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核电站压力容器假顶盖制造,尤其涉及一种核电站压力容器屏蔽顶盖的筒体制造方法及筒体结构。
技术介绍
1、核电站反应堆换料大修期间,反应堆压力容器开盖后,堆芯中大量放射性物质会向外泄露,堆水池高水位期间,可通过水池中的硼酸水进行隔离和吸收,但当低水位时,需要使用假顶盖对开盖后的反应堆压力容器进行屏蔽,以便能够一定程度的隔离屏蔽放射性物质。假顶盖使用铅板作为屏蔽层。
2、铅板在常温下质地柔软,密度高,拉伸性能好,因此在重力情况下,纯度高的铅板容易产生流动现象,在使用铅板对大型容器外部筒体进行包扎过程中,极易因流动而造成整个圆周上的铅板布置不均匀,部分区域出现偏离错位、褶皱或鼓包情况。
3、目前对于多层铅板包扎的压力容器制造,常见于需要辐射防护或特殊防腐要求的设备中。现有的一般流程主要为:裁定铅板尺寸→单层铅板固定→多层包扎→收尾细节处理。该包铅工艺用于小型容器表面的铅板包覆,铅板总的有效厚度一般≤5mm。不适用于直径超过3m的大型重载容器表面,厚度超过10mm的“内嵌式”铅板的包扎制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核电站压力容器屏蔽顶盖的筒体制造方法及筒体结构。
2、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核电站压力容器屏蔽顶盖的筒体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000:将内筒体分别与上法兰面和下法兰面连接固定;
4、s100:在所述内筒体的同一位置沿径向依次铺设多层铅板,
5、其中,所述内筒体横向放置,所述铅板的第一端部与下法兰面抵接,所述铅板的第二端部与上法兰面之间留有间隙;
6、s200:浇铸铅水填满所述铅板的第二端部与上法兰面之间的间隙,待铅水凝固形成铅水层;
7、s300:在最外层所述铅板的第一端部的外侧面和第二端部的外侧面分别铺设第一隔热层;
8、s400:将内层固定板铺设在最外层所述铅板上并与最外层所述铅板紧密贴合,最外层所述铅板的轴向边缘与所述内层固定板的轴向边缘错位设置,所述内层固定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法兰面和所述下法兰面焊接固定;
9、s500:沿所述内筒体的周向重复步骤s100~s400若干次最终形成多个筒体状的铅板层和筒体状的内层固定筒体;
10、s600:在所述内层固定筒体外侧铺设若干层外层固定筒体。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500,还包括在最外层的所述铅板外侧的特定位置铺设第二隔热层,并沿所述内筒体的周向依次将相邻的所述内层固定板焊接固定;
12、所述特定位置为与所述内层固定板的轴向边缘相对的位置。
13、在一些实施例中,一块所述铅板为所在铅板层总铺设筒体量的1/4,一块所述内层固定板为所在层总铺设筒体量的1/4;
14、步骤s500中,沿所述内筒体的周向重复步骤s100~s400三次。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600中,所述外层固定筒体的数量至少为两层,每层所述外层固定筒体包括与所述内层固定板数量相同的外层固定板(61),所述内层固定板的轴向边缘和至少两层所述外层固定板(61)的轴向边缘从内向外依次错位设置;
16、同一层所述外层固定筒体上相邻的两块所述外层固定板(61)焊接固定。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000中,还包括打磨所述内筒体的表面,使得所述内筒体的外表面的麻点深度小于或等于0.25mm,刮伤深度小于或等于0.2mm。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400中,使用抱箍将所述内层固定板与所述铅板抱紧使得所述内层固定板与最外层所述铅板紧密贴合;
19、焊接固定后,打磨所述内层固定板与所述上法兰面和所述下法兰面之间的焊缝,使得所述焊缝与所述内层固定板表面齐平;
20、确定压实所述铅板后,拆除抱箍。
21、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层所述铅板的轴向边缘错开距离大于或等于50mm;最外层所述铅板的轴向边缘与所述内层固定板的轴向边缘错开距离大于或等于50mm。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热层的长度大于所述铅板的弧长,所述第一隔热层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00mm;
23、所述第二隔热层的长度大于所述铅板的轴向高度,所述第二隔热层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00mm。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铅板层的数量为四层。
25、本专利技术还构造了一种使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筒体制造方法制作的筒体结构,包括内筒体、上法兰面、下法兰面、多个铅板层、内层固定筒体和若干外层固定筒体,所述内筒体分别与所述上法兰面和所述下法兰面连接固定;多个所述铅板层套设于所述内筒体的外周并分别与所述上法兰面和所述下法兰面连接固定;所述内层固定筒体套设于最外层所述铅板层的外周并分别与所述上法兰面和所述下法兰面连接固定;若干所述外层固定筒体套设于所述内层固定筒体上并分别与所述上法兰面和所述下法兰面连接固定;
26、每个所述铅板层包括若干铅板,同一个所述铅板层相邻的所述铅板之间留有缝隙并通过铅水连接固定;相邻层叠的所述铅板之间紧密贴合,并且多层所述铅板的轴向边缘从内向外依次错位设置。
27、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8、本专利技术的核电站压力容器屏蔽顶盖的筒体制造方法,通过依次在同一位置沿径向依次铺设多层铅板和内层固定板,能够有效使地铅板贴合包裹在内筒体外表面。通过浇铸铅水填满第二端部与上法兰面之间间隙,多层铅板的轴向边缘从内向外依次错位设置,铅板的轴向边缘与内层固定板的轴向边缘错位设置,提高内筒体圆周上铅板厚度的均匀性,减少铅板包扎过程中的偏离错位、褶皱、鼓包等情况,降低制造施工难度,提高铅板的包扎精度,可以有效地降低铅板的流动性。
