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插针,特别是涉及一种插针设备。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在将针插入变压器骨架,或将针插入针管上,或将针插在端子上,或将针插入装针板的过程中,插针质量较低,往往需要将插入的针二次拔出重新插针,这显然延长了插针所需时间。
2、故如何提高插针精度,继而提高插针效率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插针设备,以提高插针精度,减少了因插针不达标导致二次插针的问题,继而提高插针效率。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插针设备,所述插针设备包括插针组件,所述插针组件包括:
4、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沿所述壳体的轴向设置的第一腔体,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的第一入口,第二入口和出口,所述第一入口位于所述腔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入口用于进针,所述第二入口和所述第一入口倾斜设置,并朝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二端设置,所述出口位于所述腔体的第二端,并与插孔同轴设置;
5、推料单元,所述推料单元可从所述第一入口进入所述第一腔体,并朝所述出口方向移动;
6、放料单元;
7、导向通道,所述导向通道位于所述出口和所述插孔之间,所述导向通道的内径大于针的直径,所述导向通道与所述插孔同轴设置;
8、其中,当所述插针组件处于进针状态时,所述出口的直径大于所述针的第二端的直径,并小于定位部的直径,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针远离
9、当所述插针组件处于插针状态时,在第一作用力下,所述针的第二端伸出所述出口,经所述导向通道进入所述插孔,随后,所述放料单元使得所述出口的直径大于所述针的直径,同时,在第二作用力下,所述推料单元自所述第一入口进入所述第一腔体,并朝所述插孔方向推动所述针,直至所述针的第二端进入所述插孔内;
10、所述针的第一端为所述针靠近所述第一入口的一端,所述针的第二端为所述针远离所述第一入口的一端。
11、优选地,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出口的交汇处与所述壳体的轴向倾斜设置,所述交汇处的倾角大于针的休止角;且/或,所述定位部与所述插孔过渡配合;且/或,所述第二入口的延长线与所述壳体的交点位于所述出口的延长线外。
12、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围绕形成所述第一腔体的基板,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基板在所述出口和所述插孔的连线所在的平面内转动连接;
13、当所述插针组件处于所述进针状态时,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端相抵接;当所述插针组件处于所述插针状态,且所述推料单元朝所述插孔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所述推料单元与所述壳体相抵;所述放料单元包括所述推料单元,所述第一壳体以及所述第二壳体;
14、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一壳体靠近所述出口的一端,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二壳体靠近所述出口的一端。
15、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端和第二壳体的第一端分别设有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对所述第一壳体施加第三作用力,所述第二定位件对所述第二壳体施加第四作用力,所述第三作用力和所述第四作用力使得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端相抵。
16、优选地,所述插针组件包括夹持件,所述夹持件的夹持方向与所述壳体的轴向垂直,所述夹持件上具有夹持部,当所述针的第二端自所述出口伸出时,所述夹持件夹持所述针的第二端,所述夹持部形成所述导向通道;或者,所述插针组件包括导向轨道,所述导向轨道内具有所述导向通道。
17、优选地,所述插针设备还包括协作组件,所述协作组件用于带动所述插针组件或待插针工件移动,以使得所述导向通道逐个对准待插针工件上的所述插孔。
18、优选地,所述插针设备还包括分料组件,所述分料组件包括分料件,振动件以及若干条出料通道,所述分料件通过所述出料通道与所述第二入口相连通,所述分料件具有用于加针的第三入口,所述分料件具有容纳所述针的第二腔体,所述出料通道的尺寸与所述针在设定方向上的尺寸相符;
19、当所述分料组件处于分料状态时,所述振动件对所述分料件施加第五作用力,所述第五作用力用于分散针。
20、优选地,所述出料通道包括与所述分料件的顶部相连通的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入口相连通的第二通道,以及设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之间的移料件,所述移料件用于将针从所述第一通道内的针转移至所述第二通道内,所述移料件上具有仅能承载一根针的移料部;
21、或者,所述出料通道靠近所述分料件的一端高于所述出料通道靠近所述第二入口的一端。
22、优选地,所述插针设备还包括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待插针工件多个方向的若干个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与待插针工件相接触;
23、所述插针设备还包括框架组件,所述框架组件具有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包括相连通的工作区和上料区,所述工作区内设有所述插针组件和所述分料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可在所述工作区和所述上料区之间移动。
24、优选地,所述放料单元包括设于出口处的放料环,所述放料环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放料环上设有直径小于针的第二端的直径的第一放料孔,以及设有直径不小于针的第二端的直径的第二放料孔,所述出口的直径大于针的第一端的直径;当所述插针组件处于所述进针状态时,所述第一放料孔和所述出口相连通,当所述插针组件处于所述插针状态时,所述第二放料孔和所述出口相连通。
