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一般涉及lng储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潜液泵井管结构。
技术介绍
1、混凝土全包容式lng储罐是液化天然气(简称lng)接收站和天然气液化站的核心设备。在lng储罐顶部都设置有潜液泵井管,垂直穿过储罐穹顶至储罐内罐底部,泵井管的功能是在其中安装潜液泵,泵送lng通过泵井管至罐外。
2、lng在储罐中的存储温度达-165℃,全包容式混凝土储罐的主要结构包括混凝土外罐、金属内罐、吊顶板等,将罐内空间分为内罐内部空间、内外罐之间的环形空间、吊顶上部气层空间。内罐内部空间主要贮存lng,温度最低达-165℃;内外罐之间的环形空间填充绝热材料;吊顶上部气层空间作为调节储罐压力的储气空间,其设计最低温度高于-40℃,为常温环境(gb51081-2015低温环境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第2.1.2条定义),实际上运行的储罐吊顶上部气层空间的温度各种正常工况均在0℃以上。
3、目前常规的泵井管道结构设计为:在管道穿越储罐顶部的位置设置直径比穿管更大的套管,在套管与穿管形成的环形空间内填充绝热材料。套管顶部盖板会形成套管与穿管之间的冷桥,穿管内的深冷介质的冷量会通过冷桥传递至套管,再通过套管传递至混凝土,储罐运行期间的调整(如潜液泵切换、进料与出料间歇)会导致穿管内的温度大幅波动,进而造成套管外的混凝土处于冷冻和融化的交替循环状态(冻融循环),长期的冻融循环会破坏混凝土的胶凝状态,致使混凝土破坏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减少混凝土温度
2、第一方面,本技术的潜液泵井管结构,包括穿管、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套在所述穿管上,所述第二套管套在所述第一套管上,所述第一套管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穿管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穿管之间设置有绝热腔,所述绝热腔内填充绝热材料以形成绝热层,所述第二套管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一套管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管与所述第一套管之间设置有热交换腔,所述热交换腔的底部开放设置,所述第二套管穿过储罐顶部混凝土。
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穿管的温度出现波动时,会通过第一盖板与第一套管进行热交换,而第一套管露出储罐顶部混凝土的部分会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第一套管未露出储罐顶部混凝土的部分通过热交换腔与吊顶上部气层空间进行热交换,避免第一套管的温度出现大幅度变化,进而避免第二套管的温度出现大幅度变化,从而减少混凝土温度变化,避免混凝土出现冻融循环的情况。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潜液泵井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穿管、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套在所述穿管上,所述第二套管套在所述第一套管上,所述第一套管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穿管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穿管之间设置有绝热腔,所述绝热腔内填充绝热材料以形成绝热层,所述第二套管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一套管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管与所述第一套管之间设置有热交换腔,所述热交换腔的底部开放设置,所述第二套管穿过储罐顶部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液泵井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底部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环形绝热板,所述穿管穿过所述环形绝热板,所述环形绝热板的形状与所述绝热腔的形状贴合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潜液泵井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内壁间隔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板,螺栓穿过所述环形绝热板与所述固定板螺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潜液泵井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管外壁间隔固定连接有多个托板,多个所述托板分别支撑所述环形绝热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潜液泵井管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液泵井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管套接固定有第一加强圈,所述第一加强圈位于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穿管之间,所述第一加强圈与所述第一盖板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潜液泵井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管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肋板,多个所述第一肋板分别与所述第一盖板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第一肋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加强圈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液泵井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套接固定有第二加强圈,所述第二加强圈位于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一套管之间,所述第二加强圈与所述第二盖板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潜液泵井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圈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肋板,多个所述第二肋板分别与所述第二盖板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液泵井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二盖板之间的垂直间距以及所述绝热层的厚度满足以下关系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潜液泵井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穿管、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套在所述穿管上,所述第二套管套在所述第一套管上,所述第一套管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穿管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穿管之间设置有绝热腔,所述绝热腔内填充绝热材料以形成绝热层,所述第二套管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一套管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管与所述第一套管之间设置有热交换腔,所述热交换腔的底部开放设置,所述第二套管穿过储罐顶部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液泵井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底部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环形绝热板,所述穿管穿过所述环形绝热板,所述环形绝热板的形状与所述绝热腔的形状贴合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潜液泵井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内壁间隔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板,螺栓穿过所述环形绝热板与所述固定板螺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潜液泵井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管外壁间隔固定连接有多个托板,多个所述托板分别支撑所述环形绝热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源,刘伟,陈良喜,路余,陆嘉雯,
申请(专利权)人:协鑫汇东液化天然气如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