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紧凑多姿态电动折叠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94271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2 01:18
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多姿态电动折叠床,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包括一端相互铰接的前床架以及后床架;床板,床板包括分别设置在前床架以及后床架上的前支撑板以及后支撑板,前支撑板包括一端相互铰接的背板以及前座板,前座板固定在前床架的后部,后支撑板包括一端相互铰接的腿板以及后座板,后座板固定在后床架的前部;前支撑杆以及后支撑杆,前支撑杆的一端与前床架固定,另一端与前座板固定,后支撑杆的一端与后床架固定,另一端与后座板固定;前驱动装置以及后驱动装置,用以床板的各种姿态控制;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折叠床结构组装繁琐、不易收纳以及姿态控制有限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智能家居,特别是涉及一种结构紧凑多姿态电动折叠床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家居用品的功能性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众多家居用品中,床的选择尤为关键。为了满足便携性的需求,可折叠的电动床因其创新的折叠设计而广受消费者青睐。这种床在折叠后体积小巧,便于存放,同时显著降低了物流成本,使得网上购买和自行组装成为可能。

2、然而,目前市场上的折叠床设计在追求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往往将床体分割成多个小部件,并通过螺丝等连接件固定。虽然这种设计减少了运输体积,但同时也给用户带来了组装上的困难。由于部件众多,且组装说明可能不够清晰,用户在组装时需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有时需要使用工具。更令人头疼的是,由于连接件众多,结构复杂,导致整体重量较大,这在移动和收纳时给用户带来了不便,严重影响了使用体验。此外,为了减少收纳尺寸和物流重量,这些床通常只能提供有限的姿态控制选项,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3、因此,市场迫切需要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收纳的折叠电动床。这种床不仅应满足用户对便携性的需求,还应在长期使用中保持稳定性能,并通过多种姿态的切换来满足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以适应更广泛的使用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多姿态电动折叠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折叠床结构组装繁琐、不易收纳以及姿态控制有限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多姿态电动折叠床,包括:

3、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一端相互铰接的前床架以及后床架;

4、床板,所述床板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前床架以及后床架上的前支撑板以及后支撑板,所述前支撑板包括一端相互铰接的背板以及前座板,所述前座板固定在所述前床架的后部,所述后支撑板包括一端相互铰接的腿板以及后座板,所述后座板固定在所述后床架的前部;

5、前支撑杆以及后支撑杆,所述前支撑杆的一端与前床架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前座板固定,所述后支撑杆的一端与后床架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后座板固定;

6、前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前驱动件以及与所述驱动件相连的前翻转动作件,所述前翻转动作件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前床架上,与所述前支撑杆相连并与所述背板抵接;

7、后驱动装置,所述后驱动装置包括后驱动件以及与所述后驱动件相连的后翻转动作件,所述后翻转动作件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后床架上,与所述后支撑杆相连并与所述腿板抵接;

8、展开状态下,所述前驱动件以及后驱动件驱动所述前翻转动作件以及后翻转动作件翻转,并同时带动所述背板以及腿板转动,所述背板以及腿板不同翻转角度的组合形成了适应不同使用场景的多种姿态;将所述前床架以及后床架沿其铰接处对折,同时带动所述前支撑板以及后支撑板对折,使得所述结构紧凑多姿态电动折叠床处于收纳状态。

9、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方式,所述前支撑杆以及后支撑杆分别通过卡箍结构与对应的所述前翻转动作件以及后翻转动作件连接,所述卡箍结构包括与前翻转动作件以及后翻转动作件相适配的夹持件以及箍套,所述夹持件套设于所述前翻转动作件以及后翻转动作件上,所述箍套套设于所述夹持件外侧,其中所述箍套两侧还设置有安装耳,所述安装耳上开设有安装孔,利用螺钉穿过所述安装孔,将所述安装耳与对应的前支撑杆或后支撑杆固定,从而方便的将所述前翻转动作件以及后翻转动作件与对应的前支撑杆以及后支撑杆连接。

10、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方式,所述前支撑杆以及后支撑杆上开设有与夹持件相适配的前缺口以及后缺口,所述卡箍结构设置于对应的前缺口以及后缺口内。

