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N-加氧酶双位点突变体及其在合成氮霉素中的应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N-加氧酶双位点突变体及其在合成氮霉素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93428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2 01:12
一种N‑加氧酶双位点突变体及其在合成氮霉素中的应用,属于酶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N‑加氧酶在催化2‑氨基咪唑合成氮霉素过程中,其催化合成氮霉素的产量及产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N‑加氧酶双位点突变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N‑加氧酶双位点突变体合成的氮霉素产量、产率为1.68mM、42%,相比于野生型N‑加氧酶分别提高了2.8倍、2.3倍,是目前已知生物法合成氮霉素的最高水平,为氮霉素的合成提供了新的生物催化工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酶工程,具体涉及一种n-加氧酶双位点突变体及其在合成氮霉素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1、氮霉素,即2-硝基咪唑,是一种硝基咪唑类有机化合物,是第一个发现的硝基咪唑类抗生素,在医药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已被证明对阴道毛滴虫等具有良好抗性,可用于肿瘤治疗中的放射增敏剂,同时能够用于合成一些多硝基咪唑类炸药。目前,氮霉素的制备主要是利用传统化学合成法,该过程以s-甲基异硫脲硫酸盐或o-甲基异脲硫酸盐与氨基乙醛缩二甲醇为初始原料合成2-氨基咪唑硫酸盐,然后在酸性条件下使用硫酸铜作为催化剂合成终产物氮霉素。但是这种合成法工艺复杂,使用大量有机试剂,包括乙酸乙酯、乙醇等,并且产生大量hcl、hbf4废酸和金属废水,给操作和使用带来危险性;同时这种合成法产率较低,仅有30%左右。

2、在绿色化学的要求下,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方法合成氮酶素,近年来,生物催化(酶催化)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技术得到了普及,生物合成方法绿色环保,反应条件温和,不使用浓酸、有机溶剂、金属催化剂,产物特异性好,副产物少。研究证明来自streptomycescattleya dsmz 46488中的n-加氧酶(rohs)能够催化2-氨基咪唑氧化为氮霉素,但其催化效率极低(记载在hedges,jason b,ryan,katherine s.in vitro reconstitution of thebiosynthetic pathway to the nitroimidazole antibiotic azomycin.[j].angewandte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19,vol.58(no.34):11647-11651.)。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n-加氧酶在催化2-氨基咪唑合成氮霉素过程中,其催化合成氮霉素的产量及产率较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n-加氧酶双位点突变体及其在合成氮霉素中的应用。

2、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n-加氧酶双位点突变体,所述的突变体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n-加氧酶双位点突变体,所述的突变体编码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含有上述编码序列的表达载体。

6、进一步限定,所述构建表达载体的出发质粒为petduet-1。

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含有上述表达载体的重组菌。

8、进一步限定,所述构建重组菌的宿主菌为大肠杆菌。

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五在于提供上述n-加氧酶双位点突变体、编码序列、表达载体或重组菌在合成氮酶素中的应用。

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六在于提供一种合成氮酶素的方法,所述方法是在含有feso4·7h2o、吩嗪甲硫酸盐、nadh和hepes缓冲溶液的反应体系中,加入2-氨基咪唑和上述含有n-加氧酶双位点突变体的重组菌合成氮霉素。

11、进一步限定,所述的重组菌浓度为10-100od600。

12、进一步限定,所述的2-氨基咪唑浓度为2-20mm。

13、进一步限定,所述的feso4·7h2o浓度为1-10mm。

14、进一步限定,所述的吩嗪甲硫酸盐浓度为50μm。

15、进一步限定,所述的nadh缓冲溶液浓度为5-50mm。

16、进一步限定,所述的hepes缓冲溶液浓度为20mm。

17、更进一步限定,所述的2-氨基咪唑、feso4·7h2o、吩嗪甲硫酸盐、nadh和hepes缓冲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1:0.5-5:2.5-25:2.5-25:1-10。

18、进一步限定,所述的反应体系中反应温度为20-40℃。

19、进一步限定,所述的反应体系中反应时间为10-72h。

20、进一步限定,所述的反应体系中反应ph为4.5-7.5。

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2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n-加氧酶双位点突变体相比于野生型n-加氧酶,其与底物之间具有更大的相互作用力,提高了其结合自由能以及与底物的亲和力,证明其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n-加氧酶双位点突变体合成的氮霉素产量为1.68mm,相比于野生型n-加氧酶提高了2.8倍;其产率能够达到42%,相比于野生型n-加氧酶提高了2.3倍。

23、(2)相对于传统化学法,该方法绿色环保,对环境污染小,合成工艺简但,反应条件温和,安全性较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N-加氧酶双位点突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突变体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2.一种N-加氧酶双位点突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突变体编码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3.一种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达载体含有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码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构建所述表达载体的出发质粒为pETDuet-1。

5.一种重组菌,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菌含有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达载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重组菌,其特征在于,构建所述重组菌的宿主菌为大肠杆菌。

7.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N-加氧酶双位点突变体、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达载体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重组菌在合成氮酶素中的应用。

8.一种合成氮酶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在含有FeSO4·7H2O、吩嗪甲硫酸盐、NADH和HEPES缓冲溶液的反应体系中,加入2-氨基咪唑和权利要求5所述的重组菌合成氮霉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菌浓度为10-100OD600,2-氨基咪唑浓度为2-20mM,FeSO4·7H2O浓度为1-10mM,吩嗪甲硫酸盐浓度为50μM,NADH浓度为5-50mM,HEPES浓度为20mM。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体系中2-氨基咪唑、FeSO4·7H2O、吩嗪甲硫酸盐、NADH和HEPES缓冲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1:0.5-5:2.5-25:2.5-25:1-10;反应温度为20-40℃,反应时间为10-72h,反应pH为4.5-7.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n-加氧酶双位点突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突变体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2.一种n-加氧酶双位点突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突变体编码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3.一种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达载体含有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码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构建所述表达载体的出发质粒为petduet-1。

5.一种重组菌,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菌含有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达载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重组菌,其特征在于,构建所述重组菌的宿主菌为大肠杆菌。

7.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n-加氧酶双位点突变体、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达载体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重组菌在合成氮酶素中的应用。

8.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新军咸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