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磁共振检查患者体位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基于磁共振检查患者体位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93522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2 0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磁共振检查患者体位调节装置,属于医疗设备领域。包括核磁共振成像仪、底板、清理机构、升降机构、调节机构、推动机构、限位机构、连接机构、躺板、支撑板、固定座与升降板,所述底板固定安装于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右端侧壁,且设置于核磁共振成像仪的下方,所述清理机构设置于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内部,且滑动连接于固定座的上方,所述升降机构固定安装于底板的上方,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支撑板的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清理棉能够利用移动板在固定座上进行移动,能够便捷的对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内部侧壁进行清理,并配合着支撑板进行移动位置,能够使清理更加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磁共振检查患者体位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1、脑灌注成像主要是用于评估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其检测设备主要是磁共振成像(mri)仪。现有的磁共振成像(mri)仪,在使用过程中,不方便腿部不灵活的老年患者上下床,使得检测过程还需要医务人员进去扶持,使用较为不便。

2、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如授权公告号为cn114041777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磁共振的脑灌注成像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核磁共振成像仪,核磁共振成像仪上设置有检测通道;通过转动机构驱动床体旋转,使患者的身体能够完全进入核磁共振成像仪内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床体朝着远离核磁共振成像仪的方向移动,使床体逐渐与转动机构的输出端传动连接,随后通过转动机构驱动床体旋转,使患者处于直立状态,使得腿部不灵活的老年患者更易上下床,便于老年或腿部有疾病的患者使用。

3、但是该检测设备在实际进行使用时,不能够根据患者的身高对患者躺在床体上的位置进行移动,容易导致身高较矮的患者不能够被便捷的进行检测工作,需要往复去调整体位,操作比较繁琐,另外该检测设备检测通道的内部侧壁不能够进行便捷的清理,若在进行检测后或检测前,检测通道的内部侧壁附着着不易观察的物件,会导致检测的结果不精确,造成误诊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检测设备在进行使用时,检测通道的内部侧壁不能够进行便捷的清理,若在进行检测后或检测前,检测通道的内部侧壁附着着不易观察的物件,会导致检测的结果出错,造成误诊现象,同时该检测设备不能够根据患者的身高对患者躺在床体上的位置进行移动,容易导致身高较矮的患者不能够被便捷的进行检测工作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磁共振检查患者体位调节装置。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基于磁共振检查患者体位调节装置,包括核磁共振成像仪、底板、清理机构、升降机构、调节机构、推动机构、限位机构、连接机构、躺板、支撑板、固定座与升降板,所述底板固定安装于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右端侧壁,且设置于核磁共振成像仪的下方,所述清理机构设置于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内部,且滑动连接于固定座的上方,所述升降机构固定安装于底板的上方,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支撑板的内部,所述推动机构固定安装于升降板的上端,所述限位机构固定安装于底板的上端,连接机构设置于支撑板的内部;

4、所述升降板设置于升降机构的上方,所述支撑板滑动连接于升降板的顶面,所述躺板滑动连接于支撑板的顶面,所述支撑板的顶面与躺板的底面相互贴合,且支撑板的底面与升降板的顶面相互贴合。

5、可选地,所述清理机构包括支撑架与清理棉,所述核磁共振成像仪内的底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面内部设置有t形槽,所述清理棉设置于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内部,清理棉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底面固定安装有t形块,所述t形块通过移动板滑动连接于t形槽的内部,所述清理棉的外部侧壁与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内部侧壁相互贴合,所述移动板设置于连接机构的左侧,从而清理棉通过移动板进行移动位置,能够便捷的对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内部侧壁进行清理。

6、可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撑座、固定块、移动块、连接杆、第一往复电机、移动槽与双向螺杆,所述支撑座对称固定安装于底板的上端,所述移动槽分别设置于固定块的内部,所述双向螺杆分别转动连接于移动槽的内部,所述固定块分别对称滑动连接于移动槽的内部,且分别螺纹套接于双向螺杆的两端,所述固定块对称固定安装于升降板的底面,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分别铰接连接于移动块的侧壁内部,且另一端均铰接连接于固定块的侧壁内部,所述第一往复电机分别固定连接支撑座的右端侧壁,所述第一往复电机的输出轴分别通过贯穿于支撑座的侧壁内部与双向螺杆的右端固定连接,从而便于对升降板的位置进行上下调节,便于患者进行使用。