11、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方式,所述前翻转动作件包括前旋转杆以及设置于所述前旋转杆端部的前顶杆,转动所述前旋转杆时,所述前顶杆带动所述背板翻转;所述后翻转动作件包括后旋转杆以及设置于所述后旋转杆端部的后顶杆,转动所述后旋转杆时,所述后顶杆带动所述腿板翻转。

12、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方式,所述前顶杆以及后顶杆上设置有滑轮,且在展开状态下,所述滑轮与所述背板以及腿板抵接,当所述前顶杆以及后顶杆分别带动背板以及腿板翻转时,所述前顶杆以及后顶杆通过所述滑轮在对应的背板以及腿板上滑行,可以使得背板以及腿板的翻转更加的顺滑。

13、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方式,所述腿板包括大腿板以及小腿板,其中大腿板的一端与后座板的铰接,另一端与小腿板的一端铰接,所述后顶杆与所述大腿板抵接,并通过后顶杆带动所述大腿板的翻转。

14、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方式,所述支撑架还包括连接梁,所述连接梁的一端与所述后床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小腿板铰接。

15、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方式,所述前床架包括前横梁以及两根前侧杆,所述前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前侧杆的一端相连并围合成框形结构,所述前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前横梁的中部固定;所述后床架包括后横梁以及两根后侧杆,所述后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后侧杆的一端相连并围合成框形结构,所述后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后横梁的中部固定;两根所述前侧杆与对应的所述后侧杆铰接。

16、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方式,所述支撑架还包括两个旋转铰接件,所述旋转铰接件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前侧杆以及后侧杆铰接,所述前侧杆以及后侧杆通过所述旋转铰接件实现相互铰接。

17、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方式,所述结构紧凑多姿态电动折叠床还包括若干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下方,当所述结构紧凑多姿态电动折叠床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支撑腿同样可以收纳在床内。

18、综上,本技术的结构紧凑多姿态电动折叠床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多姿态电动折叠床在使用时,使用时,前床架与后床架沿铰接处巧妙对折,联动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同步折叠,轻松实现床铺从展开状态到收纳状态的转换。在收纳状态下,前驱动装置和后驱动装置巧妙地嵌入床体内部,不仅节省了空间,也简化了物流包装流程;通过反向操作,用户可以轻松将前床架或后床架向上翻折,使两者平齐,从而实现从收纳状态到展开状态的快速切换,这一过程简洁明了,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19、展开状态下,前驱动件和后驱动件分别驱动前旋转动作件和后旋转动作件,使背板和腿板沿铰接点进行翻转。这种翻转机制赋予了支撑板包括水平姿态在内的多种姿态,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多样化的使用场景。例如,在水平姿态下,床铺更适合躺卧休息;而在背板和腿板调整至一定角度时,用户可以舒适地靠卧,同时腿部也能得到恰当的支撑。

20、进一步地,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的设计巧妙地将床板、支撑架以及前后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增强了整体结构的紧密性和稳定性。这种设计不仅确保了驱动件在旋转动作件转动时的平稳性,也使得整个床体的结构更加紧凑和稳固;

