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散热可视化控制,具体是涉及一种基于散热平衡的平板电脑可视化动态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平板电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智能设备,广泛应用于娱乐、办公、学习等多个领域。然而,随着设备性能的不断提升,功耗与散热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平板电脑性能发挥和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在长时间高负载运行、复杂多变的使用环境下,如何有效管理平板电脑的热分布,确保其在高性能状态下稳定运行,成为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2、平板电脑的核心部件如芯片、屏幕和电池在高强度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热量,若不能及时有效散发,将导致设备性能下降、系统崩溃甚至硬件损坏。传统的散热方案,如被动散热如散热片、风扇和主动散热如液冷系统,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散热问题,但往往存在散热效率低、能耗高、体积大等局限性,难以满足现代平板电脑轻薄化、高性能化的需求。因此,开发一种既能高效散热又能兼顾设备体积和能耗的散热管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散热平衡的平板电脑可视化动态控制方法,本技术方案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基于散热平衡的平板电脑可视化动态控制方法,包括:
4、建立芯片、屏幕和电池核心部件的三维热传导模型,结合历史使用数据生成动态热源指纹图谱,量化各应用场景对各区域的贡献度;
5、构建双层网络架构,感知层网络实时分析温度
6、在热节点部署相变材料,通过电致相变技术实现按需储热与释热,结合强化学习决策优化触发时机与强度;
7、利用前置摄像头实现设备表面热场的增强现实技术投射,通过颜色渐变显示温度分布,并支持手势交互查看各点位的实时温度及热源贡献度;
8、构建能耗-性能-散热三元决策树,结合多目标优化理论和层次分析法,实现智能化决策支持,在增强现实技术界面提供动态优化建议;
9、在设备边框集成微型压电泵,通过仿血管脉动算法驱动纳米流体进行定向传热,脉冲频率由热流密度场梯度动态调整,实现主动散热;
10、建立包含环境参数和使用习惯的热管理知识图谱,持续优化控制策略,用户可共享匿名数据参与全局模型训练,系统每月生成个性化散热效能报告。
11、优选的,所述建立芯片、屏幕和电池核心部件的三维热传导模型,结合历史使用数据生成动态热源指纹图谱,量化各应用场景对各区域的贡献度具体包括:
12、收集芯片、屏幕和电池核心部件的几何尺寸、材料属性以及热源分布信息,所述材料属性包括热导率和比热容;
13、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和格式转换,确保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
14、使用三维建模软件构建芯片、屏幕和电池核心部件的三维几何模型,并基于材料属性为模型中的各部分分配相应的热参数;
15、使用有限元分析法模拟热传导过程,并对三维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
16、设置环境温度和热源强度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并运行模拟,得到平板电脑各部件的温度分布和热流路径;
17、收集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历史使用数据,所述使用数据包括使用时间、功耗和温度;
18、将历史使用数据与三维热传导模型的模拟结果相关联,分析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热源分布和温度变化情况;
19、提取关键热源特征,所述关键热源特征包括热源位置、强度和持续时间;
20、基于提取的热源特征,使用可视化工具生成动态热源指纹图谱,直观展示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热源分布和变化情况;
21、基于实际需求,设定量化指标为温度上升幅度和热流密度变化幅度的平均值;
22、利用量化指标计算各应用场景对各区域的贡献度。
23、优选的,所述构建双层网络架构,感知层网络实时分析温度梯度、应用负载和环境温湿度,决策层网络输出动态调度策略具体包括:
24、感知层网络负责数据采集和初步处理,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实时收集温度梯度、环境温湿度以及应用负载数据;
25、在平板电脑的机身内部嵌入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实现亚毫米级温度场的实时重构;
26、通过部署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平板电脑的环境湿度;
27、基于应用需求,部署负载监测传感器,实时获取应用负载情况;
28、建立稳定的数据传输通道,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
29、实时计算温度梯度、环境温湿度以及应用负载的变化情况,并将分析结果存储于数据库中,供决策层网络使用;
30、决策层网络基于感知层网络提供的数据,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和模型,输出动态调度策略;
31、决策层网络从感知层网络获取实时数据和分析结果;
32、使用历史数据对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训练和验证,基于实时数据和模型预测结果,生成动态调度策略;
33、基于任务的优先级和紧急程度,为各任务分配不同级别的资源;
34、当优先级高于预设优先级的任务到达时,将抢占低于预设优先级任务的资源用于高优先级任务的执行;
35、基于各节点的反馈,进行任务分配和资源分配,动态调整应用的性能和资源分配。
36、优选的,所述在热节点部署相变材料,通过电致相变技术实现按需储热与释热,结合强化学习决策优化触发时机与强度具体包括:
37、判断热节点的温度范围是否超过预设温度阈值,若是,则选择熔融盐相变材料进行储热与释热,若否,则选择有机相变材料进行储热与释热;
38、在热节点中集成电加热元件,并通过电流加热相变材料,实现其相变过程;
39、设计控制系统,监测热节点的温度、相变材料的相态以及电加热元件的工作状态;
40、当热节点需要储热时,控制系统启动电加热元件,通过电流加热相变材料,使其从固态转变为液态,吸收热量;
41、当热节点需要释热时,控制系统停止电加热元件的加热,相变材料在环境温度的作用下逐渐从液态转变为固态,释放热量;
42、设定强化学习的目标为优化相变材料的储热与释热过程,并提高热节点的能效;
43、定义环境为热节点及其周围的热交换系统,智能体为控制系统,状态为热节点的温度和相变材料的相态,动作为启动或停止电加热元件的加热,奖赏为热节点的能效提升程度;
44、收集热节点的温度、相变材料的相态变化和电加热元件的工作状态数据;
45、使用收集到的数据训练强化学习模型,并在训练好的强化学习模型的基础上,给予热节点的实时状态和需求,智能决策启动或停止电加热元件的加热的时机加热的强度;
46、通过不断地迭代和优化,强化学习模型适应热节点的变化,并提高储热与释热的效率。
47、优选的,所述利用前置摄像头实现设备表面热场的增强现实技术投射,通过颜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散热平衡的平板电脑可视化动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散热平衡的平板电脑可视化动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芯片、屏幕和电池核心部件的三维热传导模型,结合历史使用数据生成动态热源指纹图谱,量化各应用场景对各区域的贡献度具体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散热平衡的平板电脑可视化动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双层网络架构,感知层网络实时分析温度梯度、应用负载和环境温湿度,决策层网络输出动态调度策略具体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散热平衡的平板电脑可视化动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热节点部署相变材料,通过电致相变技术实现按需储热与释热,结合强化学习决策优化触发时机与强度具体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散热平衡的平板电脑可视化动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前置摄像头实现设备表面热场的增强现实技术投射,通过颜色渐变显示温度分布,并支持手势交互查看各点位的实时温度及热源贡献度具体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散热平衡的平板电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散热平衡的平板电脑可视化动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设备边框集成微型压电泵,通过仿血管脉动算法驱动纳米流体进行定向传热,脉冲频率由热流密度场梯度动态调整,实现主动散热具体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散热平衡的平板电脑可视化动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散热平衡的平板电脑可视化动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芯片、屏幕和电池核心部件的三维热传导模型,结合历史使用数据生成动态热源指纹图谱,量化各应用场景对各区域的贡献度具体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散热平衡的平板电脑可视化动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双层网络架构,感知层网络实时分析温度梯度、应用负载和环境温湿度,决策层网络输出动态调度策略具体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散热平衡的平板电脑可视化动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热节点部署相变材料,通过电致相变技术实现按需储热与释热,结合强化学习决策优化触发时机与强度具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合悦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