7、可选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二往复电机、滑槽、丝杆与滑块,所述第二往复电机固定安装于支撑板的右端侧壁,所述滑槽设置于支撑板的顶面内部,所述丝杆转动连接于滑槽的内部,所述第二往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贯穿于支撑板的侧壁内部与丝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块固定连接于躺板的底面,所述滑块通过躺板滑动连接于滑槽的内部,且螺纹套接于丝杆的杆壁,从而便于带动躺板的位置进行移动。

8、可选地,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气缸、第一凹槽、滚珠与第二凹槽,所述升降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气缸对称固定安装于安装板的侧壁上,所述气缸的输出轴分别通过贯穿于安装板的侧壁内部与支撑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凹槽对称设置于升降板的顶面内部,所述第二凹槽设置于固定座的顶面内部,所述滚珠分别等间距转动连接于支撑板的底面两侧内部,且滚珠通过支撑板滑动连接于第一凹槽的内部,且通过第一凹槽的内部滑动连接于第二凹槽的内部,从而便于使支撑板的位置进行移动。

9、可选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支撑柱、限位槽与限位块,所述支撑柱分别对称固定安装于底板的顶面两侧,所述限位槽分别设置于支撑柱的内部,所述限位块分别对称固定连接于升降板的两端侧壁,所述限位块分别通过升降板滑动连接于限位槽的内部,且限位块的宽度大小与限位槽的宽度大小相匹配,从而能够在升降板进行上下移动时,使其位置能够稳定。

10、可选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槽、插销与连接块,所述连接槽设置于支撑板的左侧侧壁内部,所述连接块分别对称设置于移动板的两端侧壁,所述插销分别滑动连接于连接块的内部,所述支撑板在进入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内部时,支撑板的上下两端侧壁分别与固定座底面与连接块底面相互贴合,所述插销分别通过贯穿于连接块的内部滑动连接于支撑板的内部,从而便于使支撑板带动移动板进行移动位置。

11、可选地,所述清理棉的内部侧壁为塑料材料,且清理棉的形状与核磁共振成像仪内的空间大小相匹配,所述清理棉的底面与固定座的顶面相互贴合,从而便于使清理棉的移动能够稳定。

12、可选地,所述移动板的宽度与连接槽的宽度大小相匹配,所述移动板滑动连接于连接槽的内部,所述移动板垂直于固定座的顶面,从而能够使支撑座在进行移动时,使移动板的位置稳固。

13、可选地,所述滑块设置于躺板的右端,且滑块的长度小于躺板的长度,并且小于滑槽的长度,所述躺板的长度小于支撑板的长度,从而能够有足够的空间对躺板的位置进行移动。

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升降机构,能够利用第二往复电机与丝杆之间的配合,能够便捷的使躺板在支撑板上进行移动位置,便于对患者在躺板上躺下后的位置进行调节,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利用第一往复电机、移动块与连接杆之间的配合,能够便捷的对升降板进行上下移动,能够便捷的根据患者的位置对躺板的位置进行上下调节。

