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实现天然裂缝滑移对相邻井筒产生套变的室内试验方法技术_技高网

实现天然裂缝滑移对相邻井筒产生套变的室内试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93226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1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实现天然裂缝滑移对相邻井筒产生套变的室内试验方法,所述实现天然裂缝滑移对相邻井筒产生套变的室内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含双井筒与天然裂缝特征的储层模拟试样;基于所述储层模拟试样开展水压试验,对实验过程中各项数据进行动态监测,获得实验数据;对所述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结合所述储层模拟试样的最终状态进行定量评价。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用于对致密储层岩体在不同地应力特征、压裂工艺参数下定量评价相邻井筒之间所造成的影响。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压裂优化设计参数的优选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对推动非常规储层的开采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气储层改造,尤其涉及一种实现天然裂缝滑移对相邻井筒产生套变的室内试验方法


技术介绍

1、非常规油气资源储层普遍低孔低渗,勘探开发困难,需要采用体积压裂技术进行储层改造去提高地层的导流能力,才能获得较为经济的气流,达到商业化开采的目的。在对储层进行压裂改造时,储层岩体受到剪切应力破坏,在高压流体作用下形成数条主裂缝,并在不同的诱导因素下沟通天然裂缝,从而使得天然裂缝向远端不断扩张和延伸,同时产生一定量的剪切滑移。

2、裂缝的剪切滑移行为在地层中普遍存在,且利弊关系十分明显。根据前人的研究,裂缝滑移使得裂缝面不再匹配,导流能力会发生不可逆的增大,对提高储层渗透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短距离裂缝滑移会对存在于裂缝周围的套管-水泥环处于受力不均匀状态,而当裂缝继续向远端延伸且裂缝滑移位量较大时,即会对邻井的套管-水泥环产生影响,严重时会极大降低邻井产气量和服务期限。

3、针对裂缝剪切滑移对套管-水泥环的影响研究,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数值模拟和理论研究,但目前在实验室内对裂缝滑移的研究偏少,且在压裂工况下所产生的天然裂缝滑移对邻井套管影响的研究就更少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实现天然裂缝滑移对相邻井筒产生套变的室内试验方法。

2、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3、一种实现天然裂缝滑移对相邻井筒产生套变的室内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制备含双井筒与天然裂缝特征的储层模拟试样;

5、基于所述储层模拟试样开展水压试验,对实验过程中各项数据进行动态监测,获得实验数据;

6、对所述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结合所述储层模拟试样的最终状态进行定量评价。

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制备含双井筒与天然裂缝特征的储层模拟试样的具体过程如下:

8、布置第一井筒:在立方体模具中浇筑第一层混凝土,在与地面平行方向,于中间位置放置高强度钢管作为第一井筒,所述第一井筒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立方体模具外并设置有预制螺纹,所述第一井筒的另一端封闭,在所述第一井筒的近底端位置开设水力通道,所述水力通道的射孔方向垂直向上;

9、设置第一裂缝: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井筒的射孔方向,竖直摆放纸片作为第一裂缝,放置45°倾斜的模板并继续浇筑混凝土成一个斜面;

10、设置第二裂缝:待斜面初步凝固后,平行于斜面铺置纸片作为第二裂缝;

11、布置第二井筒:继续浇筑混凝土并放置同种类型的高强度钢管作为第二井筒;

12、继续浇筑使立方体模具完成浇筑。

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第一井筒、所述第二裂缝、所述第二井筒均设置有光纤传感器和光导纤维,光导纤维的一端与光线传感器相连接,另一端引出模具;浇筑完成之后,将光源、光导纤维、光纤传感器、调制器、光电器件完成连接,构建实时数据监测采集系统。

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浇筑用的材料采用pc52.5r复合硅酸盐水泥和40~80目石英砂进行制备。

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作为所述第一裂缝的纸片的延长线与斜面交点的距离不小于50mm。

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基于所述储层模拟试样开展水压试验,对实验过程中各项数据进行动态监测,获得实验数据的具体过程如下:

17、将所述第一井筒设置有预制螺纹的一端与两水力压裂泵出液高压软管相连接;

18、采用真三轴模型试验机施加地层三向应力条件,控制水力压裂泵按照一定的排量泵入压裂液,直到压裂液泵压升高达到破裂压力,形成贯穿压裂缝后,停止压裂液泵注,卸除真三轴模型试验机的三向地应力,通过实时数据监测采集系统得到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数据。

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对所述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结合所述储层模拟试样的最终状态进行定量评价的具体过程如下:

20、对所述实验数据进行调制、解码、转换处理,在真三轴水力压裂条件下,得到光纤传感器在实验中任一时刻的应变量,从而间接得出裂缝是否产生了滑移以及滑移量与邻井井筒的变形量;

21、拆卸试样,对压裂的储层模拟试样进行剖切,取下第一井筒和第二井筒,进行现场实际测量,并与光纤传感器所监测收集的数据对比,进行最终状态定量评价。

22、一种实现天然裂缝滑移对相邻井筒产生套变的室内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3、试样制备模块,用于制备含双井筒与天然裂缝特征的储层模拟试样;

24、水压试验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储层模拟试样开展水压试验,对实验过程中各项数据进行动态监测,获得实验数据;

25、定量评价模块,用于对所述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结合所述储层模拟试样的最终状态进行定量评价。

26、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27、存储器,用于储存计算机程序;

28、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所储存的程序时,实现所述的实现天然裂缝滑移对相邻井筒产生套变的室内试验方法。

2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实现天然裂缝滑移对相邻井筒产生套变的室内试验方法。

3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31、本专利技术可用于对致密储层岩体在不同地应力特征、压裂工艺参数下定量评价相邻井筒之间所造成的影响。本专利技术为压裂优化设计参数的优选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对推动非常规储层的开采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现天然裂缝滑移对相邻井筒产生套变的室内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天然裂缝滑移对相邻井筒产生套变的室内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含双井筒与天然裂缝特征的储层模拟试样的具体过程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现天然裂缝滑移对相邻井筒产生套变的室内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井筒、所述第二裂缝、所述第二井筒均设置有光纤传感器和光导纤维,光导纤维的一端与光线传感器相连接,另一端引出模具;浇筑完成之后,将光源、光导纤维、光纤传感器、调制器、光电器件完成连接,构建实时数据监测采集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现天然裂缝滑移对相邻井筒产生套变的室内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浇筑用的材料采用PC52.5R复合硅酸盐水泥和40~80目石英砂进行制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现天然裂缝滑移对相邻井筒产生套变的室内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第一裂缝的纸片的延长线与斜面交点的距离不小于50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实现天然裂缝滑移对相邻井筒产生套变的室内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储层模拟试样开展水压试验,对实验过程中各项数据进行动态监测,获得实验数据的具体过程如下: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实现天然裂缝滑移对相邻井筒产生套变的室内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结合所述储层模拟试样的最终状态进行定量评价的具体过程如下:

8.一种实现天然裂缝滑移对相邻井筒产生套变的室内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实现天然裂缝滑移对相邻井筒产生套变的室内试验方法。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现天然裂缝滑移对相邻井筒产生套变的室内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天然裂缝滑移对相邻井筒产生套变的室内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含双井筒与天然裂缝特征的储层模拟试样的具体过程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现天然裂缝滑移对相邻井筒产生套变的室内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井筒、所述第二裂缝、所述第二井筒均设置有光纤传感器和光导纤维,光导纤维的一端与光线传感器相连接,另一端引出模具;浇筑完成之后,将光源、光导纤维、光纤传感器、调制器、光电器件完成连接,构建实时数据监测采集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现天然裂缝滑移对相邻井筒产生套变的室内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浇筑用的材料采用pc52.5r复合硅酸盐水泥和40~80目石英砂进行制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现天然裂缝滑移对相邻井筒产生套变的室内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第一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浩勇雍锐曾波钟光海徐尔斯王守毅黎俊峰桂俊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