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煤矿巷道监测,具体地说,涉及煤矿巷道表面位移自动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1、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巷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确保矿工生命安全和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煤矿巷道的施工一般涉及基础建设、挖方作业及后续的巷道支护等多个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巷道的表面位移和沉降对巷道的安全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进行大型挖方作业时,周围地层的应力状态会发生显著变化,容易引发地表沉降和巷道变形现象。因此,需要使用监测装置对煤矿巷道的表面位移情况进行自动监测。
2、经检索,授权公告号为cn212250150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煤矿巷道表面位移自动监测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齿,通过固定齿可以将整个装置平稳地固定在煤矿巷道内,固定齿可以牢牢地抓住地面,从而提高监测装置对煤矿巷道表面位移监测的效益,通过驱动转动电机双头丝杆进行转动,两个移动室内的安装座沿着双头丝杆做相背运动,使得安装座通过连接杆连接的监测装置对煤矿巷道的两侧壁进行监测,开启气缸,使得气缸输出端固定安装监测装置对煤矿巷道内顶壁进行监测,沉降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直接固定在煤矿巷道内壁上,实时的监测煤矿巷道是否有沉降断裂现象 的发生,感应器收集到的数据被自动地传送到监控人员处,充分地对煤矿巷道起到监测的作用。
3、该专利技术中通过采用驱动电机、转动电机以及气缸进行设备的驱动调整,使得设备适应不同大小的巷道进行使用,但是这些用电设备无疑会增加设备整体的重量,并且该专利中的设备只能进行收缩,而无法进行折叠,导致在存放设备时占用较大空间,并且不方便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煤矿巷道表面位移自动监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通过采用驱动电机、转动电机以及气缸进行设备的驱动调整,使得设备适应不同大小的巷道进行使用,但是这些用电设备无疑会增加设备整体的重量,并且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只能进行收缩,而无法进行折叠,导致在存放设备时占用较大空间,并且不方便对设备进行携带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了煤矿巷道表面位移自动监测装置,包括左监测盒和右监测盒,所述左监测盒和右监测盒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支撑提手,所述左监测盒与右监测盒相远离的一侧以及支撑提手远离调节块的一端均安装有沉降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调节块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两个移动轮;
3、所述左监测盒和右监测盒相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升降固定机构,所述升降固定机构用于对调节块的高度位置进行固定,所述左监测盒和右监测盒相靠近的一侧还设置有距离调整机构,所述距离调整机构用于调整左监测盒与右监测盒之间的距离,所述调节块的顶部均安装有两个旋转固定机构,所述旋转固定机构用于对支撑提手的位置进行固定。
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固定机构包括通槽、固定螺杆、紧固螺母和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开设在左监测盒和右监测盒的内部,所述调节块在收纳槽的内部滑动,所述通槽开设在左监测盒与右监测盒相靠近的一侧上,所述固定螺杆固定在调节块的底部,所述固定螺杆均贯穿对应的通槽,所述紧固螺母螺纹连接在固定螺杆的外侧。
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固定机构包括凹槽、固定杆、两个螺纹孔、固定板和固定螺钉,所述凹槽开设在调节块的顶部且位于两个移动轮之间,所述支撑提手均贯穿对应的凹槽,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在支撑提手的外侧且位于凹槽的内部,两个所述螺纹孔分别开设在固定杆远离支撑提手一端的顶部与底部,所述固定板安装在调节块的两侧,所述固定螺钉螺纹连接在固定板上,所述固定螺钉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螺纹孔螺纹连接。
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距离调整机构包括第一u型槽、两个双向螺杆、四个第一移动块、四个连接杆、第二u型槽、两个限位杆和四个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一u型槽开设在左监测盒靠近右监测盒的一侧上,两个所述双向螺杆均螺纹连接在第一u型槽的内部,对应两个所述第一移动块分别对称螺纹连接在双向螺杆的外侧,所述第一移动块均与第一u型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均转动连接在第一移动块的外侧,对应两个所述连接杆的中部转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u型槽开设在右监测盒靠近左监测盒的一侧上,两个所述限位杆均固定连接在第二u型槽的内部,对应两个所述第二移动块分别对称滑动连接在限位杆的外侧,所述第二移动块均与第二u型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远离第一移动块的一端均与对应的第二移动块转动连接。
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位于所述左监测盒内部的调节块顶部的一侧安装有蜂鸣器,所述左监测盒的外侧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沉降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蜂鸣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螺杆的直径小于通槽的宽度,所述紧固螺母的外径大于通槽的宽度。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其中一个所述双向螺杆的顶部延伸至左监测盒的顶部且固定连接有调节旋钮。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双向螺杆底部的外侧均安装有皮带轮,两个所述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双向螺杆外侧的螺纹旋向相同。
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对应两个所述连接杆的中部均开设有相互配合的缺口。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14、1、该煤矿巷道表面位移自动监测装置中,通过在左监测盒与右监测盒的内部设置可滑动收缩的调节块,并在调节块的端部设置可转动的支撑提手,能够通过旋转支撑提手,使其进行折叠,并配合调节块端部设置的移动轮对设备进行携带,从而增加设备的使用效果,同时通过在左监测盒与右监测盒之间设置距离调整机构,利用距离调整机构能够对左监测盒与右监测盒进行折叠和展开,进一步地减小设备携带时的体积,从而方便对设备进行携带。
15、2、该煤矿巷道表面位移自动监测装置中,通过在支撑提手上设置沉降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能够通过调整调节块在左监测盒或者右监测盒内部的位置,来调整支撑提手的位置,使得支撑提手上的沉降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能够配合不同高度的巷道进行使用。
