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提升机,具体为一种便于取料的提升机。
技术介绍
1、提升机作为物料搬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不断的技术进步和完善。从17世纪中叶的斗式提升机开始,到19世纪中叶出现各种不同构造的提升机,再到后来出现的带式提升机、螺旋式输送机、钢带式输送机等,提升机逐渐成为了物料搬运系统机械化和自动化不可缺少的部分。
2、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提升机虽然在垂直方向上的物料输送效率较高,但在取料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取料效率较低等情况,并且在取料后输送时可能会出现物料泄露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取料的提升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取料效率较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取料的提升机,包括基座,所述基座靠近背面中心处的顶部通过螺栓与驱动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驱动件顶端的外壁与升降件中心处的内壁转动连接。
2、所述升降件的内壁与箱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基座中心处的顶部与取料件的底部滑动连接。
3、优选的,所述基座由四个支脚、四个支撑柱、底座、防护板和上料台组成,且四个支脚的顶部分别与四个支撑柱的底端固定连接,四个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分别与底座和上料台的底部固定连接,且四个支撑柱呈环状等距离分布,所述底座的外侧壁通过螺栓与防护板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且防护板正面的外侧壁通过螺栓与上料台背面的外侧壁固定连接。
4、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保护块、电机和螺纹杆,且保护块的内壁与电机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
5、优选的,所述升降件由两个导向柱、限位板、升降板、载货箱和导向块组成,且两个导向柱的顶部分别与限位板两侧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导向柱远离两端的外壁分别与升降板靠近两侧背面的内壁滑动连接,且升降板中心处的顶部通过螺栓与载货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载货箱正面底部的外侧壁与导向块背面的外侧壁固定连接,且两个导向柱的底部分别与底座靠近背面两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靠近背面中心处的内壁与螺纹杆远离两端的外壁螺纹连接,且限位板中心处的内壁与螺纹杆顶端的外壁转动连接。
6、优选的,所述箱门包括固定块、固定轴、转动块、保护门、弹簧和限位条,且固定块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固定轴、转动块、保护门、弹簧和限位条的数量均为两个,且每两个固定块、一个固定轴、一个转动块、一个保护门、一个弹簧和一个限位条为一组,四个所述固定块分为上下两组,且两组固定块分别设置在固定轴的两端,所述固定轴远离两端的外壁与转动块的内壁转动连接,且转动块的一侧与保护门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保护门背面的内壁与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且保护门正面的外侧壁与限位条背面靠近一侧的外侧壁活动抵接,所述位于上组固定块的底部分别与载货箱两侧的内底壁固定连接,且位于下组固定块一侧的外侧壁分别与载货箱两侧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两个弹簧远离保护门的一端分别与载货箱两侧的内壁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取料件包括防护块、气缸、活塞杆、推料板和两个导向板组成,且防护块的内壁与气缸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输出端与活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推料板正面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推料板两侧的外侧壁分别与两个导向板一侧的外侧壁滑动连接,且两个导向板的底部分别与上料台两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推料板的底部与上料台中心处的顶部滑动连接。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9、本技术中,需要将物料提升时,首先将物料放置在上料台上,通过气缸推动活塞杆进行运动,进而带动推料板移动,推料板在气缸的驱动下,沿着导向板的轨道在上料台上进行滑动,导向板为推料板提供了滑动的轨道,确保了推料板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保护门受到物料推动会围固定轴旋转,弹簧此时被压缩,物料进入到载货箱后,气缸推拉动活塞杆收缩,由于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使保护门自动关闭,回到初始位置,完成了物料从上料台上推送到载货箱内的,方便了工作人员使用。
10、本技术中,当电机驱动螺纹杆旋转时,升降板会沿着螺纹杆的轴线上下移动,导向柱作为升降板的升降轨道,确保了升降板在升降过程中始终沿着预定的轨道移动,减少了偏离或晃动的可能性,通过限位条防止了保护门向外打开,防止升降过程中物料掉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取料的提升机,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靠近背面中心处的顶部通过螺栓与驱动件(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驱动件(2)顶端的外壁与升降件(3)中心处的内壁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取料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由四个支脚(101)、四个支撑柱(102)、底座(103)、防护板(104)和上料台(105)组成,且四个支脚(101)的顶部分别与四个支撑柱(102)的底端固定连接,四个所述支撑柱(102)的顶端分别与底座(103)和上料台(105)的底部固定连接,且四个支撑柱(102)呈环状等距离分布,所述底座(103)的外侧壁通过螺栓与防护板(104)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且防护板(104)正面的外侧壁通过螺栓与上料台(105)背面的外侧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取料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2)包括保护块(201)、电机(202)和