29、本专利技术的使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筒体制造方法制作的筒体结构,内筒体与铅板层、相邻铅板层、铅板层与铅内层固定筒体、内层固定筒体与外层固定筒体以及相邻外层固定筒体之间均能够紧密贴合,多层铅板的轴向边缘错位设置,同层相邻铅板之间缝隙通过铅水浇筑填充,实现对每个铅板层拼接,提高了铅板的均匀型,并有效保障铅板的屏蔽效果,长期使用不易错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核电站压力容器屏蔽顶盖的筒体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压力容器屏蔽顶盖的筒体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00,还包括在最外层的所述铅板(41)外侧的特定位置铺设第二隔热层(9),并沿所述内筒体(1)的周向依次将相邻的所述内层固定板(51)焊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压力容器屏蔽顶盖的筒体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一块所述铅板(41)为所在铅板层(4)总铺设筒体量的1/4,一块所述内层固定板(51)为所在层总铺设筒体量的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压力容器屏蔽顶盖的筒体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00中,所述外层固定筒体(6)的数量至少为两层,每层所述外层固定筒体(6)包括与所述内层固定板(51)数量相同的外层固定板(61),所述内层固定板(51)的轴向边缘和至少两层所述外层固定板(61)的轴向边缘从内向外依次错位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压力容器屏蔽顶盖的筒体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000中,还包括打磨所述内筒体(1)的表面,使得所述内筒体(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核电站压力容器屏蔽顶盖的筒体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00中,使用抱箍将所述内层固定板(51)与所述铅板(41)抱紧使得所述内层固定板(51)与最外层所述铅板(41)紧密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核电站压力容器屏蔽顶盖的筒体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多层所述铅板(41)的轴向边缘错开距离大于或等于50mm;最外层所述铅板(41)的轴向边缘与所述内层固定板(51)的轴向边缘错开距离大于或等于50mm。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电站压力容器屏蔽顶盖的筒体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层(8)的长度大于所述铅板(41)的弧长,所述第一隔热层(8)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00mm;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核电站压力容器屏蔽顶盖的筒体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铅板层(4)的数量为四层。
10.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筒体制造方法制作的筒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筒体(1)、上法兰面(2)、下法兰面(3)、多个铅板层(4)、内层固定筒体(5)和若干外层固定筒体(6),所述内筒体(1)分别与所述上法兰面(2)和所述下法兰面(3)连接固定;多个所述铅板层(4)套设于所述内筒体(1)的外周并分别与所述上法兰面(2)和所述下法兰面(3)连接固定;所述内层固定筒体(5)套设于最外层所述铅板层(4)的外周并分别与所述上法兰面(2)和所述下法兰面(3)连接固定;若干所述外层固定筒体(6)套设于所述内层固定筒体(5)上并分别与所述上法兰面(2)和所述下法兰面(3)连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电站压力容器屏蔽顶盖的筒体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压力容器屏蔽顶盖的筒体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00,还包括在最外层的所述铅板(41)外侧的特定位置铺设第二隔热层(9),并沿所述内筒体(1)的周向依次将相邻的所述内层固定板(51)焊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压力容器屏蔽顶盖的筒体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一块所述铅板(41)为所在铅板层(4)总铺设筒体量的1/4,一块所述内层固定板(51)为所在层总铺设筒体量的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压力容器屏蔽顶盖的筒体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00中,所述外层固定筒体(6)的数量至少为两层,每层所述外层固定筒体(6)包括与所述内层固定板(51)数量相同的外层固定板(61),所述内层固定板(51)的轴向边缘和至少两层所述外层固定板(61)的轴向边缘从内向外依次错位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压力容器屏蔽顶盖的筒体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000中,还包括打磨所述内筒体(1)的表面,使得所述内筒体(1)的外表面的麻点深度小于或等于0.25mm,刮伤深度小于或等于0.2mm。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核电站压力容器屏蔽顶盖的筒体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00中,使用抱箍将所述内层固定板(51)与所述铅板(41)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彦政,杨峰,张振潭,朱健林,陈嘉杰,李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