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纳米磁流体介质微泵驱动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纳米磁流体介质微泵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92886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1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磁流体介质微泵驱动系统,包括泵腔、导流挡板、进液口、出液口、进液通道、出液通道、电机、旋转轴、旋转磁铁、磁铁托盘、玻璃基底以及PDMS芯片;泵腔、导流挡板、进液口、出液口、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设计于PDMS芯片内,玻璃基底设置在PDMS芯片底部;进液口和出液口并列于泵腔一侧,且进液口通过进液通道与泵腔连通,出液口通过出液通道与泵腔连通;进液通道、出液通道及泵腔组成流体通道;导流挡板为圆弧形;旋转磁铁固定于磁铁托盘中,磁铁托盘与电机配合连接;电机旋转轴与旋转磁铁以及泵腔的中心轴线同轴。本发明专利技术磁场控制简单、无需多级驱动,可有效保证泵送稳定性,提高泵送效率,简化微泵结构,减小微泵尺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纳米磁流体介质微泵驱动系统,属于流体传动与控制。


技术介绍

1、作为微流控系统的关键执行元件,微泵是一种能够在微尺度下实现液体或气体精确输送的微型装置。基于机械、电磁、化学等驱动原理,微泵能够实现高精度、低流量的介质输送,为微系统提供流体动力支持。由于其小型化、集成化、高效性和精准控制的特点,微泵在现代微纳技术中占据重要地位,推动了实验室芯片、生物传感器及便携设备的发展。

2、磁流体介质微泵是以磁流体为泵送流体,利用磁流体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产生的力驱动液体流动的微泵。与磁流体活塞泵和磁流体薄膜泵不同,磁流体介质微泵的驱动过程不依赖机械运动部件,而是通过磁场直接控制磁流体的运动,具有结构简单、无振动、低噪音以及高精度等优点。然而,磁流体介质微泵现有技术面临结构尺寸大、磁场控制复杂、泵送效率低、泵送稳定性差等问题。

3、已公开的专利“带有曲线挡板的无阀磁流体驱动微泵”,公开号cn110454384a,其驱动方式为:圆柱体永磁铁与微泵腔中心线偏心,产生的磁场力带动腔内的磁流体微盘转动,通过进出口压强的变化实现连续泵送,但结构与工作原理过于复杂,泵送稳定性和泵送效率无法保证。

4、已公开的专利“磁流体微泵”,公开号cn118367749a,其驱动方式为:利用两块磁体,在环形流道中形成阀门磁流体和活塞磁流体,从而提升磁流体的驱动力,但使用多个磁铁,且磁场控制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纳米磁流体介质微泵驱动系统,采用圆弧型导流挡板,简化微泵结构和减小尺寸,降低加工难度;四叶型旋转磁铁与磁铁托盘的配合设计,无需多级驱动,磁场控制简单,可有效保证泵送稳定性,提高泵送效率。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纳米磁流体介质微泵驱动系统,包括泵腔、导流挡板、进液口、出液口、进液通道、出液通道、电机、旋转轴、旋转磁铁、磁铁托盘、玻璃基底以及pdms芯片;其中,

3、泵腔、导流挡板、进液口、出液口、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设计于pdms芯片内,玻璃基底设置在pdms芯片底部;泵腔基础结构为圆形,进液口和出液口并列于泵腔一侧,且进液口通过进液通道与泵腔连通,出液口通过出液通道与泵腔连通;进液通道、出液通道及泵腔组成流体通道,流体通道内设有纳米磁流体;导流挡板为圆弧形,其上曲线与出液流道相切,下曲线与进液流道相切,两条切线所夹圆心角为0°;

4、旋转磁铁固定于磁铁托盘中,并设置于玻璃基底下方,磁铁托盘与电机配合连接;电机旋转轴与旋转磁铁以及泵腔的中心轴线同轴。

5、进一步地,导流挡板末端的圆弧挡板半径为1.4mm-1.6mm,圆弧挡板位置适当延伸,其圆心位于泵腔圆心左上侧或右上侧,与泵腔圆心的水平距离为0.3mm-1.5mm,垂直距离为1.8mm-3mm;在导流挡板尺寸和位置对流场影响较小的情况下,减小末端的圆弧挡板半径,缩小圆弧挡板圆心与泵腔圆心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设计更大的流体通道,可进一步降低泵腔内介质泵送阻力,提高泵送效率。

6、进一步地,旋转磁铁结构为四叶型,其中心距至叶片顶端中心的距离与泵腔半径相同,旋转磁铁顶部距玻璃基底底部0.8-1.2mm;旋转磁铁厚度为1.8-2.2mm,可根据纳米磁流体最大磁化强度增减磁铁数量。