16、通过设置的清理棉能够利用移动板在固定座上进行移动,能够便捷的对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内部侧壁进行清理,并配合着支撑板进行移动位置,能够使清理更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磁共振检查患者体位调节装置,包括核磁共振成像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板、清理机构、升降机构、调节机构、推动机构、限位机构、连接机构、躺板、支撑板、固定座与升降板,所述底板固定安装于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右端侧壁,且设置于核磁共振成像仪的下方,所述清理机构设置于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内部,且滑动连接于固定座的上方,所述升降机构固定安装于底板的上方,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支撑板的内部,所述推动机构固定安装于升降板的上端,所述限位机构固定安装于底板的上端,连接机构设置于支撑板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磁共振检查患者体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机构包括支撑架与清理棉,所述核磁共振成像仪内的底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面内部设置有T形槽,所述清理棉设置于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内部,清理棉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底面固定安装有T形块,所述T形块通过移动板滑动连接于T形槽的内部,所述清理棉的外部侧壁与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内部侧壁相互贴合,所述移动板设置于连接机构的左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磁共振检查患者体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撑座、固定块、移动块、连接杆、第一往复电机、移动槽与双向螺杆,所述支撑座对称固定安装于底板的上端,所述移动槽分别设置于固定块的内部,所述双向螺杆分别转动连接于移动槽的内部,所述固定块分别对称滑动连接于移动槽的内部,且分别螺纹套接于双向螺杆的两端,所述固定块对称固定安装于升降板的底面,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分别铰接连接于移动块的侧壁内部,且另一端均铰接连接于固定块的侧壁内部,所述第一往复电机分别固定连接支撑座的右端侧壁,所述第一往复电机的输出轴分别通过贯穿于支撑座的侧壁内部与双向螺杆的右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磁共振检查患者体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二往复电机、滑槽、丝杆与滑块,所述第二往复电机固定安装于支撑板的右端侧壁,所述滑槽设置于支撑板的顶面内部,所述丝杆转动连接于滑槽的内部,所述第二往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贯穿于支撑板的侧壁内部与丝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块固定连接于躺板的底面,所述滑块通过躺板滑动连接于滑槽的内部,且螺纹套接于丝杆的杆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磁共振检查患者体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气缸、第一凹槽、滚珠与第二凹槽,所述升降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气缸对称固定安装于安装板的侧壁上,所述气缸的输出轴分别通过贯穿于安装板的侧壁内部与支撑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凹槽对称设置于升降板的顶面内部,所述第二凹槽设置于固定座的顶面内部,所述滚珠分别等间距转动连接于支撑板的底面两侧内部,且滚珠通过支撑板滑动连接于第一凹槽的内部,且通过第一凹槽的内部滑动连接于第二凹槽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磁共振检查患者体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支撑柱、限位槽与限位块,所述支撑柱分别对称固定安装于底板的顶面两侧,所述限位槽分别设置于支撑柱的内部,所述限位块分别对称固定连接于升降板的两端侧壁,所述限位块分别通过升降板滑动连接于限位槽的内部,且限位块的宽度大小与限位槽的宽度大小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磁共振检查患者体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槽、插销与连接块,所述连接槽设置于支撑板的左侧侧壁内部,所述连接块分别对称设置于移动板的两端侧壁,所述插销分别滑动连接于连接块的内部,所述支撑板在进入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内部时,支撑板的上下两端侧壁分别与固定座底面与连接块底面相互贴合,所述插销分别通过贯穿于连接块的内部滑动连接于支撑板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磁共振检查患者体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棉的内部侧壁为塑料材料,且清理棉的形状与核磁共振成像仪内的空间大小相匹配,所述清理棉的底面与固定座的顶面相互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磁共振检查患者体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的宽度与连接槽的宽度大小相匹配,所述移动板滑动连接于连接槽的内部,所述移动板垂直于固定座的顶面。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磁共振检查患者体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设置于躺板的右端,且滑块的长度小于躺板的长度,并且小于滑槽的长度,所述躺板的长度小于支撑板的长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磁共振检查患者体位调节装置,包括核磁共振成像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板、清理机构、升降机构、调节机构、推动机构、限位机构、连接机构、躺板、支撑板、固定座与升降板,所述底板固定安装于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右端侧壁,且设置于核磁共振成像仪的下方,所述清理机构设置于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内部,且滑动连接于固定座的上方,所述升降机构固定安装于底板的上方,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支撑板的内部,所述推动机构固定安装于升降板的上端,所述限位机构固定安装于底板的上端,连接机构设置于支撑板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磁共振检查患者体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机构包括支撑架与清理棉,所述核磁共振成像仪内的底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面内部设置有t形槽,所述清理棉设置于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内部,清理棉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底面固定安装有t形块,所述t形块通过移动板滑动连接于t形槽的内部,所述清理棉的外部侧壁与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内部侧壁相互贴合,所述移动板设置于连接机构的左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磁共振检查患者体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撑座、固定块、移动块、连接杆、第一往复电机、移动槽与双向螺杆,所述支撑座对称固定安装于底板的上端,所述移动槽分别设置于固定块的内部,所述双向螺杆分别转动连接于移动槽的内部,所述固定块分别对称滑动连接于移动槽的内部,且分别螺纹套接于双向螺杆的两端,所述固定块对称固定安装于升降板的底面,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分别铰接连接于移动块的侧壁内部,且另一端均铰接连接于固定块的侧壁内部,所述第一往复电机分别固定连接支撑座的右端侧壁,所述第一往复电机的输出轴分别通过贯穿于支撑座的侧壁内部与双向螺杆的右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磁共振检查患者体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二往复电机、滑槽、丝杆与滑块,所述第二往复电机固定安装于支撑板的右端侧壁,所述滑槽设置于支撑板的顶面内部,所述丝杆转动连接于滑槽的内部,所述第二往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贯穿于支撑板的侧壁内部与丝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块固定连接于躺板的底面,所述滑块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方斌张剑宁程岗吕文英钱玲玲李彦腾孙彩红苏世超王秉贤谢胜强徐慠李文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