16、3、该煤矿巷道表面位移自动监测装置中,通过距离调整机构能够对左监测盒与右监测盒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从而使得安装于左监测盒和右监测盒外侧的沉降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能够配合不同宽度的巷道进行使用,进而保证设备的使用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煤矿巷道表面位移自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监测盒(1)和右监测盒(2),所述左监测盒(1)和右监测盒(2)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调节块(3),所述调节块(3)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支撑提手(4),所述左监测盒(1)与右监测盒(2)相远离的一侧以及支撑提手(4)远离调节块(3)的一端均安装有沉降传感器(5)和压力传感器(6),所述调节块(3)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两个移动轮(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巷道表面位移自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固定机构包括通槽(8)、固定螺杆(9)、紧固螺母(10)和收纳槽(21),所述收纳槽(21)开设在左监测盒(1)和右监测盒(2)的内部,所述调节块(3)在收纳槽(21)的内部滑动,所述通槽(8)开设在左监测盒(1)与右监测盒(2)相靠近的一侧上,所述固定螺杆(9)固定在调节块(3)的底部,所述固定螺杆(9)均贯穿对应的通槽(8),所述紧固螺母(10)螺纹连接在固定螺杆(9)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巷道表面位移自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固定机构包括凹槽(11)、固定杆(12)、两个螺纹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巷道表面位移自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调整机构包括第一U型槽(16)、两个双向螺杆(17)、四个第一移动块(18)、四个连接杆(19)、第二U型槽(20)、两个限位杆(22)和四个第二移动块(23),所述第一U型槽(16)开设在左监测盒(1)靠近右监测盒(2)的一侧上,两个所述双向螺杆(17)均螺纹连接在第一U型槽(16)的内部,对应两个所述第一移动块(18)分别对称螺纹连接在双向螺杆(17)的外侧,所述第一移动块(18)均与第一U型槽(16)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19)均转动连接在第一移动块(18)的外侧,对应两个所述连接杆(19)的中部转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U型槽(20)开设在右监测盒(2)靠近左监测盒(1)的一侧上,两个所述限位杆(22)均固定连接在第二U型槽(20)的内部,对应两个所述第二移动块(23)分别对称滑动连接在限位杆(22)的外侧,所述第二移动块(23)均与第二U型槽(20)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19)远离第一移动块(18)的一端均与对应的第二移动块(23)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巷道表面位移自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左监测盒(1)内部的调节块(3)顶部的一侧安装有蜂鸣器(24),所述左监测盒(1)的外侧安装有控制器(25),所述沉降传感器(5)、压力传感器(6)和蜂鸣器(24)均与控制器(25)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矿巷道表面位移自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杆(9)的直径小于通槽(8)的宽度,所述紧固螺母(10)的外径大于通槽(8)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矿巷道表面位移自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双向螺杆(17)的顶部延伸至左监测盒(1)的顶部且固定连接有调节旋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矿巷道表面位移自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螺杆(17)底部的外侧均安装有皮带轮(26),两个所述皮带轮(26)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矿巷道表面位移自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双向螺杆(17)外侧的螺纹旋向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矿巷道表面位移自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两个所述连接杆(19)的中部均开设有相互配合的缺口。
...【技术特征摘要】
1.煤矿巷道表面位移自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监测盒(1)和右监测盒(2),所述左监测盒(1)和右监测盒(2)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调节块(3),所述调节块(3)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支撑提手(4),所述左监测盒(1)与右监测盒(2)相远离的一侧以及支撑提手(4)远离调节块(3)的一端均安装有沉降传感器(5)和压力传感器(6),所述调节块(3)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两个移动轮(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巷道表面位移自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固定机构包括通槽(8)、固定螺杆(9)、紧固螺母(10)和收纳槽(21),所述收纳槽(21)开设在左监测盒(1)和右监测盒(2)的内部,所述调节块(3)在收纳槽(21)的内部滑动,所述通槽(8)开设在左监测盒(1)与右监测盒(2)相靠近的一侧上,所述固定螺杆(9)固定在调节块(3)的底部,所述固定螺杆(9)均贯穿对应的通槽(8),所述紧固螺母(10)螺纹连接在固定螺杆(9)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巷道表面位移自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固定机构包括凹槽(11)、固定杆(12)、两个螺纹孔(13)、固定板(14)和固定螺钉(15),所述凹槽(11)开设在调节块(3)的顶部且位于两个移动轮(7)之间,所述支撑提手(4)均贯穿对应的凹槽(11),所述固定杆(12)固定连接在支撑提手(4)的外侧且位于凹槽(11)的内部,两个所述螺纹孔(13)分别开设在固定杆(12)远离支撑提手(4)一端的顶部与底部,所述固定板(14)安装在调节块(3)的两侧,所述固定螺钉(15)螺纹连接在固定板(14)上,所述固定螺钉(15)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螺纹孔(13)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巷道表面位移自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调整机构包括第一u型槽(16)、两个双向螺杆(17)、四个第一移动块(18)、四个连接杆(19)、第二u型槽(20)、两个限位杆(22)和四个第二移动块(23),所述第一u型槽(16)开设在左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劲夫,王静舞,王宇,詹杰,舒刚,胡自鸣,刘志宏,
申请(专利权)人:天泽智联科技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