开了矿用本安型给油器电控箱,涉及电控箱装置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电控箱主体,侧板,箱门;调节机构,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延伸至电控箱主体的内部,所述移动板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本技术通过设置调节机构;通过两个螺纹杆转动可带动两个移动板互相远离移动,移动板移动可带动侧板移动,侧板移动可增加电控箱主体内部的空间,相比于传统通过螺栓连接侧板与电控箱主体,提高了侧板的可调节性,进而可对电控箱主体内部的空间进行调节,空间增大的电控箱主体内部有利于连接线路的有序排布,同时空间增加可提高内部空气的流动性,进而提高电控箱主体内部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控箱装置,具体为矿用本安型给油器电控箱


技术介绍

1、矿用本安型是指专为煤矿井下等潜在爆炸性环境设计的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这类设备将内部和暴露于潜在爆炸性环境的连接导线可能产生的电火花或热效应能量限制在不能产生点燃的水平,从而确保在极端条件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矿用本安型设备包括手机、数字压力计、后备电源及给油器等,它们在矿井中被广泛使用,以确保矿工的安全和提高矿业生产的连续性,矿井中所使用的给油器用于供油操作,目前的给油器通过电控箱对其进行控制,进而进行自动供油。

2、目前给油器的电控箱在使用时,电控箱的两端侧板通过螺栓与电控箱相连接,通过侧板对电控箱的两端封堵,同时电控箱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口,通过散热口对电控箱内部散热,由于侧板与电控箱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这导致电控箱内部的空间固定,由于电控箱内部的电子元器件众多,电子元器件的连接通过连接导线进行,从而保证电子元器件工作正常,由于电控箱内部空间大小固定,电子元器件的连接导线由此出现错乱和堆积的情况,电子元器件工作时产生热量,因此由于堆积和错乱的连接线产生的热量无法排出,进而导致电子元器件损坏,为此提供了矿用本安型给油器电控箱。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矿用本安型给油器电控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电控箱主体与侧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导致电控箱内部空间大小固定,进而导致电控箱内部连接导线错乱与堆积,从而不利于电控箱内部散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矿用本安型给油器电控箱,包括电控箱主体,所述电控箱主体的两端设置有侧板,所述电控箱主体的一侧设置有箱门;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电控箱主体的顶端,且所述调节机构延伸至电控箱主体的内部,所述调节机构用于水平调整侧板的位置,进而便于增加电控箱主体的内部空间,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通过螺栓固定于侧板一端的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延伸至电控箱主体的内部,所述移动板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

3、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焊接与螺纹杆一端的蜗轮,所述蜗轮的另一端同样焊接有螺纹杆,两个螺纹杆呈对称分布于蜗轮的两端,且两个所述螺纹杆的外壁开设有方向相反的螺纹槽。

4、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外壁通过轴承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底端通过螺栓与电控箱主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5、优选的,所述蜗轮的一侧啮合有蜗杆,所述蜗杆的底端通过轴承与电控箱主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蜗杆的内部套接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贯穿至电控箱主体的上方。

6、优选的,所述移动柱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移动盘,所述蜗杆的内壁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与移动盘的转动轨迹相匹配,所述侧板的内壁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位于转动槽的上方。

7、优选的,所述移动盘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凸块,所述凸块位于转动槽的内部,且所述卡槽与凸块相匹配。

8、优选的,所述移动板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有滚轮,所述滚轮的底端套接有滑轨,所述滑轨的底端通过螺栓与电控箱主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电控箱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散热口均匀分布。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1、通过设置调节机构;通过两个螺纹杆转动可带动两个移动板互相远离移动,移动板移动可带动侧板移动,侧板移动可增加电控箱主体内部的空间,相比于传统通过螺栓连接侧板与电控箱主体,提高了侧板的可调节性,进而可对电控箱主体内部的空间进行调节,空间增大的电控箱主体内部有利于连接线路的有序排布,同时空间增加可提高内部空气的流动性,进而提高电控箱主体内部的散热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矿用本安型给油器电控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本安型给油器电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4)还包括焊接与螺纹杆(404)一端的蜗轮(403),所述蜗轮(403)的另一端同样焊接有螺纹杆(404),两个螺纹杆(404)呈对称分布于蜗轮(403)的两端,且两个所述螺纹杆(404)的外壁开设有方向相反的螺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用本安型给油器电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404)的外壁通过轴承连接有支撑座(4041),所述支撑座(4041)的底端通过螺栓与电控箱主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用本安型给油器电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403)的一侧啮合有蜗杆(402),所述蜗杆(402)的底端通过轴承与电控箱主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蜗杆(402)的内部套接有移动柱(401),所述移动柱(401)贯穿至电控箱主体(1)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矿用本安型给油器电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柱(401)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移动盘(4011),所述蜗杆(402)的内壁开设有转动槽(4022),所述转动槽(4022)与移动盘(4011)的转动轨迹相匹配,所述侧板(2)的内壁开设有卡槽(4021),所述卡槽(4021)位于转动槽(4022)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矿用本安型给油器电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盘(4011)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凸块(4012),所述凸块(4012)位于转动槽(4022)的内部,且所述卡槽(4021)与凸块(4012)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本安型给油器电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405)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有滚轮(4051),所述滚轮(4051)的底端套接有滑轨(4052),所述滑轨(4052)的底端通过螺栓与电控箱主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本安型给油器电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箱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散热口均匀分布。

...

【技术特征摘要】

1.矿用本安型给油器电控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本安型给油器电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4)还包括焊接与螺纹杆(404)一端的蜗轮(403),所述蜗轮(403)的另一端同样焊接有螺纹杆(404),两个螺纹杆(404)呈对称分布于蜗轮(403)的两端,且两个所述螺纹杆(404)的外壁开设有方向相反的螺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用本安型给油器电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404)的外壁通过轴承连接有支撑座(4041),所述支撑座(4041)的底端通过螺栓与电控箱主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用本安型给油器电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403)的一侧啮合有蜗杆(402),所述蜗杆(402)的底端通过轴承与电控箱主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蜗杆(402)的内部套接有移动柱(401),所述移动柱(401)贯穿至电控箱主体(1)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矿用本安型给油器电控箱,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来田于在川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