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阻尼器,尤其涉及一种具备抗拉功能的装配式金属阻尼器。
技术介绍
1、在桥梁项目中,金属阻尼器作为耗能构件广泛运用于各种桥梁项目中。现有的金属阻尼器主要由榫型、e型钢、c型钢、三角型;其中榫型金属阻尼器具备各向相同的减震性能,因而能适应桥梁水平方向上的各向减震需求。
2、现有榫型金属阻尼器与固定端一般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在多根榫型金属阻尼器组合使用时,由于焊接存在变形,影响产品的装配性能,且焊接存在应力集中,影响产品的耐久性能。
3、另一方面,由于在地震情况下,桥梁存在竖向位移,常规的金属阻尼器不具备竖向上的抗拉功能,桥梁存在一定落梁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具备抗拉功能的装配式金属阻尼器。一方面,立柱的下端与底板组件之间通过倒t型结构端头和倒t型台阶孔配合,实现使底板组件与立柱固定为一体,可避免因焊接引起的结构变形及焊接应力集中,降低了校形、去应力退火等生产制造成本,保障阻尼器结构受力。另一方面,立柱的上端与滑动组件内的球头连接,立柱的下端与底板组件连接,可满足正常情况下桥梁水平和竖向自由滑动需求以及竖向抗拉功能,且地震情况下桥梁竖向位移超过球头与矩形滑动腔的顶壁之间的间隙大小时,可通过立柱弯曲变形耗散地震能量。
2、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具备抗拉功能的装配式金属阻尼器,包括:
4、上板组件,所述上板组件内具有矩形滑动腔;所述矩形滑动腔的底面中部沿其自身长度方向设有豁口;
6、球头,所述球头的直径与所述圆柱形孔的内径一致;所述球头位于所述圆柱形孔内,且不能从所述缩口脱出;
7、底板组件,所述底板组件位于所述上板组件下方,其具有倒t型台阶孔;所述倒t型台阶孔的数量与所述圆柱形孔的数量一致,其位置与所述矩形滑动腔对应;
8、立柱,所述立柱下端为与所述倒t型台阶孔配合的倒t型结构端头;所述立柱竖向布置于所述矩形滑动腔以及对应的所述倒t型台阶孔之间;所述倒t型结构端头位于所述倒t型台阶孔内;所述立柱的上端穿过所述豁口和所述缩口,并与所述球头可拆卸式连接;
9、其中,正常情况下,所述球头与所述立柱连接后,其下上部分分别与所述矩形滑动腔的顶壁以及所述缩口之间有间隙。
10、进一步地,所述上板组件包括:
11、上板本体,所述上板本体具有矩形通槽;
12、端头限位板,所述端头限位板位于所述矩形通槽槽长方向的两端,并与所述上板本体可拆卸式连接;
13、压板,所述压板沿所述矩形通槽槽长方向布置于所述矩形通槽槽口的两边,覆盖槽口边缘区域,并与所述上板本体可拆卸式连接;
14、其中,所述上板本体、所述端头限位板和所述压板之间合围区域即构成所述矩形滑动腔;所述矩形通槽槽口两边的所述压板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豁口。
15、进一步地,所述端头限位板面向所述矩形通槽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垫。
16、进一步地,所述滑动组件包括:
17、长方体型的滑动块;
18、矩板状的抗拉块,所述抗拉块位于所述滑动块的底面上,并与所述滑动块可拆卸式连接;
19、其中,所述圆柱形孔开设于所述滑动块和所述抗拉块的组合结构上,且所述缩口位于所述抗拉块上。
20、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组件包括:
21、底板本体,所述底板本体上开设有所述倒t型台阶孔;
22、压紧板,所述压紧板位于所述底板本体下表面上,封闭全部所述倒t型台阶孔,并与所述底板本体可拆卸式连接。
23、进一步地,所述立柱的上端为圆柱形部;所述圆柱形部与所述球头径向开设的螺纹孔之间螺纹连接。
24、进一步地,所述立柱的中间主体部呈圆锥形。
2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6、本技术中的具备抗拉功能的装配式金属阻尼器,由上板组件、滑动组件、球头、底板组件和立柱等构成。一方面,立柱的下端与底板组件之间通过倒t型结构端头和倒t型台阶孔配合,实现使底板组件与立柱固定为一体,可避免因焊接引起的结构变形及焊接应力集中,降低了校形、去应力退火等生产制造成本,保障阻尼器结构受力。另一方面,立柱的上端与滑动组件内的球头连接,立柱的下端与底板组件连接,可满足正常情况下桥梁水平和竖向自由滑动需求以及竖向抗拉功能,且地震情况下桥梁竖向位移超过球头与矩形滑动腔的顶壁之间的间隙大小时,可通过立柱弯曲变形耗散地震能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备抗拉功能的装配式金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抗拉功能的装配式金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组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备抗拉功能的装配式金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头限位板面向所述矩形通槽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垫。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具备抗拉功能的装配式金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具备抗拉功能的装配式金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组件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具备抗拉功能的装配式金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上端为圆柱形部;所述圆柱形部与所述球头径向开设的螺纹孔之间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备抗拉功能的装配式金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中间主体部呈圆锥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抗拉功能的装配式金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抗拉功能的装配式金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组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备抗拉功能的装配式金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头限位板面向所述矩形通槽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垫。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具备抗拉功能的装配式金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宏,刘成,王海桥,张强,何世学,康小霜,黄皓旭,雷光红,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双建路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