25、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26、本专利技术中的插针设备包括插针组件,插针组件包括壳体,壳体内具有沿壳体轴向设置的第一腔体,壳体上设有与第一腔体相连通的第一入口,第二入口和出口,第一入口位于第一腔体的第一端,第二入口和第一入口倾斜设置,第二入口朝第一腔体的第二端设置,出口位于第一腔体的第二端,并与插孔同轴设置,出口和插孔之间设有导向通道,导向通道和出口,插针均同轴设置;针的第一端为针靠近第一入口的一端,针的第二端为针远离第一入口的一端;
27、其中,当插针组件处于进针状态时,出口的直径大于针的第二端的直径,并小于定位部的直径,定位部位于针远离针的第二端的区域,定位部的直径为针的最大直径,这使得针在调整好姿态前即在针对准插孔前,针不会完全从壳体伸出即不会进行插针作业,这减少了因针未对准插孔,针没有插入插孔内的问题;
28、当插针组件处于插针状态时,第一作用力使得针的第二端伸出出口,经导向通道进入插孔,随后,放料单元使得出口的直径大于针的第二端的直径,同时,在第二作用力下,推料单元自第一入口进入腔体,并朝出口方向移动推动针,直至针插入插孔内,因导向通道和插孔同轴设置,这使得针朝插孔方向移动时能准确进入插孔内,从而减少了因针不能准确插入插孔内,导致需拔针进行二次插针的问题,继而提高了插针的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设备包括插针组件,所述插针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出口的交汇处与所述壳体的轴向倾斜设置,所述交汇处的倾角大于针的休止角;且/或,所述定位部与所述插孔过渡配合;且/或,所述第二入口的延长线与所述壳体的交点位于所述出口的延长线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围绕形成所述第一腔体的基板,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基板在所述出口和所述插孔的连线所在的平面内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端和第二壳体的第一端分别设有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对所述第一壳体施加第三作用力,所述第二定位件对所述第二壳体施加第四作用力,所述第三作用力和所述第四作用力使得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端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组件包括夹持件,所述夹持件的夹持方向与所述壳体的轴向垂直,所述夹持件上具有夹持部,当所述针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设备还包括协作组件,所述协作组件用于带动所述插针组件或待插针工件移动,以使得所述导向通道逐个对准待插针工件上的所述插孔。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插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设备还包括分料组件,所述分料组件包括分料件,振动件以及若干条出料通道,所述分料件通过所述出料通道与所述第二入口相连通,所述分料件具有用于加针的第三入口,所述分料件具有容纳所述针的第二腔体,所述出料通道的尺寸与所述针在设定方向上的尺寸相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通道包括与所述分料件的顶部相连通的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入口相连通的第二通道,以及设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之间的移料件,所述移料件用于将针从所述第一通道内的针转移至所述第二通道内,所述移料件上具有仅能承载一根针的移料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设备还包括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待插针工件多个方向的若干个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与待插针工件相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料单元包括设于出口处的放料环,所述放料环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放料环上设有直径小于针的第二端的直径的第一放料孔,以及设有直径不小于针的第二端的直径的第二放料孔,所述出口的直径大于针的第一端的直径;当所述插针组件处于所述进针状态时,所述第一放料孔和所述出口相连通,当所述插针组件处于所述插针状态时,所述第二放料孔和所述出口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设备包括插针组件,所述插针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出口的交汇处与所述壳体的轴向倾斜设置,所述交汇处的倾角大于针的休止角;且/或,所述定位部与所述插孔过渡配合;且/或,所述第二入口的延长线与所述壳体的交点位于所述出口的延长线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围绕形成所述第一腔体的基板,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基板在所述出口和所述插孔的连线所在的平面内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端和第二壳体的第一端分别设有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对所述第一壳体施加第三作用力,所述第二定位件对所述第二壳体施加第四作用力,所述第三作用力和所述第四作用力使得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端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组件包括夹持件,所述夹持件的夹持方向与所述壳体的轴向垂直,所述夹持件上具有夹持部,当所述针的第二端自所述出口伸出时,所述夹持件夹持所述针的第二端,所述夹持部形成所述导向通道;或者,所述插针组件包括导向轨道,所述导向轨道内具有所述导向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设备还包括协作组件,所述协作组件用于带动所述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春龙,赵伟程,迟佰龙,孙兴,王建博,李文涛,王加,
申请(专利权)人:三迪常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