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循环冷却水处理,尤其涉及一种加药装置,更具体的,为一种钢厂软水循环冷却系统的加药装置。
技术介绍
1、炼铁厂的高炉冷却系统包括高炉冷却壁、风口、炉底、热风阀等各种冷却设备,而这些设备热负荷强度极高,特别是高炉风口小套热流密度高,若采用以生水为补充水的间接冷却方式,在低浓缩倍数运行,即使投加阻垢缓蚀剂仍不能避免这些换热设备结垢,结垢影响了高炉的寿命。因此,为了提高高炉的一代寿命,现在普遍开始采用供给优质冷却水。软水(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的采用避免了设备结垢,同时没有强制排污水量,从环保角度考虑也是优选的方式。但软水循环冷却系统硬度低,腐蚀性较强,需要在水中定期投加缓蚀药剂,解决水质腐蚀问题。目前企业中投加缓蚀药剂都是采用机械隔膜计量泵+加药罐的方式进行加药,通过人工现场取样回实验室的方式进行监测水质。
2、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3、由于需要人工现场取样,再回实验室检测,因此现有技术存在水质检测结果滞后、无法实时在线补加药剂的问题,并且当水质结果偏低时,还需操作人员赶往现场补加药剂,使得水质处理工作更加滞后,进而导致了软水循环冷却系统水质指标不稳定的问题,影响正常的生产进程,因此,如何实现实时的水质监测和远程药剂投加,以保证水质指标稳定,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钢厂软水循环冷却系统的加药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水质监测和药剂投加滞后、并进而导致水质指标不稳定的问题。
>2、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钢厂软水循环冷却系统的加药装置,包括监测管路和加药管路;监测管路的入口端与钢厂软水循环冷却系统的出水管相连通,监测管路的出口端与钢厂软水循环冷却系统的回水管相连通,监测管路中依次设置有第一控制阀、监测槽、以及第二控制阀,监测槽内设置有ph计,ph计与控制器电连接;加药管路的入口端与监测管路连通于监测槽和第二控制阀之间,加药管路的出口端与钢厂软水循环冷却系统的回水管相连通,加药管路中依次设置有第三控制阀、加药缓冲槽、以及第四控制阀;加药缓冲槽顶部还连接有药剂加入管路。
3、进一步的,第一控制阀、及第二控制阀、及第三控制阀、及第四控制阀均为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电磁阀。
4、进一步的,钢厂软水循环冷却系统的加药装置还包括加药罐,加药罐的底部高于缓冲槽的顶端;加药罐通过药剂加入管与缓冲槽相连接。
5、进一步的,药剂加入管路中还设置有第五控制阀,第五控制阀为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电磁阀。
6、进一步的,加药罐上方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端连接有搅拌器,搅拌器向下伸入到加药罐内;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
7、进一步的,加药罐顶部开设有灌装口。
8、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9、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实时在线检测水质、以及远程药剂精准投加,无需像现有技术一样需要操作人员现场取样回实验室检测,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水质检测和药剂投加滞后的问题,使水质运行指标更稳定,不会因排水、补水等条件变化,造成水质指标严重偏离标准,始终能够稳定水质药剂浓度在预定范围内,充分保护了生产设备正常使用。
10、此外,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还具有以下特点:
11、1、由于无需操作人员频繁地赶赴现场取样、加药,因而可以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从而减少人力成本;同时,由于药剂能够根据监测数值实现精确投加,可以避免人工操作时容易出现的浪费,减少了药剂损耗。
12、2、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引入加药缓冲槽,并使加药罐的高度高于加药缓冲槽高度,使得药剂可以在重力作用下经加药缓冲槽进入软水循环冷却系统,无需额外配置加药泵,从而降低了设备成本;并且,由于软水缓蚀剂属于强碱性类,易腐蚀加药泵设备配件,造成维修工作频繁、强度较大,而本申请则由于取消了加药泵,因而无需维修,降低了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厂软水循环冷却系统的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管路(7)和加药管路(5);所述监测管路(7)的入口端与钢厂软水循环冷却系统的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监测管路(7)的出口端与钢厂软水循环冷却系统的回水管相连通,所述监测管路(7)中依次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2)、监测槽(11)、以及第二控制阀(9),所述监测槽(11)内设置有pH计,所述pH计与控制器(17)电连接;所述加药管路(5)的入口端与所述监测管路(7)连通于所述监测槽(11)和所述第二控制阀(9)之间,所述加药管路(5)的出口端与钢厂软水循环冷却系统的回水管相连通,所述加药管路(5)中依次设置有第三控制阀(8)、加药缓冲槽(4)、以及第四控制阀(6);所述加药缓冲槽(4)顶部还连接有药剂加入管路(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厂软水循环冷却系统的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12)、及所述第二控制阀(9)、及所述第三控制阀(8)、及所述第四控制阀(6)均为与所述控制器(17)电连接的电磁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厂软水循环冷却系统的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药罐(1),所述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厂软水循环冷却系统的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剂加入管路(3)中还设置有第五控制阀(2),所述第五控制阀(2)为与所述控制器(17)电连接的电磁阀。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厂软水循环冷却系统的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罐(1)上方设置有电机(15),所述电机(15)的输出轴端连接有搅拌器(16),所述搅拌器(16)向下伸入到所述加药罐(1)内;所述电机(15)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厂软水循环冷却系统的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罐(1)顶部开设有灌装口(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厂软水循环冷却系统的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管路(7)和加药管路(5);所述监测管路(7)的入口端与钢厂软水循环冷却系统的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监测管路(7)的出口端与钢厂软水循环冷却系统的回水管相连通,所述监测管路(7)中依次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2)、监测槽(11)、以及第二控制阀(9),所述监测槽(11)内设置有ph计,所述ph计与控制器(17)电连接;所述加药管路(5)的入口端与所述监测管路(7)连通于所述监测槽(11)和所述第二控制阀(9)之间,所述加药管路(5)的出口端与钢厂软水循环冷却系统的回水管相连通,所述加药管路(5)中依次设置有第三控制阀(8)、加药缓冲槽(4)、以及第四控制阀(6);所述加药缓冲槽(4)顶部还连接有药剂加入管路(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厂软水循环冷却系统的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12)、及所述第二控制阀(9)、及所述第三控制阀(8)、及所述第四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磨冠龙,黄祺松,李婷,卢山,陈晓彬,刘上月,朱曌鑫,陈佩兰,马松杰,叶俊妤,唐琦,刘英楠,钟国强,韦晓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柳钢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