螺纹杆(203),且保护块(201)的内壁与电机(202)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电机(202)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螺纹杆(203)的底端固定连接,且保护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取料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件(3)由两个导向柱(301)、限位板(302)、升降板(303)、载货箱(304)和导向块(305)组成,且两个导向柱(301)的顶部分别与限位板(302)两侧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导向柱(301)远离两端的外壁分别与升降板(303)靠近两侧背面的内壁滑动连接,且升降板(303)中心处的顶部通过螺栓与载货箱(30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载货箱(304)正面底部的外侧壁与导向块(305)背面的外侧壁固定连接,且两个导向柱(301)的底部分别与底座(103)靠近背面两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303)靠近背面中心处的内壁与螺纹杆(203)远离两端的外壁螺纹连接,且限位板(302)中心处的内壁与螺纹杆(203)顶端的外壁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取料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门(4)包括固定块(401)、固定轴(402)、转动块(403)、保护门(404)、弹簧(405)和限位条(406),且固定块(401)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固定轴(402)、转动块(403)、保护门(404)、弹簧(405)和限位条(406)的数量均为两个,且每两个固定块(401)、一个固定轴(402)、一个转动块(403)、一个保护门(404)、一个弹簧(405)和一个限位条(406)为一组,四个所述固定块(401)分为上下两组,且两组固定块(401)分别设置在固定轴(402)的两端,所述固定轴(402)远离两端的外壁与转动块(403)的内壁转动连接,且转动块(403)的一侧与保护门(404)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保护门(404)背面的内壁与弹簧(405)的一端固定连接,且保护门(404)正面的外侧壁与限位条(406)背面靠近一侧的外侧壁活动抵接,所述位于上组固定块(401)的底部分别与载货箱(304)两侧的内底壁固定连接,且位于下组固定块(401)一侧的外侧壁分别与载货箱(304)两侧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两个弹簧(405)远离保护门(404)的一端分别与载货箱(304)两侧的内壁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取料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件(5)包括防护块(501)、气缸(502)、活塞杆(503)、推料板(504)和两个导向板(505)组成,且防护块(501)的内壁与气缸(502)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气缸(502)的输出端与活塞杆(503)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活塞杆(503)的另一端与推料板(504)正面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推料板(504)两侧的外侧壁分别与两个导向板(505)一侧的外侧壁滑动连接,且两个导向板(505)的底部分别与上料台(105)两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推料板(504)的底部与上料台(105)中心处的顶部滑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取料的提升机,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靠近背面中心处的顶部通过螺栓与驱动件(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驱动件(2)顶端的外壁与升降件(3)中心处的内壁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取料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由四个支脚(101)、四个支撑柱(102)、底座(103)、防护板(104)和上料台(105)组成,且四个支脚(101)的顶部分别与四个支撑柱(102)的底端固定连接,四个所述支撑柱(102)的顶端分别与底座(103)和上料台(105)的底部固定连接,且四个支撑柱(102)呈环状等距离分布,所述底座(103)的外侧壁通过螺栓与防护板(104)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且防护板(104)正面的外侧壁通过螺栓与上料台(105)背面的外侧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取料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2)包括保护块(201)、电机(202)和螺纹杆(203),且保护块(201)的内壁与电机(202)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电机(202)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螺纹杆(203)的底端固定连接,且保护块(201)的底部通过螺栓与底座(103)靠近背面中心处的顶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取料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件(3)由两个导向柱(301)、限位板(302)、升降板(303)、载货箱(304)和导向块(305)组成,且两个导向柱(301)的顶部分别与限位板(302)两侧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导向柱(301)远离两端的外壁分别与升降板(303)靠近两侧背面的内壁滑动连接,且升降板(303)中心处的顶部通过螺栓与载货箱(30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载货箱(304)正面底部的外侧壁与导向块(305)背面的外侧壁固定连接,且两个导向柱(301)的底部分别与底座(103)靠近背面两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303)靠近背面中心处的内壁与螺纹杆(203)远离两端的外壁螺纹连接,且限位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祖恩,陈强,赵文滔,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骅盛源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