21、综上,本技术的结构紧凑多姿态电动折叠床通过对折收纳的床架床板、背部腿部姿态可调的结构,实现了在保持结构简易的同时,节省了收纳空间,并使得结构更加紧凑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构紧凑多姿态电动折叠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紧凑多姿态电动折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杆(5)以及后支撑杆(6)分别通过卡箍结构(7)与对应的所述前翻转动作件(32)以及后翻转动作件(42)连接,所述卡箍结构(7)包括与前翻转动作件(32)以及后翻转动作件(42)相适配的夹持件(71)以及箍套(72),所述夹持件(71)套设于所述前翻转动作件(32)以及后翻转动作件(42)上,所述箍套(72)套设于所述夹持件(71)外侧,其中所述箍套(72)两侧还设置有安装耳(721),所述安装耳(721)上开设有安装孔,利用螺钉穿过所述安装孔,将所述安装耳(721)与对应的前支撑杆(5)或后支撑杆(6)固定,从而方便的将所述前翻转动作件(32)以及后翻转动作件(42)与对应的前支撑杆(5)以及后支撑杆(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紧凑多姿态电动折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杆(5)以及后支撑杆(6)上开设有与夹持件(71)相适配的前缺口以及后缺口,所述卡箍结构(7)设置于对应的前缺口以及后缺口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紧凑多姿态电动折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翻转动作件(32)包括前旋转杆(321)以及设置于所述前旋转杆(321)端部的前顶杆(322),转动所述前旋转杆(321)时,所述前顶杆(322)带动所述背板(211)翻转;所述后翻转动作件(42)包括后旋转杆(421)以及设置于所述后旋转杆(421)端部的后顶杆(422),转动所述后旋转杆(421)时,所述后顶杆(422)带动所述腿板(221)翻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构紧凑多姿态电动折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顶杆(322)以及后顶杆(422)上设置有滑轮(8),且在展开状态下,所述滑轮(8)与所述背板(211)以及腿板(221)抵接,当所述前顶杆(322)以及后顶杆(422)分别带动背板(211)以及腿板(221)翻转时,所述前顶杆(322)以及后顶杆(422)通过所述滑轮(8)在对应的背板(211)以及腿板(221)上滑行,可以使得背板(211)以及腿板(221)的翻转更加的顺滑。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构紧凑多姿态电动折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腿板(221)包括大腿板(221a)以及小腿板(221b),其中大腿板(221a)的一端与后座板(222)的铰接,另一端与小腿板(221b)的一端铰接,所述后顶杆(422)与所述大腿板(221a)抵接,并通过后顶杆(422)带动所述大腿板(221a)的翻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结构紧凑多姿态电动折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还包括连接梁(14),所述连接梁(14)的一端与所述后床架(12)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小腿板(221b)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紧凑多姿态电动折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床架(11)包括前横梁(111)以及两根前侧杆(112),所述前横梁(111)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前侧杆(112)的一端相连并围合成框形结构,所述前支撑杆(5)的一端与所述前横梁(111)的中部固定;所述后床架(12)包括后横梁(121)以及两根后侧杆(122),所述后横梁(121)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后侧杆(122)的一端相连并围合成框形结构,所述后支撑杆(6)的一端与所述后横梁(121)的中部固定;两根所述前侧杆(112)与对应的所述后侧杆(122)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结构紧凑多姿态电动折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还包括两个旋转铰接件(13),所述旋转铰接件(13)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前侧杆(112)以及后侧杆(122)铰接,所述前侧杆(112)以及后侧杆(122)通过所述旋转铰接件(13)实现相互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紧凑多姿态电动折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紧凑多姿态电动折叠床还包括若干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支撑架(1)的下方。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紧凑多姿态电动折叠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紧凑多姿态电动折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杆(5)以及后支撑杆(6)分别通过卡箍结构(7)与对应的所述前翻转动作件(32)以及后翻转动作件(42)连接,所述卡箍结构(7)包括与前翻转动作件(32)以及后翻转动作件(42)相适配的夹持件(71)以及箍套(72),所述夹持件(71)套设于所述前翻转动作件(32)以及后翻转动作件(42)上,所述箍套(72)套设于所述夹持件(71)外侧,其中所述箍套(72)两侧还设置有安装耳(721),所述安装耳(721)上开设有安装孔,利用螺钉穿过所述安装孔,将所述安装耳(721)与对应的前支撑杆(5)或后支撑杆(6)固定,从而方便的将所述前翻转动作件(32)以及后翻转动作件(42)与对应的前支撑杆(5)以及后支撑杆(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紧凑多姿态电动折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杆(5)以及后支撑杆(6)上开设有与夹持件(71)相适配的前缺口以及后缺口,所述卡箍结构(7)设置于对应的前缺口以及后缺口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紧凑多姿态电动折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翻转动作件(32)包括前旋转杆(321)以及设置于所述前旋转杆(321)端部的前顶杆(322),转动所述前旋转杆(321)时,所述前顶杆(322)带动所述背板(211)翻转;所述后翻转动作件(42)包括后旋转杆(421)以及设置于所述后旋转杆(421)端部的后顶杆(422),转动所述后旋转杆(421)时,所述后顶杆(422)带动所述腿板(221)翻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构紧凑多姿态电动折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顶杆(322)以及后顶杆(422)上设置有滑轮(8),且在展开状态下,所述滑轮(8)与所述背板(211)以及腿板(221)抵接,当所述前顶杆(322)以及后顶杆(422)分别带动背板(211)以及腿板(221)翻转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胥吴浩蔡晓利张金凤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里高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