7、进一步地,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尺寸一致,宽度为1mm,长度为5mm-7mm,进液通道上端相距出液通道下端2.2mm-2.5mm。

8、进一步地,进液通道、出液通道及泵腔组成的流体通道的深度为100μm-150μm。

9、进一步地,泵腔的半径为10mm-12mm。

10、系统运行前,先向泵腔注入纳米磁流体;电机带动旋转磁铁作匀速圆周运动,纳米磁流体在磁吸引力的作用下由进液口向出液口泵送;随着腔内介质的泵出,因泵腔内外压力差的存在,纳米磁流体会持续从进液口补充,微泵的出口压力可通过改变电机转速或磁铁数量调节。

11、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本专利技术由于没有复杂的机械结构,微泵尺寸进一步降低,制造过程简单,使得质量更轻,适用范围更广,尤其可应用于对微泵体积要求较高的领域;

13、2、以纳米磁流体为泵送介质,避免了磁流变液、普通磁流体易发生凝聚或沉淀、流动性差、易堵塞流道等问题,且具有较佳磁流变特性,可提供稳定的驱动力;

14、3、本专利技术采用圆弧形导流挡板,该结构可有效防止纳米磁流体回流,提高泵送稳定性,并降低微泵加工难度;

15、4、本专利技术采用四叶型旋转磁铁,磁铁数量可根据实际工况增减,无需多级驱动,磁场控制简单,可有效提高泵送效率;

16、5、采用磁铁托盘,防止旋转磁铁直接吸附在电机旋转轴上,减小或隔绝磁铁对旋转轴的作用力,可有效进一步提升泵送稳定性,提高泵送效率;

17、6、通过电信号控制旋转磁场强度大小,实现了对纳米磁流体介质微泵流量的连续、无级、智能控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纳米磁流体介质微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泵腔(1)、导流挡板(2)、进液口(3)、出液口(4)、进液通道(5)、出液通道(6)、电机(7)、旋转轴(8)、旋转磁铁(9)、磁铁托盘(10)、玻璃基底(11)以及PDMS芯片(12);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磁流体介质微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导流挡板(2)末端的圆弧挡板半径为1.4mm-1.6mm,圆弧挡板位置适当延伸,其圆心位于泵腔(1)圆心左上侧或右上侧,与泵腔(1)圆心的水平距离为0.3mm-1.5mm,垂直距离为1.8mm-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磁流体介质微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旋转磁铁(9)结构为四叶型,其中心距至叶片顶端中心的距离与泵腔(1)半径相同,旋转磁铁(9)顶部距玻璃基底(11)底部0.8-1.2mm;旋转磁铁(9)厚度为1.8-2.2mm,可根据纳米磁流体最大磁化强度增减磁铁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磁流体介质微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进液通道(5)和出液通道(6)尺寸一致,宽度为1mm,长度为5mm-7mm,进液通道(5)上端相距出液通道(6)下端2.2mm-2.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纳米磁流体介质微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进液通道(5)、出液通道(6)及泵腔(1)组成的流体通道的深度为100μm-15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纳米磁流体介质微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泵腔(1)的半径为10mm-12mm。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纳米磁流体介质微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运行前,先向泵腔(1)注入纳米磁流体;电机(7)带动旋转磁铁(9)作匀速圆周运动,纳米磁流体在磁吸引力的作用下由进液口(3)向出液口(4)泵送;随着腔内介质的泵出,因泵腔(1)内外压力差的存在,纳米磁流体会持续从进液口(3)补充,微泵的出口压力可通过改变电机转速或磁铁数量调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磁流体介质微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泵腔(1)、导流挡板(2)、进液口(3)、出液口(4)、进液通道(5)、出液通道(6)、电机(7)、旋转轴(8)、旋转磁铁(9)、磁铁托盘(10)、玻璃基底(11)以及pdms芯片(12);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磁流体介质微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导流挡板(2)末端的圆弧挡板半径为1.4mm-1.6mm,圆弧挡板位置适当延伸,其圆心位于泵腔(1)圆心左上侧或右上侧,与泵腔(1)圆心的水平距离为0.3mm-1.5mm,垂直距离为1.8mm-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磁流体介质微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旋转磁铁(9)结构为四叶型,其中心距至叶片顶端中心的距离与泵腔(1)半径相同,旋转磁铁(9)顶部距玻璃基底(11)底部0.8-1.2mm;旋转磁铁(9)厚度为1.8-2.2mm,可根据纳米磁流体最大磁化强度增减磁铁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启晨张华伟任劲松崔季董筱筠李翔颜泽海张小兴王超周鳌董福生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